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移民网络与我国对外贸易及FDI 的动态关系和共同机制研究
2022-04-13陈海权张智裕
陈海权 张智裕
摘要:将华人移民网络、对外贸易及外商直接投资(FDI)纳入同一分析框架,探讨华人移民网络与其他两者的影响效应与关联机制,基于1990—2019年我国与31个贸易伙伴国的跨国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华人移民网络显著促进我国对外贸易与FDI;(2)华人移民网络对我国FDI及对外贸易有同期的动态影响;(3)分取儒家文化圈的子样本进行异质性检验,华人移民网络对我国对外贸易和FDI流入的促进作用在全样本及非儒家文化圈样本皆显著,儒家文化圈样本则不显著。以上发现符合华人移民网络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及FDI源于“社会资本”降低“交易成本”的机制解释。因此,在推动华人移民网络的经贸创造效应时,需对协助凝聚社会资本的扶持政策和鼓励措施给予重视。
关键词:华人移民网络;对外贸易;FDI;社会资本理论;PVAR模型
作者简介:陈海权,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流通战略行为、电子商务及商业模式创新(E-mail: jnuchen@qq.com 广东 广州 510632)。张智裕,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际企业经营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F75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398(2022)01-0091-10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从存量规模来看,海外华侨华人达到6 000万人,分布于世界上198个国家和地区;从移民流量来看,中国人口迁出不仅远高于全球移民增長的平均水平,也超过中国国际移民迁入存量的增长水平。同时,华人移民的经商比例较高,形成庞大的社会网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历史见证者。中华民族的“五缘文化”时刻联系着海内外同胞,华人移民网络发挥着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作用。从事批发零售和跨国贸易的华侨华人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发展外向型企业的华侨华人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办实业,为我国引进外资做出贡献,也为我国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便利。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的《世界华商发展组织报告2019》指出海外华商在改革开放后不仅是最早来华投资的外商,也是投资额最大的外商,海外华商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中占主导地位,投资额占比超过70%。研究结果表明华人移民网络有利于我国开展对外贸易并为外商来华投资搭建桥梁,但华人移民网络对促进贸易和吸纳外资的影响和机制是否一致,有何异同仍待探究,将三者纳入相同分析框架的研究仍处于缺位状态。因此,本文提出华人移民网络对我国对外贸易和FDI的积极影
响是源于“社会资本”降低“交易成本”共同机制,并通过同一实证框架进行再解释,为促进海外华侨华人沟通中外的贸易与投资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国际移民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经历了从替代关系至互补关系的观点演变。国际移民对贸易的影响程度因时、因国而异,对不同国家影响的弹性相差很大。在H-O模型上增加完全竞争市场和规模效益不变等前提,认为各开放经济体的人口流动将减少区域间的生产要素价格差异,因此国际贸易与移民流动将呈现替代关系。然而,且在实证检验中发现移民数量与贸易规模呈互补关系,至此更多学者对国际移民的贸易创造效应进行阐释,主要分为消费偏好效应(preference effect)和成本克服效应(cost-reduced effect)两种影响渠道,对两者之间的理论概念及计量过程差异进行了区别和说明。对母国的消费偏好效应从贸易需求上解释移民网络的促进作用。移民如果在东道国寻找不到原来使用的产品,以及合理的替代品,移民对母国产品的偏好将增加东道国从母国的进口。成本克服效应则从贸易过程解释移民网络如何促进国际贸易,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主要分为两种渠道:其一是“信息机制”,移民在外的企业家或者贸易从业者相对熟悉母国的政治经济和语言文化等知识和信息,在充当东道国与母国的贸易商方面有天然比较优势,也能在贸易过程中充当代理人和服务者起积极作用。,因此移民网络能降低贸易双方的搜寻和勘验等成本,克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非正式壁垒;其二是“信任机制”,移民网络中的社会惩罚机制能够帮助双方规避违约行为所带来的机会主义风险,作为非正式制度能协助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蒙英华和孔令强实证分析华人移民网络密度每上升1%,则中国的对外贸易出口额上升0.12%,进口额上升0.18%。赵永亮发现华人移民网络的成本克服效应在移民稀缺的新兴经济体(拉美和非洲) 更为显著,而消费偏好效应则在亚洲和北美更为突出。
