基于幼小衔接阶段的有效音乐教学方法
2022-04-13张德蓉姜红
张德蓉 姜红
摘 要: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情感发展的主要环节,为此在幼小衔接中教师应以音乐教育提升学生的情感发展,并注重对学生智力能力的培养,进而让学生更好地接触知识。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幼小衔接阶段音乐教育现状,并提出幼小衔接(有效)音乐教学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学;幼小衔接
引言
根据调查,在幼小音乐衔接中,部分教师急于求成,忽略了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为让学生提早接触更多的知识,不够重视学生的心理、环境所产生的特殊性,从而出现了拔苗助长的现象,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为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法,创设出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逐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带给自身的美好。
1、当前音乐教育幼小衔接现状分析
1.1小学音乐教育概述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针对音乐理论性知识进行讲解时应注重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运用学生身边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来启迪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建立对艺术的自我感知。以此不断让学生在音乐活动的带动下体会人文精神、审美特征,并加强理解音乐韵律中富含的情感,以此促进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力和思维力,锻炼学生对于艺术的感知能力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空间思维感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等,切实以音乐教学为基础促进学生在有效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逐步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跟艺术特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1.2音乐教育中幼小衔接情况
首先,教学目标是教学核心,它是教师用自己的方式实现的,是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地进行的一种活动。目前,我国已制订了一套以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教学指南。根据调查,小学音乐教师对音乐教学指南(课标)利用远远高于幼儿园音乐教学(指南),其幼儿园音乐教师由于没有按照教育指南,在无法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进行教育教学时,其幼小衔接效果并不良好。其次,由于幼小音乐教育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如幼儿园音乐教育要求幼儿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这种教育要求超过了小学生,并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教师过于注重领唱、代唱而忽略了对幼儿发展思维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教育目标的不同会直接影响教学办法,导致幼小衔接出现问题[1]。
2、幼小衔接阶段的音乐教学方法
2.1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幼小衔接教学统一
根据中外有关教师对各年龄段幼儿特征的研究,发现在幼儿与小学的结合时期,音乐教育应注意以下应重视下列问题:幼儿在学习大人唱歌和肢体运动时,都是一边练习一边想,直至掌握[2]。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初听和观察能力的训练非常关键,一旦出现错误,应及时进行指导。并且教师应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經验,以合理的生活角度发挥音乐与生活的衔接能力,进而引发学生思考。首先,对于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学生来说,肢体语言是非常关键的一环,通过肢体动作、表情等肢体动作来辅助学习。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们以情真意切的方式表达情感,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适应不同环境、行指导。其次。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放缓教学速度,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新的情境和新的教学方式中,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目标[3]。
2.2采取趣味(游戏)性教学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幼小衔接音乐教学来说,教师应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并采取趣味性(游戏性)教学办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教学课堂中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并逐步激发自身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注明是哪个教材版本?)《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唱歌快乐宝贝这一节课中,快乐宝贝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教师可将旋律简易化,带领学生边唱边跳伴随歌曲旋律使简单的音准在学生脑中形成记忆[4]。
教师可创设出快乐宝贝有关的情境画面,并以视频注重歌曲的(根据)强弱音调(变化),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感受体验)节拍的强弱规律。歌词中“跟着我闹”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动感的律动相结合,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自然而然地了解到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在歌唱“噜拉拉”时教师带领学生表情丰富的演唱,突出歌曲快乐宝贝的心情,学生在学唱歌曲的同时了解到音准在歌曲中的运用,同时进行了丰富的音乐游戏活动,感受到歌曲欢快的情绪,创设愉快高效的音乐课堂。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打拍子的方式表现声音渐强到渐弱的效果,并以旋律音准试着演唱这首歌,在学生演唱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的表情、动作以此促进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下进行全面发展[5]。
最后,教师应有效把控情境体验教学的核心重点,积极为学生创设出各种各样的音乐情境。如,创设出图画再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视频动画情境等。以此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情境下不断促进自身的内在体验以及情绪表达,并加强对歌曲本身的理解,促进学生用音乐表达自己所想,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音乐游戏的主要类型分为,旋律训练类、情景表演类、综合游戏实践类,其中旋律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因为小学生对于旋律的理解程度有限,因此教师需对其进行旋律游戏化,则可化难为易。
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是幼小教育教学的主要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示范教学与启发教学相融合,既要了解学生的教学特征,又要了解其教学特征,要熟练地掌握学生的教学特征,使学前教育与音乐教学融合在一起。为此,教师应密切结合音乐新课标,在教学中掌握好幼小音乐教学衔接要求,进而使学生在音乐教育中享受到音乐教学带给自身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嵇胜红. 浅析学前教育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 考试周刊,2021(3):163-164.
[2]刘蕊. 幼小衔接中音乐美育的实施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1(46):1-2-3.
[3]张媛霞,孙建海. 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人生十六七,2018(11):59.
[4]吕淑婷. 重幼小衔接做准点教育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J]. 文渊(小学版),2020(1):202.
[5]张爱华. 渗透游戏精神优化小学音乐教学 ——音乐游戏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 文渊(高中版),2020(7):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