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

2022-04-13蓝婷婷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学前教育翻转课堂

[摘 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从学习过程中的“配角”到“主角”的转变,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发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分析学前教育专业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背景和可行性,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施路径。以“儿童文学”课程为例,阐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施方案,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缺点和解决策略。

[关键词] 翻转课堂;学前教育;儿童文学

[基金项目] 2019年度玉林师范学院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智能制造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研究”(2019XJJGYB16)

[作者简介] 蓝婷婷(1992—),女,广西玉林人,学士,玉林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学前教育政策、幼儿园课程与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1-0169-04 [收稿日期] 2021-08-17

引言

由于学生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一客观事实的存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的教学模式)必然导致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吃不饱”,而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消化不良”的现象。学生个体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导致教师的教学进度既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只能以班级的平均接受能力作为教学进度的参照。此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很难兼顾具备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即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因此,该种教学模式由于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无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基于此,强调前置理论知识教学,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进行答疑解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1]。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更为多元的多媒体教学媒介(如微课视频、音频、电子导学案等)实现知识的讲授。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媒介,让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教师提前制作好的教学视频或者导学案,进而在课堂上节省出更多的时间与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从而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学习的被动接收者”转换为“学习的主动发起者”,而教师则从“学习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协助者”和“学习过程的节奏把控者”,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觀能动性,而教师也能够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

一、学前教育专业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背景和可行性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未来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要求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丰富且正确的学前教育实践能力,即所谓的“理实一体化”[2]。而有限的学时安排,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能更多地进行理论讲授,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则被忽视了。在这个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网络观看教师提前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导学案等多媒体教学媒介,预习下一堂课的理论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则可以集中处理学生预习中的疑惑,并节省出时间进行实践能力训练。[3]事实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除了能够扩展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外,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从本质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即实现课堂教学主角由教师到学生的“翻转”,从而充分发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对实践能力要求比较严的专业,除了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学前教育实践能力,而实践能力的提高需要实践训练及学生对训练情况的主动思考和体会。而这正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从硬件上来看,国内很多高校都建立了数字教学平台,整合了多种数字教学资源,学前教育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的硬件条件也已经具备。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我们建立了能够对线上教学资源的制作、发布进行统一管理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和实训中心,线上资源实现了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力支撑。下面以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儿童文学”为例,对学前教育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路径进行了探讨,并通过若干教学案例对如何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二、“翻转课堂”在“儿童文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微视频制作

微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媒介。[4]学生通过在课前观看教师提前制作的微视频和导学案实现课程理论内容的教学前置,在课堂上教师只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答疑,因此微视频的制作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效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对微视频的制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提前根据课程内容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制作微视频,并且微视频时长通常较短,一般局限在10分钟左右。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教学的重点难点讲解清楚,并做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微视频制作是否成功的关键。如在讲解“儿童文学”课程中的《童话寓言》章节时,要着重讲解童话寓言这一文学体裁的文学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分析童话寓言的不同形象和类型。此外,为了增加学生的观看乐趣,提高学生观看的积极性,还可以在微视频中加入一些童话寓言的动画或者插图。如可以插入中国传统童话寓言故事“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插图,既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增加了微视频的趣味性。除了课前预习微视频外,还可以通过“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App发布课后讨论和课后作业等,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此外,教师还应该及时就学生所学微视频的看法进行调研,收集整理之前微视频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以后制作微视频时加以改进。

(二)学生课前预习引导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决定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5]只有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的学习自主性足够高,获取知识的效果足够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发挥其意义。因此,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学生的课前预习引导工作,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这项工作可以在前一堂课临近结束前进行。如在讲授“儿童文学”课程中的《儿歌儿童诗》章节时,可以在前一堂课的最后简要介绍下节课要预习的《儿歌儿童诗》,让学生思考儿歌儿童诗的特点,以及接触过哪些儿歌儿童诗,对哪些作品印象最为深刻,等等。在讲解《儿童故事》章节时,可以在前一堂课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想读过的儿童故事,故事中有哪些主人公或哪些情节最吸引人,以及这些故事有什么共性。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预习,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既提高了学生观看预习微视频的兴趣,也提高了预习效果。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地将预习时不懂的部分以笔记的形式记下来,在下节课时积极主动地向教师提问或者跟其他同学讨论,及时解决疑问。否则,如果每次课都有不懂的内容,积累一个学期就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師在课堂对重点难点答疑

