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整本英文原著的实践与反思
2022-04-12何泽
何 泽
引言
在我国英语教学史上,整本书阅读是有良好的传统的,如许国璋先生在回忆自己的中学英语学习时说,“在中学时……英文课是怎样进行的,我已经忘记了。我只记得课程是《泰西五十轶事》《天方夜谭》《莎士乐府本事》(Tales From Shakespeare)等”(李良佑 1988),而当今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大多呈现碎片化、快餐化等特点,中小学生也深受影响(何泽 2016)。《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育部2012)。语文教育前辈叶圣陶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要读“整本的书”,在他看来,“单篇短章”的教材“将会使学生眼花缭乱,心志不专,仿佛走进热闹的都市,看见许多东西,可是一样也没有看清楚”。“并且,读惯了单篇短章,老是局促在小规模的范围之中,魄力就不大了;等遇到规模较大的东西,就说是两百页的一本小书吧,将会感到不容易对付。”“试问,要养成读书习惯而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他认为以“整本的书”为教材,虽然在短短数年读不了几部,但是“心志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底”。正是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已经写进了课程标准,“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拓宽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升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教育部 2012)。整本书阅读和研讨已经成为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必修课程之一(教育部 2018)。就课程性质而言,语文和英语均属语言和文学的学习领域,都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性,教学中理应相互借鉴和相辅相成。而现行不同版本英语教材中阅读教学仍然是以围绕功能或者话题为主的短文阅读,近年来,为了改进英语阅读教学内容,国内学者如胡春洞、黄源深、王初明、黄远振等大力倡导加强英语文学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基础教育界,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尝试文学阅读教学,但这些尝试主要集中在选修课上,选材集中于美文或者少量的短篇小说,实践的时间也多是短期的,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长期、系统地采用整本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教学的实践仍显不足(何泽 2017)。下面就近年来在中学英语阅读中尝试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实践谈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学实践和实践反思。
一、整本书阅读的基本理念
笔者先后在两所中学带领学生完成了《典范英语(10)》(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是名著简写本,共14本,包括《简·爱》《呼啸山庄》《秘密花园》等)、整本原著《彼得·潘》《夏洛的网》《老人与海》《相约星期二》《了不起的盖茨比》等书的阅读任务,实践整本书阅读的基本理念如下:
(一)依托课程标准,认识文学阅读的教育价值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都提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英语教学要实现这种双重性质,需要重新定位和梳理英语教育的核心价值、建构英语学习的目标。英语教育要体现人文性,应设立“多元目标”即“语言交流”“思维认知”和“社会文化”三个目标(龚亚夫2015)。提高语言技能只是外语教学的结果之一,认知发展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理解才是最终目标,也就是“学以致知”(程晓堂、岳颖 2011)。可见,当前的英语教育的目标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英语作为一门必修学科,必须完成属于自己份内的“培养人”的重任。英语教育的目标将从“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变为“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英语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无疑承载着育人的重任。育人是核心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这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无法完成的(王蔷 2015)。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要真正学会一门外语,真正理解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阅读文学作品是必不可少的。历史和现实中大量的事实证明,大量阅读文学作品特别是文学经典,不仅可以促进思维和感情的发展,而且是推动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渠道。词典家陆谷孙认为现在的教材“缺少对我们情感的打动”,从头念到尾可以不掉一滴眼泪,这算不上是好教材。他认为外语学习应该加大“能打动人”的文学经典的比例(束定芳 2017)。可见,动人的整本书文学原著的阅读是实现课标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课程目标和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
(二)综合多种因素选材,激发阅读兴趣是阅读成功的关键