Douglas Massey在“社会资本论”基础上发展并提出的移民网络说(Immigrants Network)为国际移民在国际贸易发挥的成本克服效应提供社会学视角的解释,亦称移民网络社会资本理论 (Migration Network Social Capital Theory)。移民网络是移民在原居地的人际关系组合,其纽带是血缘、乡缘和情缘等等。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率先提出社会资本的概念,指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且是对一个相互熟识和认可的、具有制度化关系的持久网络的占有。波特斯提出社会资本嵌入分为理性嵌入和结构嵌入,理性嵌入是基于互惠的期待,结构嵌入则是更大范围对信任的强制推行,这分别为移民网络在经贸合作中克服交易成本的“信息机制”和“信任机制”提供了参照和解释。刘宏。通过社会资本与商业网络建构关系的个案研究,强调社会关系以及与非华裔的联系在华人全球商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张吉鹏和衣长军。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华人移民网络对中国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生存有正向影响,降低了中国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退出风险。 认为海外移民的贸易创造效应主要是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的体现,人际网络联结能降低贸易网络的信息不确定性,移民网络提供大量有价值信息包括政府效能、营商环境、贸易伙伴和市场需求等。因此,虽然多维距离(地理、文化、制度和语言等)不利于国际经贸合作的开展,但在合作双方的多维距离更大时,移民网络发挥更为显著的经贸创造效应。
基于移民网络在国际贸易中发挥成本克服效应的研究思路,不少经验研究通过实证检验的方式发现移民网络对国际直接投资也有促进作用。在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框架中,国际移民对于国际贸易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都是替代关系,但不少实证研究同样为互补关系提供支持。衣长军、李赛和陈初昇。研究表明海外华人网络有助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陈瑛等。运用重心模型分析发现美国华人移民的人口重心和集聚重心与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在空间上正在重叠和耦合。目前文献中移民网络对FDI和贸易的促进作用具有相似的理论框架。阎大颖等。在移民网络的贸易创造效应基础上,基于社会资本与制度经济学的二重视角对移民网络吸引FDI的机制进行理论分析。范兆斌和杨俊。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在异质性企业框架下,推导移民网络对移民来源国进行外向型投资的微观机制,认为移民网络的内部治理机制有助于降低直接投资活动的交易成本。移民网络对贸易的促进作用被称为贸易创造效应,本文将移民网络对贸易和FDI的促进作用合并称为经贸创造效应,提出研究假设如下。
H1:华人移民网络有效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活动,同时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另一方面,华人移民网络对国际贸易和FDI的影响机制是否相似有待探究。相较于国际贸易,移民网络对FDI促进作用的差异在于不具有消费偏好效应,且对于非正式壁垒更加敏感,更依赖两国制度质量和制度差距。然而通过以上文献梳理,我们发现移民网络对于国际贸易和FDI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有相似之处,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有共同解释。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表明,规模以上的社会资本能够降低各类交易成本,从而发挥经济效应。在企业经济研究,刘仁军通过关系契约理论将社会资本理论应用到交易成本分析,揭示复杂企业网络的形成和运作机制。在流通领域研究,彭晖、张嘉望和梁敬。基于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水平对流通产业发展有直接促进作用,且能通过降低流通领域的交易成本,再间接促进流通产业发展。在政治学研究,王宏强。提出社会资本能通过降低经济和政治交易成本,促进民主绩效和市场效率。国际贸易研究则较多分别对华人移民网络影响两者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以及提供实证支持,而较少对华人移民网络在对外贸易与FDI的影响机制异同进行探究,没有通过移民网络的经济效应与社会资本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进行联系,缺乏同一框架下的实证研究。本文认为移民网络的“社会资本”有利于同时减少国际贸易与FDI的“交易成本”,华人移民网络对我国对外贸易及吸纳外资将有相似的影响机制。提出可以利用滞后效应识别移民网络对国际贸易和FDI的影响差异,以美国为样本发现移民网络对于美国出口及对外直接投资同时有促进作用,且对后者的影响更大。本文将华人移民网络、对外贸易和FDI纳入同一研究框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2:华人移民网络对我国对外贸易和FDI具有相似的影响机制,在相同时期发挥促进作用。
