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清城轨交通线龙塘动车运用所防洪工程方案探讨
2022-04-12卢高敏
卢高敏
(清远市信源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广东 清远 511500)
1 工程概况
广州市至清远市城际轨道交通线,简称广清城轨,线路正线全长38.36 km,基本沿着广清高速公路(107国道),线路速度目标值为200 km/h,正线数目为双线。全线共设6座车站,新建龙塘动车运用所1座及综合维修车间1处,广州市域范围内设广州北、石陂、狮岭3个站,清远市域范围内设银盏、龙塘、清远3个站。项目总投资145亿元,建设总工期 4 a。工程已于2013年开工建设,2016年 正式通车。
广清城轨龙塘动车运用所选址于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内,占地面积34.96 hm2。广清城轨龙塘运用所防洪工程堤防部分加固旧堤4.220 km,新建堤防4.365 km,新建水闸9座。项目建成后旅客从清远到广州时间大大减少,并将拉近清远与珠三角核心区的时空距离,使清远纳入广州半小时生活圈的范围内,对清远的产业结构、人才结构都将带来有益的影响。
2 防洪设计标准和规模
2.1 防洪标准
安丰围是广清城轨龙塘运用所所在地,也是龙塘墟镇所在地,而且安丰围已纳入清远城市规划区,围内现状人口2.0万人,耕地面积为0.07万hm2,工业产值2.0亿元,城轨建成后预计围内人口增加到3.0万人。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 50201—2014)[1]及清远市政府有关广清城轨建设的意见,本工程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
大燕河作为北江的分洪道,100年一遇洪峰流量经飞来峡水利枢纽调节后降为50年一遇,即安丰围大燕河堤的50年一遇防洪标准相当于达到100年一遇,安丰围银盏河堤防洪标准仍为50年一遇。
2.2 防洪工程设计规模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17)[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2013)[3],堤防及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次要建筑物等级为3级,临时建筑物等级为4级。穿堤涵闸作为堤防的主要建筑物,其建筑物级别与堤防相同,为2级。
3 工程方案探讨
3.1 工程总体布置
3.1.1 堤线布置原则
根据该防洪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工程堤线的布置原则如下:(1)堤防尽量按现有岸线走向,力求平顺平缓连接,避免折线、急弯和突变,对原河道急弯和突变河段裁弯取直。(2)堤防尽量不占或少占用河滩地或耕地,同时应尽可能避免拆迁房屋。(3)保持原河道中心线基本不做大的变动,维持原河势,使水流畅顺。(4)尽量利用结构完好的旧堤段,以降低工程造价。(5)路堤结合,绿化美化河岸环境。(6)结合河道泄洪宽度要求,防止河道出现瓶颈现象,壅高水位。(7)堤防轴线平面布置结合沿岸的景观环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3.1.2 堤线布置
广清轻轨龙塘运用所防洪工程新建堤防4.365 km,新建堤防起点位于银盏河G107国道路面加高处,桩号0+000,终点位于大燕河G107国道路面加高处,桩号为4+365; 其中0+000~1+700段堤防沿银盏河右岸滩地进行修建;1+700~2+400段堤防则对沿银盏河的清花公路进行加高处理;2+400~4+365段堤防沿大燕河左岸滩地,顺河势修建;新建堤防中0+275~0+450为自然山体,其高程已满足防洪要求,为完善防洪交通系统,在该山体处新修建堤顶道路。
加固旧堤4.22 km,起点位于大燕河G107国道路面加高处,桩号为4+400,终点位于水湖新堤处,桩号为10+350。加固内容见表1。
表1 加固内容
新建堤防及旧堤改造中,0+000、4+365及4+400需要与G107国道闭合,由于两处国道高程较低,不满足堤防堤顶要求,需要对国道进行加高,其中4+400段加高至19.50 m,0+000段加高至22.94 m,加高工程由其他部门组织设计和实施,其工程量及投资不列入本工程。上述的新建堤防、旧堤改造、G107国道加高以及多处自然山丘构成了本工程的防洪体系。
3.1.3 水闸工程
本工程根据围内排水的要求,将新建水闸9座,除3#水闸属于交通功能的防洪闸,其余水闸所处位置均为现有排水渠出口,因为水系出口位置的限制,均在原址上进行建设,水闸详细参数及位置见表2。
表2 水闸位置及参数表
3.2 建筑物型式
3.2.1 排水工程