要从卷帙浩繁的外语文学世界中选择适合高中生阅读的作品,毫无疑问选材是关键。所选的文学作品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语言认知水平,力求语言优美、地道,而且作品的内容要具有吸引力、主题要积极向上,这样既能保证学生浸润在原汁原味的语言中学习地道的语言,又能保证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和思维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关选材原则的论述很多,如选材应考虑五项原则:语言难度、语体特点、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背景、作品的主题、该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中的地位(黄睿 2011);还有教师认为选材要突出欣赏、适合学生、适合教师等(马丽 2012)。除考虑以上因素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现实条件、教育价值的引领等因素(何泽 2016)。
阅读兴趣是阅读成功的关键。要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并给予满足,如高一阅读《夏洛的网》是关于生命、友情、爱与忠诚的赞歌。授课时,考虑到学生刚踏入高中校门,迫切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并渴望在高一新的学习环境里结交新朋友,这本童话刚好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而且从现实条件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阅读过该书的中文版本,加之英文原著难度不大,还有配套的电影和音频等资料,所以就选择了该书。从实践来看,学生完全能够接受这本书。整本书阅读实践的第一本书是关键,能为后续阅读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这些名著简写本的阅读能奠定语言学习的基础和拓展文化视野,为今后的语言学习和人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上名著基本有配套的电影和音频,这降低了整本书阅读的难度。
(三)探寻规律,学习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素养
美国学者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2004)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出:读者面对一本书,要先自己在心里提出四个要回答的问题:(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2)作者说了什么,怎么说的?(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实际上,这四个问题基本贯穿了所有整本书阅读的始终,这四个问题大体上可以概括为整本书阅读的三个方面:文本内容,由整体到部分读懂文本的内容;文体特点,即通过分析文本的结构特点、表达方式等赏析文本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读者立场,即通过分析、评判、探究等方式与文本和作者交流,最后读出自己的观点,并和自己的生活建立连接,从阅读中获得生活的道理。依据以上四个问题,《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提出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由浅入深,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主要解决前两个问题,聚焦文本的整体内容和细节,而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主要解决后两个问题,贯穿文本的始终。整本英文原著的阅读同样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过程,即解读作者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写、作者是如何写的,以及你认为作者写得如何,最后进行迁移与运用(张献臣 2018)。
(四)读写结合,固化阅读成果
外语学习不仅需要可理解性输入,而且需要可理解性输出。近年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成为英语教学研究的热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浙江省和上海市对写作都作了大幅改革,其中浙江省的写作任务增加至两篇,且第二篇是读后续写或概要写作,上海市的写作任务是概要写作。新题型的改革也彰显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阅读的内容给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内容素材、语篇素材和人文素材等,如在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中对一些优美语句的赏析,然后进行变式写作,对部分章节的情节进行联想和续写,对某些章节或整本书的概括写作等,在分析阅读过程中的读后书评、角色评析等,在主题阅读过程中对主题的挖掘等,在读写结合阶段,学生的思维更多是迁移和创新,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通用的思维能力(如识别、理解、判断),而且有利于形成英语使用者独有或擅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程晓堂、赵思奇2016)。
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
以上整本书阅读的理念是教师对于阅读活动整体的理性思考,是阅读的整体设计,而要进入阅读的具体操作层面,需要阅读活动这一载体实现理念和实践的融合。也就是上述的阅读意义、阅读方法和阅读成果的落实都要通过具体且多样化的活动落实。结合《夏洛的网》的阅读,通过例举学生开展的主要活动展示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整个阅读过程分为初读和理解、细读和分享、研读和表达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历时四周左右,基本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第二、三阶段历时一周左右,在课内完成。总体计划见表1:
表1:整本书英文原著阅读整体计划
(一)初读和理解