学生在课前预习教师提前制作的微视频和导学案,已经对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课堂上教师能否及时对学生预习时的问题进行反馈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效果是否良好的另一关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对所预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尤其是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要及时地讲解学生的疑问。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或者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预设一些主题,然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对课前预习内容进行讨论,让学生之间的不同观点进行碰撞,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在讲授“儿童文学”课程中《儿童故事 儿童小说》章节时,可以在微视频和导学案中向学生介绍德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埃里希·凯斯特纳的作品《埃米尔擒贼记》和中国著名当代儿童作家秦文君的小说《男生贾里全传》,让学生在课前阅读两部小说,并在课堂上讨论两部儿童小说的特点和异同。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深度融入进去,及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说明。教师还可以通过“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App发布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掌握。从课前预习到课堂讨论,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主要是控制课堂节奏、对学生的疑问答疑解惑等。显然,这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了本质的不同,实现了教学主角从教师到学生的“翻转”。

(四)学生课堂实践能力训练

学前教育是对学生的学前教育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一个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否则,在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中,教学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这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强调“理实一体化”的原因。由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需要挤占大量的课堂时间,在总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学生用来进行实践能力训练的时间被大大压缩,从而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不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因能够将理论内容教学前置,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教学,因此能够很好地解决课时总量有限与学生实践能力训练需要占用较多课时之间的矛盾。学生在课前对理论知识提前进行预习,在课堂上教师只需要留出少量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即可,教师的答疑解惑也可在小组讨论中一并进行,这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剩余的课堂时间便可用于学生的学前教育实践能力训练。“儿童文学”课程所涉及的实践能力主要有儿歌儿童诗的教唱与创作、童话寓言故事的朗诵与讲解、儿童小说儿童故事的表达等。在进行实践能力训练时,要与所学理论内容充分结合,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践能力。如在讲授完《儿歌儿童诗》部分以后,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进行模拟试讲,教唱一首儿歌或者儿童诗,或者即兴创作一首儿歌,并进行教唱。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肢体语言是否到位、语音是否洪亮、教学过程是否有改进的空间等,并及时跟学生进行讲解。

(五)“翻转课堂”的缺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主角从教师到学生的“翻转”,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可以利用剩余的教学时间进行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实践能力训练。[6]然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有其缺点,如依赖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来看,学习自主性本身就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通常都具有很好的学习自主性。对这部分学生来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学效果也会比较好。然而对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而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的教学前置不一定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反而会因为学生对自主观看微视频和导学案不积极,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还不如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有兴趣、有意愿主动在课外观看微视频或者导学案,并能够进行有效思考,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否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解决该问题的方法进行了探索。首先,应该增加课前微视频的趣味性。由于学生在课前通常是通过微视频或者导学案独立进行预习,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有效的监督,因此微视频或者导学案的制作决不能是枯燥乏味的,否则很多学生会没有持续观看下去的动力。可以在视频中加入一些插图、动画等,增加微视频的趣味性,也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例子增加微视频的趣味性。如在讲授“儿童文学”课程中的《文本特征》章节时,可以给大家介绍中国传统神话《山海经》,并插入一些《山海经》中出现的动物插图,既能增加微视频内容的趣味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其次,可以在上一节课的最后提前介绍下节课要预习的内容,让学生产生要预习的心理预期。最后,要在上课时及时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查。对于课前没有预习,或者预习效果不好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此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另一个缺点是依赖相对“呆板”的微视频及导学案等电子媒介,这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肢体语言、语气或者语调的变化提高教学效果等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要求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或者导学案时尽量做到生动,并且能够吸收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看,还要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容易理解。需要指出的是,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是完美无缺的。作为一种与传统教学模式截然不同的新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自然也不可能是完美的。对这种新模式进行实践时,应该及时对该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教授知识、学生在讲台下被动接受知识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7]。在该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从教学过程中的被动接受知识的“配角”变为主动索取知识的“主角”,教师的角色则更多地转换为把控教学节奏的“指挥者”和学生学习的“协助者”,这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儿童文学”为例,阐述并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迫切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儿童文学”课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重点就“微视频制作”“学生课前预习引导”“教师课堂重点难点答疑”“学生课堂实践能力训练”“‘翻转课堂’缺点分析及解决方案”等进行了说明。以期对学前教育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所裨益,从而培养出理论知识掌握扎实、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学前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斐.翻转课堂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6):61-63.

[2]兰艳妮.“翻转课堂”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50):274-275.

[3]王勇,张宇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6):32-33.

[4]任永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应用與思考——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为例[J].教育观察,2020,9(8):142-144.

[5]邱硕,何林元.翻转课堂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高教学刊,2019(9):184-186.

[6]胡秀云.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绘画课程为例[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1):59.

[7]蒋在强.翻转课堂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在四川幼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4,16(11):42-46.

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in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A Case Study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Course

LAN Ting-ting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Guangxi 537000,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mode of “flipped classroom” realiz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udents from “supporting role” to “leading role”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fully stimulates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in learning, and explores students’ learning potential to the greatest ext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feasibility of adopting the “flipped classroom” in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in preschool education. Taking the course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s an example, we elaborate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preschool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shortcomings and their solutions.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preschool education; Children’s Literature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学前教育翻转课堂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