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要在“融入”上下功夫
2022-04-13冯建军
冯建军
教育部在《生命安全和健康教育内容进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议方案》中最初提出了三种形式,一是采用编写专册方式,二是根据学科特点渗透相关内容,三是设置专门生命安全和健康教育课程。三种方式应该说各有优缺点,可能考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属于综合课程,专册不好确定具体属于哪个学科;设置专门课程又会增加课程门类,增加学生负担,最终教育部印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选择了学科融入的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实施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必须在“融入”上下功夫。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要在“融入”课程标准上下功夫。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不只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而突然增加的内容,而是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健康生活”的維度上提出“珍爱生命”的要点。这一素养必须落实在相关课程中,按照《指南》提出的学科覆盖建议,体现在课程标准中,成为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要在“融入”课程内容上下功夫。《指南》提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涉及的5个领域30个核心要点,并以一级和二级目标内容的方式提出了详细的目标内容和学科覆盖建议。在教材编写中,必须按照课程标准中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内容,借助于教材修订的机会,或通过设置专门单元,或有机渗透在其他内容之中,确保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入相关学科的教材之中。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要在“融入”学科教育上下功夫。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对于学科教育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作为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生命至上、健康第一”,增强“安全为本”的意识,认识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在育人中的重要性;要变革学科教学为学科育人,形成“生命为本”的育人理念;引导学生学习生命安全与健康的内容,通过组织实验探究、情境体验、现场演练等活动,引导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生活,提升健康素养。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要在“融入”生活上下功夫。生命在生活中成长,生活中的每件事情、每个活动都可能影响生命的健康成长。因此,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必须有机融入在生活中,结合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开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家庭和社会要增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意识,为青少年学生生命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提供资源。
当然,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最终要落实在师生的行为方式上,因此,最根本的是融入在师生的生活中,体现在师生的行为上,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新生命教育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