《夏洛的网》是一部小说,全书共22章,每章500—800字,共计10万字左右。每天花20—30分钟阅读,建议阅读时间主要安排在课外,周末和假期可以适当增加阅读时间,按每分钟50词左右的阅读速度,一个月可以轻松地完成一本10—12万词左右的原著。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读《夏洛的网》,了解全书的人物关系、主要内容、重要细节,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等。阅读目的是通过初读和理解形成全书的概貌。这一阶段即回答上文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1)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2)作者说了什么,怎么说的?因此,这一环节的阅读旨在把握全书和章节情节、理清人物关系等,从而为下一步的整体分析人物和情节打下基础。对全书的理解可从浏览全书填写下表(见表2)入手:
表2:Charlotte’s Web 基本信息概览
对每章情节的检查是以章节阅读卡question list进行的,问题的设计以WH-问题为主,如Chapter 1设计的问题:(1)Why did Mr.Arable have an axe?(2)How did Fern care for the runt?(3)Why did she do that way?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对每章节的大意和细节基本上有初步的理解。初读和理解阶段即从整体上概览整本书,提取关键信息,又通过章节细节进一步感知全书,获取关键内容和细节。总之,这一阶段阅读的目的主要是感知文学语篇,重点是对故事要素、结构进行梳理,包括故事的结构特征、故事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以及故事的语言特征(苏克银 2019)。
(二)细读和分享
本阶段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每组4—5人,让学生自由组成文学圈阅读小组。文学圈阅读小组选择的任务通常有组长(discussion leader)、总结员(summerizer)、联系员(connector)、词汇员(word master)、文本员(passage person)、文化员(culture collector)等,每个小组选择所读章节的人物、情节、语言、主题等任务,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组内分工合作,可通过课件、板书文字、表演或者微视频等形式展示(何泽 2016)。读书报告会是分享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阶段性阅读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展示不同观点和丰富阅读收获的良机。读书报告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自定展示主题、内容及展示的方式。教师主要负责对展示内容的指导,确定展示报告会的时间和场地,设计好评价单,评价包括报告内容、演讲质量、合作程度、展示效果等方面。比如,有一个小组以“Wilbur’s loneliness”为主题分享阅读成果,通过整理书中描写威尔伯(Wilbur)孤独的例句作为例证,阐述威尔伯对友谊的渴望。该组以“Wilbur’s loneliness”为主题分享的部分例句如下:
For a while he stood gloomily indoors.
Suddenly Wilbur felt lonely and friendless.
He groaned,“I’m young,I have no real friend here in barn.”
Wilbur was crying again,for the second time in two days.
Wilbur didn’t want food,he wanted love.He wanted a friend—someone who would play with him.
Sadly,Wilbur lay down and listened to the rain.
Friendless,dejected,and hungry,he threw himself down in the manure and sobbed.
This was certainly the worst day of his life.He didn’t know whether he could endure the awful loneliness any more...
在这一阶段的阅读和分享中以主题和内容为主线、以语言为暗线设计教学活动。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体验语言的使用,感知语言结构,为运用所学语言奠定基础(程晓堂 2018)。
(三)探究和表达
本阶段的教学活动是在学生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后展开的。根据每本书的阅读学习的不同价值,教师可引领学生理解和复述作品、撰写读书报告、总结作品主题、分析人物形象、解析艺术特色、探究创作背景、评价作品等,从而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全面地关注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王丽梅、李旭争 2019)。要让整本书阅读达到应有的深度,离不开教师的恰当引导。教师要善于找准切入点和落脚点,带领学生开创更多深层次的活动(刘建 2018)。比如,在撰写读书报告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围绕如下三个基本问题撰写:(1)Give the title,author,and a brief summary of the book’s plot.(2)How does this book compare with other books you have read so far in this course?(3)Would you recommend this book to a friend?Why or why not?后两个问题体现了深度和高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读完整本书后,还可以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反思自己的阅读:(1)What are you noticing about yourself as a reader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way you read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course?(2)Are your interests,skills or habits changing in any way?(3)Did you meet any of the reading goals you set for yourself?Which ones?Why do you think that is so?读后的反思有助于强化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品质,提升阅读素养,从而达到阅读的最终目的,做终身热爱阅读并有良好阅读习惯的读者。
