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2-04-13张玉通
张玉通
摘 要:文言文作为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是激发学生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引领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开展文言文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感受到中国古诗文的文字优美,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知,深切感受文言文中所展现出来的民族气节。但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自身的文化基础较为有限,对文言文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如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无法掌握有效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只能思考对教材知识内容的死记硬背来应对语文考核,进而影响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本文主要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研究背景,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并重点对其有效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传统文化 渗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6.023
中华民族经历几千年的岁月洗礼,积淀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更是向世界展现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中,文言文占有一定的比重,使学生能够通过文言文走进古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古人的心境、气节,这不仅仅是对学生文化感知与文化素养的培养,更是实现中华传统民族的传承与发扬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结合初中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对现有的文言文教学形式进行不断的革新,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效果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一、当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现状
1.过度重视文义,缺乏文化渗透意识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课程与小学阶段的文言文课程有很大差别,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古诗词较多,文言文相对较少,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其记忆难度与理解难度相对较低。而步入初中阶段之后,其文言文篇幅较长,语句绕口晦涩,并且词句之间不押韵,学生无论是理解还是背诵较为困难,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辅助和教师的讲解。再加之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形式较为单一,过度注重学生的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而忽视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导致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较为被动,缺乏对文言文的深度感知与理解,不仅不利于对其学习兴趣的开发,同时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感知。
2.辅学教材繁多,削弱学生探索能力
在当前文言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汲取文言文知识一方面来源于教师的讲解,另一方面则是源于辅助教材,这些教辅材料对文言文的每个词汇都有详细的注释,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过度依赖教辅材料,而对文言文缺乏一定的深思意识。与此同时,由于学生可以通过教辅材料去学习文言文的文义,进而导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师的讲解也比较懈怠,忽视教师在文言文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讲解,单纯的通过教辅资料来实现对其文意的理解,并通过记忆固化实现满足相关的考核需求。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该种模式下进行文言文学习,不仅其文言文学习能力很难实现有效提升,同时学生缺乏对文言文内容的深思意识,不利于学生对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度理解。
3.局限教材内容,忽略文化内涵延伸
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为了保障学生在考核中能够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教师将整个教学活动重心都集中在教材内容上,而忽视对其文言文内容的延伸。且大多数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都是采用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以机械式灌输的形式对教学知识内容进行机械式翻译讲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缺乏有效互动,导致学生无法实现对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以及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度理解。不仅不利于学生开展对文言文知识探索兴趣的培养,同时影响学生对文言文知识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度学习。与此同时,文言文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文言文中,不仅是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同时还蕴含着深厚的处世哲学以及浓郁爱国情怀,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能够深切感受古人的民族气节与可贵的人格品质,对学生的人格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过度注重学生的考核成绩,而忽视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对学生人格培养中启发作用,学生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并未真正领悟到文言文中的文化精髓。
二、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文言文主要是古代文人通过文章的形式来实现对古代生活的描绘,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某种情感的抒发,其中不仅充分展现了古代人的生活现状,同时更体现了文人墨客的精神追求。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深度了解文言文的同时,能够深切感受文言文所散发的情感内涵,充分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此同时,文言文中还蕴含了古代文人墨客的民族气节与高贵品质。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愚公移山》等。学生通过对这些文言文知识的了解与学习,在感受古人智慧与修养的同时,能够有助于学生的人生观念与价值观念的养成。让学生能够深刻领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的传承意识,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三、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1.创设情境解读,提高文化渗透意识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学在文字表达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从直观的字面意思学生无法实现对其内容与思想情感的深度理解,这亦是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较难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活动中,想要切实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渗透,首先教师应当提高對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视,充分发掘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为学生创设情境解读,让学生能够从多个感官角度加强对文言文的含义、思想、情感进行面了解,实现其对文言文文化内涵的有效学习。
