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三阶课程赋能学生成长

2022-04-13杨尚薇刘恒唐月悦

中国德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劳动素养评价

杨尚薇 刘恒 唐月悦

芙蓉城南、锦江河畔的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创办于1939年,是成都市首批名校集团之一。学校自2000年起开设劳动教育课,由劳动教师牵头,各学科教师参与,共同编撰校本课本——《新编劳动技术教育读本》。2020年,学校依据《关于全面加強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武侯区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以课程为支点,通过三类劳动课程的一体化构建,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树立了勤以立人的核心观念,以实现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一、落实课程目标,让劳动教育有的放矢

(一)顶层设计,总体规划,设立学校劳动教育总目标

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以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为基本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追求。学校将国家文件的规定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坚持“立德树人”“以勤立人”的理念,秉承“知行合一”的原则,积极探索具有“愉快教育”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设立了学校劳动教育的总目标——“悟责乐行、悦己达人”,旨在引导学生懂劳动、乐劳动、会劳动、善劳动,形成以劳动为荣并以劳动服务他人的积极劳动观念与精神。

(二)系统谋划,分层推进,制定学校劳动教育具体目标

根据前期调查研究,学校发现学生劳动教育亟待解决的是思想认识和能力习惯问题。为了提高劳动教育实效,发挥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功能,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遵照“认知、情感意志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以劳动素养为本,系统谋划,分层推进,制定了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劳动教育具体目标。以小学中段为例,劳动教育的具体目标见表1。

二、夯实课程内容,让劳动教育丰富多彩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充分发挥其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统整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乐悦”课程体系,形成了不同学段相互衔接、家校社相互融合的立体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遵循小学生劳动核心能力发展规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以前编排的校本教材《新编劳动技术教育读本》和吸收国内同类教材优秀成果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需要、现行劳动教育指导思想,围绕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学校劳动、社会劳动等方面,设计了“三会两爱”——“会自理、会操作、会照顾、爱公益、爱创意”作为课程目标的主题指引,形成劳动能力体系,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见表2)

三、抓实课程实施,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一)尊重学生基础学力发展,推进劳动课程规范化实施

学校尊重学生基础学力发展,聚焦能力基础课程,建设并不断完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由原来的部分学段开展,转变为全学段覆盖,保证每周1课时的劳动必修课。成立劳动学科教研组,除两名专职的劳动教师外,还吸收学校的成都市优秀班主任以及语文、科学、体育等多名学科教师,进行每周一次的教学研讨。针对不同年段的特点,两名劳动专职教师进行日常生活劳动、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课堂教学工作。围绕劳动教育课的五环节——讲解说明、淬炼操作、项目实践、反思交流、榜样激励,劳动教研组在新授课、实践练习课的基础上,探索出劳动教育的新课型——分享讨论课,以此落实劳动意识、情感、态度的培育和劳动品质的塑造。能力基础课程的教学注重科学性,具有实践性和实效性,保证了劳动课程的规范化实施。

(二)遵循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促进劳动课程主体化实施

学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开发个性拓展课程,开展个性化、多元化的劳动教育。来自各个学科的教师利用所长,在每周五的“乐悦”选修课中开设“创意女红”“快乐淘淘”“生活小能手”“E博士”“归园田居”“理财小达人”等课程,进行有专业性和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对劳动必修课程予以补充和拓展,进一步培养劳动习惯、塑造劳动品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在网上进行自主选课,然后走班上课。学习内容从体力劳动拓展到脑力劳动,学习方式走向主体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被激发,劳动潜质得以充分挖掘,劳动创造力得以提升。

(三)注重学生劳动素养提升,推动劳动课程校本化实施

学校注重学生劳动素养提升,深化实践体验课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实践体验课程从“劳动与家庭”“劳动与自然”“劳动与社会”三个维度构建,突破时空的限制,整合班会、队会、综合实践活动等校内时间,以劳动项目实践重组为劳动日、劳动竞赛、3阶21天打卡闯关等,为学生创造参与学校、社区、社会劳动服务的机会。学校创新劳动教育实施人员组织机制,组建“校外劳动教育辅导员”体系,将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才、劳动模范、非遗传人等引进校园,更加专业、更加规范地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活动过程中,学生自主选择劳动板块,在准备期习技习德,在实践期出力出汗,在反思分享期入脑入心,为成为具有良好劳动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底色。

综合、联通的课程实施体系,将课前、课中、课后进行一体化设计,并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家庭、社区、自然,在广阔的学习空间里,学生用力所能及的劳动贡献社会、服务社会,从而感受劳动价值、提升劳动素养,成长为具有全面发展人格的新时代创造性劳动者。

四、做实课程评价,让劳动教育促进成长

学校已经建立并运行了多年的“新三好”学生评价体系,我们将劳动教育的评价也一以贯之融入学生整体评价,除了教师、家长、同伴等对劳动情况进行及时记录和反馈,学生进行自评和反思,学校还特别重视劳动服务对象的评价,形成多元评价主体,以及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着力探索“有质有量”“有情有行”的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及时给予学生参与劳动的肯定和认可,注重评价实效。(见表3)

劳动课程评价是学校构建劳动素养评价的重要部分,是检验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对学校优化劳动教育有重要意义。学校注重过程性评价,从现代技术数字画像入手,形成了“双元主体”,即“个体+群体”相结合的劳动教育课程动态评价模式。其中,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所占比例从低段到高段呈动态变化。评价中,个体评价与群体评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样的“双元主体”劳动教育评价模式既强调对学生个人劳动态度、劳动技能等的评价,又注重学生劳动集体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劳动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杨尚薇,四川省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教育集团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刘恒,四川省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副校长,一级教师;唐月悦,四川省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德育主任,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 敏

猜你喜欢

劳动素养评价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热爱劳动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