三、实践反思
在实践整本书阅读的几年时间里,既充满欣喜,又充满挑战,挖掘它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面结合整本英文原著阅读实践谈几点感想:
(一)整本书阅读和阅读素养
阅读素养作为公民核心素养之一,在各国国际学业质量评价中均受到重视,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简称 PIRLS)将“阅读素养”定义为“理解和运用社会所需要或个人认为有价值的书面语言形式的能力”。年轻阅读者能够从各种文本中建构意义,他们通过阅读学习、参与学校和日常生活中的阅读团体,享受阅读的快乐。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指出,阅读素养是理解、运用、反思并积极参与阅读书面篇章,以增进知识,发挥潜能,参与社会,实现个人目标。由此可见,阅读素养包含多个元素,如形成阅读理解能力,参与阅读群体活动,积极的阅读动机,体验阅读乐趣等。阅读素养是对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包含阅读能力所涉及的各要素,如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技巧和策略、阅读流畅度,还包含阅读的动机、态度、习惯等促成个体参与社会活动、促成其全人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养。实践证明,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王丽梅、李旭争 2019)。
(二)整本书阅读与育人价值
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阅读人类历史上优秀的文化成果,培养对于传统文化的美好感情实现的。文学阅读是所有阅读的核心,具有发展语言和思维的特殊功能(黄远振、兰春寿,等 2014)。可见,通过阅读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阅读特别是基于整本书的文学阅读在提升思维和发展健全的人格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下面是访谈部分对学生话语的摘录:
学生一:我最崇拜的人是《相约星期二》(Tuesdays With Morrie)里的老教授。《相约星期二》是我读得最认真的一本小说,虽然这本书中具体的事例现在记不起来很多,但阅读的影响一直都是潜移默化的。这本书让我很有感触,它让人思考人生,解决了很多纠结的事,莫里(Morrie)那种洒脱、乐观的态度是我一直很欣赏也很想拥有的。
学生二:我读得比较认真的是《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相比以前读的《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我感觉《了不起的盖茨比》既通俗易懂,又用语巧妙,让人惊喜的point很多,笔调辛辣中透露着悲哀,反正我很喜欢……这本书更多的其实是让我了解了美国那个年代的氛围和生活,让我看到了那种浮华生活下人的状态其实是很空虚也很愚蠢的,总结起来就是应更多地提升自己的修养、充实内心,正确的人生观比什么都重要。
从上面的摘录中可见整本书的力量,这种源于生命感悟的阅读无疑会成为学生的一种素养。苏霍姆林斯基(2001)曾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著名英语教育专家刘润清(2003)结合自身经验告诫人们:“读原著才是英语教育的开始。”因此,中学英语教育应创造条件把整本文学原著作为阅读教学的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语言的同时,引导他们与伟大的心灵对话,滋养他们的心灵,从而克服当前各类“快餐”文化和功利思维的影响。这样的阅读能通过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实现英语教学的育人重任。
(三)整本书阅读与阅读指导
整本书篇幅过长、词汇量要求与大纲要求不一致,因此受阅读时间和生词过多等因素的限制,整本书英文原著的阅读阻力很大。教师要主动引导并给学生提供阅读指导。语文教学界有学者提出的整本书阅读的三个原则同样值得借鉴,即“连滚带爬地读”“绞尽脑汁地想”和“挖空心思地用”(余党绪、叶开 2016)。“连滚带爬地读”主要指阅读过程中应重整体理解,不必苛求字字落实,句句较真。“绞尽脑汁地想”是强调思考的价值,阅读中的思考不仅包括对作者选词造句的斟酌,而且包括对书中表达的精神世界的深度思考,没有思考的阅读是浅层次的,这就需要批判性阅读。“挖空心思地用”指尝试把阅读转化为自己的表达资源,“读以致用”,“用”可以深化对读的理解,阅读由此走向深入,“用”也不限于写作,日常说话、交际和生活中都可以有意识、创造性地使用,特别是新高考中读写结合题型的出现。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对部分章节的赏析、借鉴、模仿、缩写、改写、续写等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综合技能都大有裨益。
结语
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可见,阅读在人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整本书阅读的目的是推动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在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阅读素养,从而更好地发挥英语学习在教育中的作用。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外语教育界也有学者提出整本书阅读的理念,如王初明(2009)认为英语学习者读英文小说帮助大,读英文长篇小说帮助更大,一部长篇小说会反复出现某些词语和句型,作品越长,其复现率越高,从而不仅提供了依赖于文字创造、促进外语学习必不可少的丰富情境、语境,而且为加速掌握外语语言结构提供了高效平台。然而,整本书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希望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