二变量、数据和实证模型
(一)变量和数据
本文采用的相对衡量方式测算华人移民网络,为中国移民存量占东道国人口总数的比例。移民数据来源于联合国人口司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国际移民存量趋势报告,采用1990 年、1995 年、2000 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9年共7年的31个贸易伙伴的短面板数据,共计217个样本鉴于数据可得性。 双边进出口贸易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基于贸易总量利用HS编码获得美元计价的双边值,并根据GDP平减指数去除通胀影响。本文采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外商直接投资数据作为衡量华人移民网络对我国跨国直接投资影响的代理量,这是基于FDI相对于OFDI数据更全且时间跨度更大。FDI数据亦经GDP平减指数去除通胀影响,单位为万美元。与其他研究一致,华人移民网络IMM、进出口贸易额Trade和FDI都进行了对数变换,这有利于消去原有数据的异方差,使得模型更加平稳而不会影响数据性质和相关关系。部分东道国在1990年或1995年由于政治和其他原因导致数据缺失,造成非平衡面板数据。人口总数和GDP平减指数(2005年为基年)均来源于世界发展指标WDI数据库。
(二)PVAR模型
前人研究表明华人移民网络、对外贸易及FDI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故本文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以缓解可能的内生性问题。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是将面板数据与传统VAR模型结合的多变量系统,将被解释变量的滞后值作为解释变量。所有变量被视为内生系统的一部分,从而无需事先区分变量的外生性和内生性,适用于由于互为因果而造成内生性的变量关系。PVAR模型允许控制时间和个体固定效应,定量分析面板数据间动态关系。PVAR模型要求根据经济理论选择变量,通常选择三个变量作为系统内生变量,变量个数过少会造成遗漏变量偏差,过多会导致待估参数高估等问题。为避免短面板数据导致自由度减少,本文选择滞后期1阶的PVAR模型,表示如下:
Y=Y-A+u+r+e
其中,Y为第i个东道国在t年的内生变量向量组,模型引入内生变量为:(1)进出口贸易总额对数LnTrade,(2)华人移民网络对数LnIMM,(3)外商直接投资对数LnFDI,u和r分别为个体和时间固定效应,e为扰动项。
三实证检验
(一)面板单位根检验
面板VAR模型估计前,需要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以确保变量平稳性。如果数据不平稳会出现“虚假回归”的可能,对于样本以外的情况缺乏解释力度,同时也可能影响后续步骤的方差分解結果。由于是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对模型同时进行IPS检验、ADF-Fisher 检验和PP-Fisher检验 。LnFDI以外四个变量的原序列没有通过I(0)过程的平稳性检验。一般而言,模型变量经过一阶差分将趋向平稳,平稳时间序列差分之后仍然可能再次平稳,但是差分后会损失。部分数据和其中的原始信息,增加后续估计工作和解释难度,但考虑到差分的经济意义和内生系统其他变量差分的实际情况,本文将模型内五个变量进行一阶差分,检验结果见表1,LnIM和LnEX分别是进口额和出口额的对数,PVAR系统中各变量皆服从I(1)过程。
(二)PVAR模型估计
进一步运用PVAR模型对一阶差分后的内生变量组进行分析,一阶滞后变量作为工具变量进行系统GMM估计,估计结果见表2。 简单推导可知,dlnx=dx/x,ΔLnx≈Δx/x。模型两边变量取对数差分后估计系数的经济意义是被解释变量关于解释变量的增长率。从表2中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华人移民网络IMM受自身滞后项的促进作用显著,说明华人移民网络有增长惯性。此外,进出口贸易总额Trade也受到华人移民网络IMM和自身滞后项的促进作用,而FDI则受到华人移民网络IMM的促进作用和自身滞后项的抑制影响;华人移民网络对进出口贸易总额和FDI流入有促进作用,假设H1得到验证,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见表3)亦支持该结论具有稳健性。
(三)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能观察模型的单个变量的参数估计,在保持其他变量冲击为零时对选定内生变量的随机扰动项加上一个标准差冲击,从而描述PVAR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当期和未来数期的动态影响。图1给出500次蒙特卡洛模拟的正交化脉冲响应函数图,横轴为脉冲响应分析期数6期,纵轴为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响应程度,中间曲线为脉冲响应函数,外侧两条曲线是脉冲响应函数对应95%置信区间估计结果。第一行表示给定华人移民网络IMM一个正的标准差冲击,其对自身的响应随时间延续逐渐消失,说明华人移民网络IMM自身增长具有累积惯性。对比进出口贸易和FDI的脉冲响应函数可见,华人移民网络对进出口贸易和FDI的促进作用皆在第一期达到峰值,并在此之后衰减,假设H2得到验证。图1面板脉冲响应函数
(四)异质性检验