例如,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桃花源记》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以多媒体为载体,为学生播放视频课件李清照的《如梦令》,让学生进行欣赏,欣赏结束后,教师进行提问,让学生根据之前所学习的知识,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是一番怎样的景色。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意见再次为学生播放视频课件陆游的《游山西村》,让学生进行欣赏,欣赏结束后,让学生说一说,李清照的《如梦令》与陆游的《游山西村》有哪些共同之处。引导学生总结出:“这首词和这首诗所描述的都是其醉酒迷途时所发生的事情,别有一番风趣。”然后结合学生的意见引出今天的学习主题《桃花源记》。通过这样的课前引导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后续内容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有效将学生的思绪带入教学活动当中。然后教师借助课件为其介绍作者“陶渊明”,并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课程,并在合作小组中开展讨论,尝试將文章进行分节,总结其文意,并将自己在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标记。自由阅读结束后,教师进行提问,让学生对本小组的自主探究结论进行展示,并提出未解决的问题。然后教师将其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并根据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逐字逐词的仔细赏读,重点将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最后,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思想情感的深度理解,教师为学生创设探究情景:东晋诗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你如何理解“后遂无问津者”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结合对本文的学习,在小组中开展讨论,深化对文章情感的感知。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形式,不仅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能够深层次理解作者赋予文章中的情感内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进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提升其学习质效。
2.加强思维培养,培养学生探索意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其个性化发展特点的影响,其自我约束意识与学习意识相对较差。再加之文言文课程学习,对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水平以及记忆要求相对较高,进而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知识学习的原动力不足,为文言文的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存在一定的不足,进而影响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深度理解。因此,教师在日常文言文教学活动中,想要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应当转变以往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核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彰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知识探索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知识探索来实现对文言文知识的汲取,并能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摸索高效的文言文学习方式,在提升其文言文学习质效的同时,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出师表》为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借助媒体课件为学生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然后为学生展示探究情景:本文是写给谁的?诸葛亮在文中提出了那三条建议?这三条建议蕴含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情感?让学生结合问题进行自由阅读课文,并在合作小组中开展讨论,尝试寻找问题答案。然后教师进行提问,让学生对本文内容进行复述,并结合学生的意见,围绕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仔细剖析,重点将学生所遗漏的知识点进行详解,让学生在研习课文的同时,深切感受诸葛亮知恩图报的思想情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效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同时能够有效开发学生对文言文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注重课外延伸,提高学生精神感知
文言文是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所保留下来的文化精髓,更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传统文化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渗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了解古代文人墨客赋予文言文中的思想情感的同时,深切感受文言文中所散发出来的高贵精神品质与民族气节。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应当提高对文言文课外延伸活动的重视,结合初中学生自身的文化认知能力水平,以教材知识内容共为依托,积极鼓励学生发掘教材之外的传统文化素材,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在帮助学生固化知识点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与传承意识,能够积极参与到对文言文的学习活动当中,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质效。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爱莲说》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为学生播放各种花的图片课件,让学生进行欣赏,并说一说这些花的花语。然后让学生自由交流,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种花以及喜欢的原因。然后为学生展示莲花的图片,让学生想出一句话赞美莲花,并根据学生的意见引出今天的学习主题《爱莲说》,引领学生一起感受古人是如何表达对“莲花”的喜爱之情。为学生播放《爱莲说》的朗诵视频课件,让学生进行欣赏,欣赏结束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课文,并在文言文中标记出描写莲花的句子。阅读结束后,教师进行提问,让学生通过对作者赞美莲花的句子的赏读,说一说作者所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自由回答问题。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仔细的赏读。最后为了帮助学生深化本节知识点,感受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风格,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行搜集课外资料,收集一些其他托物言志的古诗词进行自主阅读,并在下一课时进行与学生们一起分享。这样的教学活动形式,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文言文中所蕴含的精神情感进行深度理解,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开展自主知识探索的综合化语文学习能力。
4.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内容,科学制定德育目标
在以往初中文言文学习期间,学生的学习任务非常大,教师常常侧重讲解考试的重点,而忽视了对学生展开传统文化教育。基于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师应该改变思想观念,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确保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可以对古人的高尚品德有深入的了解,感受文言文的真挚情感。同时,为了能让初中文言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得更加合理,教师需要将语文教材作为依据,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素材,并结合当前教学现状和学生特点,科学地对渗透目标进行制定,保证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能够更加有针对性。
总而言之,文言文课程作为初中阶段语文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日常文言文教学活动中,应当提高对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视,结合初中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文言文教学活动形式,重点开发学生对参与文言文知识探索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知识探索来实现对知识的汲取,并能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摸索高效的文言文学习方式,为学生未来开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深度探索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 白丽云《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年第7期。
[2] 刘成英《以古诗文教学为例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试题与研究(高考版)》2020年第6期。
[3] 黄鹏《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运用——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文渊(高中版)》2019年第5期。
[4] 张敏、刘峻杉《在基础教育中培养“文化感知”和唤醒“文化自觉”——以古诗词教学为例的探讨》,《基础教育》2021年第4期。
[5] 阮玉青《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以新人教版教材为例》,《考试周刊》2019年第12期。
[6] 赵卓《群文阅读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价值探析》,《农家参谋》2020年第16期。
[7] 田丽娟《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文言文开展德育的策略探究》,《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