由于10#水闸所处的区域地势较低,在内涝水高于12.00 m时可通过芋合冲电排抽排,但低于12.00 m则无法抽排,为解决该区域日常排水,需要建设涵管或排水沟联通芋合冲电排,其投资成本较大,考虑到未来城市发展,4+125处将填高至12.50 m,因此,本工程将在4+125处设置潜水泵,主要用于半边月村的日常排水,发生大的内涝时,主要涝水仍通过芋合冲电排站进行抽排,当内涝水位低于12.00 m时,则通过4+125处的潜水泵进行抽排。通过水文计算,该区域日常排水流量为101 m3/h(按围内50%日均流量),采用两台5.5 kW潜污泵,型号为150WQ140-7-5.5,一用一备。
3.2.2 新建堤防及加固旧堤
防洪堤设计包括安丰围旧堤加固改造及新建防洪堤,其中,安丰围原有旧堤建设年代久远,绝大部分堤段是依靠人力就近取土填筑,填筑质量较差,空隙较多,且未经过设备碾压,堤身多为自然沉降。堤顶宽度较小,平均宽度约3.0 m,堤坡较陡,内外边坡坡度约为1∶1,堤顶高程未达50年一遇洪水要求的堤顶高,不能满足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由于堤身单薄,稳定性较差,堤身、堤基渗漏严重,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管涌及漫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拟对此段堤围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进行加固。龙塘镇墟镇仅靠清花公路路基来抵挡大燕河和银盏河的洪水,防洪标准很低,无法满足安丰围50年一遇防洪要求,拟采取新建堤围的工程措施使龙塘墟达50年一遇防洪标准,并使安丰围封闭。新建防洪堤及加固改造旧堤堤型选择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根据堤段所处位置的重要程度、堤址地质条件、筑堤材料、水流、波浪特性、施工条件,结合运行、管理、维修、环保的要求,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本工程堤身结构可以采用均质土堤型式,或者直立防洪挡墙型式,下面对这两种堤型进行介绍。
(1)均质土堤。该工程防洪堤主要布置在河流河滩地上,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到,在银盏河上游及大燕河段地势比较开阔,岸坡比较平缓,首选造价相对较低的均质土堤形式,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耐久性较好,且岸坡亦比较自然和美观,体现人与水和谐的中心思想。
防洪堤堤顶结合交通要求,采用堤路结合的形式,堤顶宽度为8 m宽;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为半柔性结构,以适应新筑土堤的沉降变形;堤顶高程为洪水位+2 m超高,堤顶两侧设浆砌石路缘,路缘顶平堤顶,宽0.40 m。迎水坡坡比1∶2.75,洪水位以下采用生态混凝土护坡,表面覆土绿化;洪水位以上采用植草护坡;迎水坡脚设护脚齿墙,经过计算埋深1.5 m,墙宽0.6 m。背水坡1∶2.5,植草护坡,坡脚亦设齿墙,宽0.4 m,埋深0.6 m,也可根据需要设置排水沟或挡土墙。本均质土堤结构主要用于旧堤加固及0+000~0+900及2+275~4+365段新建堤防。
(2)直立防洪挡墙。该工程新建堤防中0+900~2+275河道较窄,且沿河段有大量工厂及居民建筑,征地拆迁量较大,如仍采用均质土堤断面,不但其综合造价更高,且工期无法保证。因此,本工程根据河岸线的实际情况,分2种断面对0+900~1+700进行兴建。直立防洪挡墙堤顶结合交通要求,采用堤路结合的形式,堤顶宽度为6 m宽;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为半柔性结构,以适应新筑土堤的沉降变形;堤顶高程为洪水位+1.2 m超高,堤顶迎水面根据河底高程的不同,采用半重力式或悬臂式挡墙进行支护,背水侧则设置高约1.3 m的重力式挡墙,以减少征地。1+700~2+275直接在公路路面上加高,以满足防洪要求,加高后路面宽度与原路面相同,堤顶高程为洪水位+1.2 m超高,路面两侧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支护。
3.2.3 水闸建筑物型式
该工程水闸均为穿堤涵闸的型式,穿堤部分采用箱涵或预制涵管,出水防洪闸根据闸室的不同分为3种,其中1#水闸、2#水闸及10#水闸采用平板提升闸的闸门型式,闸室上部设置启闭室;3#水闸为防洪交通闸,孔口尺寸较大,采用平板闸,启闭方式为液压水平推拉,启闭室位于堤防内侧;4#水闸、5#水闸、6#水闸、7#水闸及8#水闸采用拍门的闸门型式,不设启闭室。
4 结 论
(1)本文阐述了广清城轨新建龙塘动车运动所防洪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在防洪工程标准和规模的基础上,对工程总体布置方案与建筑物形式进行初步探讨。在详细设计时,可根据实际状况做适当调整。
(3)在防洪工程施工期应加强观测和现场巡视,及时掌握施工阶段汛期工程各部位实际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应对,避免对人员和设备造成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