蒙英华等指出在国外文献中学者通过控制国家或区域间的异质性、出口商和进口商间的异质性都能使得研究结论更为准确。从微观视角而言需要考虑企业异质性,如全球价值链地位和企业规模等;从宏观视角而言,需要考虑东道国与母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差异。已有文献表明,在东道国与母国之间的移。
民网络密度、收入水平、语言距离和文化距离等方面差异较大时,移民网络能发挥更显著的经贸创造效应。许陈生和程娟研究发现文化距离对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贸易存在消极影响,但该影响存在地域差异。蒙英华和李艳丽研究认为移民网络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文化产品的出口概率与出口强度。
这说明文化差异可能会对华人移民网络与贸易和FDI的关系起调节作用。本文借鉴叶德珠等将总体样本划分为儒家文化圈和非儒家文化圈两个子样本并进行估计,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将两个子样本进行相互比较并进一步与总体样本比较可以发现:在总体样本以及非儒家文化圈的子样本中,华人移民网络对贸易和FDI的促进作用显著,而儒家文化圈的子样本则没有发现显著的贸易创造效应以及对FDI的促进效应,结果符合预期。相对于儒家文化圈国家,中国与非儒家文化圈国家的双边贸易会产生更多的交易成本,这包括搜索成本、履约成本和政策壁垒等,而移民由于相对熟悉两国的语言文化、时事政策和市场需求等情况,在双边贸易和投资过程中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克服政策壁垒,同时华人移民网络中的社会惩罚机制也能帮助从业人员了解交易对手信息,及时通过社交网络的口碑等沟通方式规避贸易和投资风险,从而发挥经贸创造效应。
(五)稳健性检驗
PVAR模型将所有变量视为内生系统的部分,同时该模型变量均采用公认指标,不具有其他合适的替换指标,故本文通过分样本回归法和调整计量方法的两种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王云飞和杨希燕运用含有多边阻力因素的引力模型考察华人移民网络对118个国家贸易的影响时,认为应将出口和进口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而不应采用进出口总额及平均值,因为多边阻力对各方。
向贸易的影响是不同的。本文在稳健性检验中进一步将进出口贸易总额分为进口贸易额IM和出口贸易额EX两个子样本进行估计,结果如表6、表7所示。将进口和出口两个子样本相互比较以及与总体样本比较发现:(1)华人移民网络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分别在1%和5%置信水平显著发挥积极影响。(2)基于共同变量的回归相似性稳健性检验反映,在两个子样本中华人移民网络对FDI影响的估计系数都较为接近,且都在1%水平内显著,H1结论具有稳健性。P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能通过正交化分解有效排除扰动项的影响,从而分别考虑各个变量对其他变量的冲击,但该过程高度依赖各变量在模型中的顺序设置,通常根据理论指导的因果逻辑进行排列,因此可以通过PVAR模型变量的顺序调整进行稳健性检验。前文的实证研究所采用的顺序是IMM、Trade和FDI,借鉴其他文献的做法,将原序进行逆序再建模,得到脉冲响应函数如图2所示。
通过比对原序与逆序的两图可以发现,进出口贸易额与FDI对华人移民网络的脉冲响应函数在两张图中影响尺度有所差异,但走势都大体一致,在原序是滞后一期达到峰值,在逆序是在当期达到最大值后持续衰减。这说明由于三者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在不同传导逻辑下发挥效应图2改变顺序后面板脉冲响应函数
的期数将发生变化,但在不同顺序中,华人移民网络对进出口贸易和FDI的效应都在同期发挥,说明H2结论具有稳健性。
四结论、建议和启示
中国海外华人移民网络长期以来为我国进出口贸易以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做出有力贡献。本文通过构建关于华人移民网络、对外贸易及FDI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再次验证华人移民网络能积极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和FDI,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更重要的是,本文联结社会资本和交易成本理论进行解释,提出华人移民网络对以上两种经济变量具有相似的影响机制。当华人移民网络积累相当规模的社会资本后,将会减少投资和贸易合作的交易成本,实证研究支持华人移民网络对FDI和对外贸易有动态影响且同期变化。同时,关于儒家文化圈国家的异质性检验显示,华人移民网络的经贸创造效应在相对产生更多交易成本的非儒家文化圈国家显著,而在儒家文化圈国家的子样本则不显著,即在两个子样本中,华人移民网络对贸易和FDI的影响分别相同,亦说明具有相似的影响机制,最后稳健性检验支持该结论。
本文有力揭示华人移民网络与我国对外贸易及吸纳外商投资的动态关系和关联机制。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通过多种手段和政策保护和发展重要的侨务资源,对促进涉侨经济、科技合作与交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推动华人移民网络的经贸创造效应时,聚焦于社会资本优势的联系措施和鼓励政策显得尤为重要:1.通过线上和线下多渠道协助建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华人联系点,如商会、同乡会等,为华人移民网络凝聚社会资本提供渠道和平台。2.基于华人移民网络的经贸创造效应有滞后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政府有关华人移民网络的扶持政策应该做到合理布局、循序建设,这将有利于华人移民网络随着时间发挥正面影响。3.基于东道国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华人移民网络强度等方面的不同,在交易成本较高的地区合理安排华人移民网络的组织资源,将会更有效地发挥华人移民网络的经贸创造效应。
