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香”伴规划来
2022-04-12德清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曹琪斌徐斌
□德清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曹琪斌 王 丽 徐斌
2022 年1 月5 日,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杭州至德清市域铁路工程位列其中。至此,自2009 年开始谋划的杭德市域铁路“尘埃落定”。历经十年的谋划历程,德清县自然资源人一直积极参与其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一、划时代的意义:湖州德清进入杭州都市圈市域轨道交通时代
杭德市域铁路是湖州市第一条市域轨道交通线路,标志着德清进入杭州都市圈60 分钟市域轨道交通圈层。同时,市域铁路有别于干线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弥补了都市圈城市空间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群综合交通水平的中短途轨道交通支撑体系。此外,杭德市域铁路在继杭嘉(海宁)、杭绍(柯桥)之后,填补了杭湖这重要一环,初步实现了十年前杭嘉湖绍构建都市圈市域轨道交通的设想,极大地推动杭嘉湖绍长三角黄金南翼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德清未来将更好地践行“接沪融杭”城市发展战略,依托轨道交通,构建区位交通优势,加快融入杭州都市圈推动一体化发展。
▲杭州至德清市域铁路线路走向示意图
二、历程的回顾:十年汗水终灌出累累硕果
谋定而后动,十年谋划大体可总结为三个阶段。
(一)依大格局判走向的阶段(2009—2018年)
早在2007 年,以实施《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和《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为契机,德清县规划局加强与杭州市规划局等相关部门的交流和工作对接,于2007 年下半年与杭州市规划局签订规划共绘合作协议,共同研究衔接相关规划。特别是2007 年杭州地铁1 号线开工建设后,与杭州规划局积极谋划两地的交通融入。2009 年,德清县规划局与杭州市规划局共同委托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杭嘉湖绍城际轨道交通规划——杭州至德清轨道交通规划》,规划分别从轨道交通的两种模式(市郊铁路模式和都市区快线模式)出发,分东、中、西三通道方案研究杭德轨道接轨可能,推荐中线方案,也就是现在线位走向的雏形。
(二)深入确定具体线站位的阶段(2018—2020年)
2018 年,在杭州都市区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化的背景下,杭州至德清城际轨道纳入《浙江省都市圈城际轨道二期建设规划》,为此,德清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继续委托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中线方案的基础上深化开展《杭州至德清轨道交通线站位优化研究》,明确了车辆段选址,增加了城区内的站点,提出了轨道交通至高铁德清站后继续预留向东延伸条件等结论。
(三)研究轨道周边用地综合利用的阶段(2020年至今)
在线站位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委托深圳雷奥公司开展杭德城际德清段轨道沿线综合布局及TOD 一体化开发研究,对各个站点周边的空间布局、功能定位、TOD 开发的模式形态等进行了研究。提出德清之窗、德清之泉、德清之翼、德清之器、德清之心、德清之眼、德清之家、德清之乐、德清之巢、德清之源的总体设想。对轨道沿线详细规划道路交通、用地布局、用地指标进行研究调整,以更好适应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综合开发利用。对用地资金进行整体平衡分析,明确运营保障事项。
三、经验的总结:谋在先努力求索,点带面系统思量
(一)规划是一个逐梦的过程,要有夸父追日的精神
杭德市域铁路设想最初提出之际,杭州地铁尚未开通,至于开通杭州都市圈层周边县市的市域轨道交通更是一个极为大胆的设想。规划从更高站位,长三角一体化、杭州都市圈、杭嘉湖绍区域协同发展的视角,站在未来10 年乃至20 年长远发展的角度,认定市域轨道交通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规划笃信一个梦想,不断推动和深化方案。规划是一个逐梦的过程,对于长远谋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系统考虑线站位及与周边城市用地融合发展
杭德市域铁路整体谋划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线站本身,还涉及到城市布局的方方面面。从谋走向到线站位确定再到用地综合开发,仿佛是从水墨写意线条到工笔细刻线条再到一幅水墨丹青山水画的逐步深化与延展,通过轨道TOD开发,引导城市能级提升和沿线功能布局优化,规划将轨道交通与城市布局统筹考虑,统一谋划,推动项目落地,为城市发展争取更大的效能。
(三)绣花针般微中入手,针对具体问题仔细摹刻
规划谋局既要有前瞻性,也要有绣花针般的精神。针对杭德市域铁路方案落地过程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问题,大到结合城市用地优化线站位及周边用地优化,小到一个出入口台阶设计是否符合百姓使用需求,都需仔细研究。比如因防洪排涝要求的设计出口标高与城市道路人行道的衔接、出口交通接驳及风雨廊等细节问题,都关乎到百姓日后出行的体验,规划都通过站点周边一体化设计,对其逐一优化,保证了项目方案的合理性及顺利实施。
▲站房设计效果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