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段利用例文写好习作的策略研究
2022-04-13丁华玲刘淑娴
丁华玲 刘淑娴
内容提要:统编教材的重新制定,习作的内容也发生全新的变化,习作的地位的也得到了显而易见的提升,但是如何利用好教材,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仍旧是教师们面对的重要难题。一方面是学生通过课内课外的阅读已经获得了大量的语言积累,却不知如何将这些信息进行创造性地输出,另一方面是教师有着丰富的写作技巧,却不知该如何通过教材向学生传达。本文就试着通过“例文引路,迁移表达”这一策略研究尝试搭建学生与教师间的习作桥梁。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 小学中段 例文 迁移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因此小学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有话写,并且知道怎么写。
一、中段学生习作现状。
习作是学生表达与交流的重要工具,是学生所见、所闻、所学内化后创造性再输出过程,因此,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之一。同时,这也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对小学中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刚接触习作,不再是一二年级的写话,难度上有质的提升。
二、新教材关于习作单元的编排
2019年秋季,全国全面使用统编教材,统编教材的内容对比以前的教材有了较大的变化,在语文要素上更加明确、具体,更具体系化,当然,习作作为教材的重要要素之一,它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一册都单独设置了一个习作单元。结合学生的学情以及每一册的教学安排,八个单元的主题分别为观察、想象、写事、写景、写物、写人、围绕中心意思写和表达真情实感。而这八个单元基本由两篇课文、两篇习作例文和一个习作要求构成。
如何利用例文落实好这一单元的习作主题,这里有几条教学策略供参考。
(一)角色的迁移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想象故事,而想象故事离不开人物、情节和环境,这首当其冲的要素便是人物,一个优秀的故事,它的人物必然是让人印象深刻的。
如《一支铅笔的梦想》中铅笔,这是一支爱做梦的铅笔,它想去山坡上开朵花、想为小鱼虾撑伞、想躲到菜园里伪装丝瓜、想给鸟儿当船篙、想给蚂蚁当木筏、想给松鼠当撑杆……学生们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发现天天见面的普普通通的铅笔竟然这么有意思,有着这么多可爱的梦想。而当我们深入讨论到铅笔的每个梦想时,学生们发现铅笔的梦想其實都不是白日做梦,毫无逻辑的。它的几个梦想虽然天上地下的跑,却始终符合它细长的身材这一特点,也正是因为它的身材限制,所以它的梦想中遇到的伙伴都是一些小个子的事物,如蝴蝶、鱼虾、丝瓜、蚂蚁等,因此这篇例文才能做到生动活泼却不失自然合理。在这个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我问学生:“铅笔的梦想中还会有哪些有趣的事物呢?”引导学生以铅笔为主角,开始故事的创作。
(二)语言的迁移
统编教材的课文通过精心选择、改编,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篇篇有趣生动的
文本,非常适合学生阅读。而这种有趣便是通过其生动活泼的语言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朗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语言形象直观的特点,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方法使语言更加生动、更有画面感。
如《小真的长头发》中的语言非常天真烂漫,读来甚是有趣。
“要是从牧场的栅栏外面,把辫子嗖的一下甩过去,连牛都能套住呢。一下子就能套到牛角上,只要用劲拉阿拉的,一整头牛就是我的了。”
“要是把右边的辫子和左边的辫子绷紧了拉在树上,家里洗的所有衣服就能一次全晾完啦。”
“就是在露天里,也能睡大觉。只要把头发像紫菜卷那样卷在身上,就成了松松软软的被子了。”……
这些语言读来甚是有趣,我便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语言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用夸张的想象、好玩的语言创编胆小的老虎故事。
黄致远同学的故事便很是有趣:
森林里住着一只老虎。别看它长得威风凛凛,看上去特别凶猛,可是胆子特别小。
有一天,老虎出来寻找食物。东瞅瞅,西看看,忽然,它看见前面的草丛里有东西在动,老虎吓了一跳,马上躲到大树后面,抱住脑袋,嘴里还念念有词:“不要发现我......”,“胆小鬼”狐狸从草丛中钻出来轻蔑地说:“没用的老虎。”
老虎听到狐狸的话,不由地惨叫一声,那声音震天动地,狐狸吓得马上就要逃走时。老虎可怜巴巴地说:“狐狸大人,您能饶了我吗?”狐狸心想,老虎胆子这么小,有什么好怕的。狐狸就说:“小河边有几只鹿,你去给我抓一只来,不然我就吃了你。”老虎来到小河边果然看到一群鹿,其中有一只鹿发现老虎,瞪了它一眼,跑过来踹了老虎一脚,老虎吓得落荒而逃。
狐狸看着老虎的背影得意地笑了起来:“你这个胆小鬼!我要去森林里告诉大家,你是个胆小鬼!哈哈哈哈。”
黄致远的这篇习作语言如此生动可爱,“马上躲到大树后面,抱住脑袋,嘴里还念念有词:‘不要发现我......’”“老虎可怜巴巴地说:“狐狸大人,您能饶了我吗?”狐狸心想,老虎胆子这么小,有什么好怕的。狐狸就说:“小河边有几只鹿,你去给我抓一只来,不然我就吃了你。”老虎来到小河边果然看到一群鹿,其中有一只鹿发现老虎,瞪了它一眼,跑过来踹了老虎一脚,老虎吓得落荒而逃。”……这些语言让我看到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男孩,完全是把自己代入到情境中了,所以才能写出这般生动活泼的语言来。
通过这个单元的习作例文的迁移学习,学生们普遍认识到原来习作并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难以捉摸,相反,这是一种万物可写、万事能写的享受,是表达自我的最好方式。尤其是这个单元到了习作环节时,看到孩子们跃跃欲试,急于表达的眼神时,我知道,我最重要的目标达到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情节迁移时,学生大多选择事件发展式的思维导图进行习作,因为这种更简单更符合他们的语言习惯,我也没有着重要求他们试着去尝试其它的思维导图,这也是这次尝试的一个遗憾吧。当然,这样的例文迁移方法也并不是只是在这个单元浅尝辄止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获得更完整、更全面、更适合学生的习作策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以上是笔者对于小学语文中段利用例文写好习作的策略这一主题教学的个人思考。
参考文献:
[1] 李兴模 小学语文中段随文习作教学探讨[J]. 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2017(1), P: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