我们注意到PVAR模型在该研究应用存在不足和改进之处:1.PVAR模型没有对变量施加结构约束,也没有将变量之间的同期相关性体现在模型之中,这有可能使得模型低估参数。2.PVAR模型能纳入的内生变量个数有限,在该问题中无法排除遗漏变量的影响。3.传统的PVAR模型不能刻画华人移民网络随着时间推移在经济体制、政策结构等方面产生的影响,造成模型参数的非线性变化。4.目前的华人移民网络数据时间序列长度仍不够理想,随着联合国人口司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的移民数据逐渐整理发布,该问题在未来应得以解决。
基于本文的后续研究建议如下:1.对于华人移民网络与我国对外贸易关系的内生性问题,可以探索如何采取针对性措施缓解样本估计参数失去一致性的问题,比如采用何种工具变量等。2.在扩大内需、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的现实背景下,华人移民网络的经贸创造效应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更有效发挥华人移民网络的社会资本作用仍待探究。3.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在“走出去”与“引进来”的过程中,华人移民网络对OFDI的影响机制是否与FDI引进的机制相似,其关键不同值得进一步研究。
Dynamic Relationship and Common Mechanism
between Chinese Emigrants Network and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FDI
CHEN Hai-quan, ZHANG Zhi-yu
Abstract: This paper brings the Chinese migration network, foreign trad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nto the same analysis framework, discusses the impact effect and correla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Chinese migration network and the other two, and has an empirical test based on the Panel VAR model constructed by the data of China and 31 trading partner countries from 1990 to 2019. The study found that: (1) the Chinese migration network significantly promotes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FDI; (2) the Chinese migration network has a dynamic impact on China’s FDI and foreign trade in the same period; (3) taking the countries with Confucian culture as sub-samples for heterogeneous test,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the Chinese migration network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FDI inflow is significant in both the whole sample and the non-Confucian cultural countries but not in the Confucian cultural countries. The above findings are in line with the mechanism of “social capital” reducing “transaction costs” for the Chinese migration network to promote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FDI. So when promoting the economic and trade creation effect of Chinese migration network, w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elative policies and incentives that focus on the advantages of social capital.
Keywords: Chinese migration network; foreign trad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 social capital theory; PVAR model
責任编辑:吴应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