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科属种的研究与分析
2022-04-13张旭
张旭
摘要:本文对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资源科的种类、数量、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掌握保护区森林演替规律、生态系统现状,对保护区今后的管理、科学决策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努鲁儿虎山;种子植物;科
1 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资源概况
努鲁儿虎山脉中段南侧为保护区所辖范围,山脉北部是科尔沁沙地,故山脉两侧自然条件差异显著,环境的复杂性使得保护区内植物种类多样,区系成分复杂。据本次科考调查统计,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有1070个种及种下单元,隶属于101科431属。其中,蕨类植物10科15属32种,裸子植物3科7属12种,双子叶植物74科320属737个种及种下单元,单子叶植物14科88属289个种及种下单元。本文主要总结了保护区种子植物科、属、种的多样性与区系组成以及保护植物基本情况,分析维管束植物资源在保护区成立14年来的动态生长趋势和资源总体变化特征。
2 科的分析
2.1 保护区植物物种科的数量等级分析
为了更科学直观地分析统计出保护区植物物种科属的分布情况,按照植物分类学、生态学科的有关要求,按照等级统计,保护区特大科4个,137属,354种;大科7个,74属,211种;较大科10个,58属,148种;中科20个,65属,157种;少种科41个,63属,121种;单种科15个,15属,15种。通过分析表明,各等级科的科属及比例,少种科最多,特大科最少;属数及比例,特大科最多,单种科最少。
2.2 特大科、大科的分析
对保护区维管束植物资源科的级别进行分析可知,植物种数大于23种的科作为保护区的优势科(特大科、大科),是生态系统中优势的树种类群。保护区共有14个优势科,拥有221属635种,这些植物科是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中的重要科、优势种,主导着保护区的生态系统。保护区最大的科是菊科(122种),其次是禾本科、蔷薇科和豆科,这4科拥有137属354种,在保护区植物区系组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3 单属科和单种科分析
通过统计和整理,保护区共有42个单属科、15个单种科。保护区地处辽西丘陵山地环境,特殊的地理特征,决定了保护区山地中蕴藏着古老的植物类群,可以为森林保存和产生新的植物种群以及生存繁衍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单属科、单种科的存在更说明了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重要性。良好的生态区位优势,为该地区的植物种群基因库提供了依托环境,有利于植被群落繁衍生存,更利于优化植被类群的进化。
2.4 植物科的存在度分析
对保护区97科进行再排序分析,前面所列举的含有11种以上的21个较大科、大科、特大科中,只有杨柳科、忍冬科的存在度vfp值≥30,与前面的排序大相径庭。这说明,虽然有的科在本区系中所含属较多,但对于科总属数来说,在本区系出现的相对频率并不高,在植物区系多样性建成中的作用并不是很大。
3 结论
保护区内优势科植物是菊科、禾本科、蔷薇科3个大科,它们是保护区植物群落中维管束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优势植物种群群落,对植物区系构成起主导作用,但不是植物多样性的主要成分。
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隶属于88科,按科内所含属数量排列,从高至低依次为:菊科(50属)>禾本科(46属)>豆科(25属)>蔷薇科=伞形科=唇形科(20属))>玄参科(14属)>百合科(13属)=十字花科(12属),其他的科均在10属以下。单属科、单种科的存在说明了保护区植物群落的异质性较高,是森林群落演替的临界点,决定了植物群落的演替方向。
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在区系組成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温带特性,即占据主体的是温性成分,占比达到82%,寒性成分占比为10%,热带分布种占5%,世界分布类型最少,占3%。这种区系组成特点与其所处的地理区位为温带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