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饲养技术在瘦肉型猪养殖领域的应用实践

2022-04-12赵渊美

科学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应用

赵渊美

摘要:在我国居民的饮食消费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种肉品就是猪肉,并且,大多数消费者更倾向于食用瘦肉,瘦肉也是人们获取动物性蛋白的主要渠道。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居民的需求,养殖户在养殖猪的过程中,就应当应用一些优质的饲养技术,来提升猪的瘦肉率,也就是要养殖瘦肉型猪。本文概述了瘦肉型猪的内涵,并分析了在瘦肉型猪养殖过程中应当应用的优质养殖技术。

关键词:优质饲养技术;瘦肉型猪养殖领域;应用

1瘦肉型猪概述

当今社会,我国居民在肉品的选择上往往更倾向于瘦肉型猪,对猪瘦肉的需求量呈现出逐渐上涨的趋势。因此,养殖户在养殖瘦肉型猪的过程中,不仅要提升瘦肉型猪的数量,更要加大重视瘦肉型猪肉质量的程度。基于此,应用优质养殖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阶段,还有部分民众认为瘦肉型猪是一种只长瘦肉的猪,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但是,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导致我国民众对瘦肉型猪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事实上,瘦肉型猪只是一种瘦肉量比较大的猪种,它是指屠宰之后胴体膘薄,瘦肉量相对较高的一类品种,还是会存在一定的脂肪。不过,当前猪养殖领域中还没有实现瘦肉型猪的有效养殖,肉猪的瘦肉量普遍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我国居民的饮食需求难以被很好地满足。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为瘦肉型猪的数量和质量提供保障,就需要应用优质养殖技术,加大投入到瘦肉型猪养殖领域中的力度,饲养出真正的瘦肉型猪。

2瘦肉型猪养殖领域优质饲养技术的应用

2.1选用优良品种

我国本土的猪只品种主要有香猪、荣昌猪、民猪、太湖猪以及金华猪等,这些品种的猪只主要优点为产仔数较多,并且可以使用粗饲料喂养,但是,这些品种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即生长速度较为缓慢,并且猪只的瘦肉量也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我国在瘦肉猪养殖领域中还引进了一些国外的品种,例如大白猪、长白猪、汉普夏猪、杜洛克猪以及施格猪等,这些国外引进的品种产仔数相对较低,并且对饲料的精细程度要求较高,但是,这些猪种具备较快的生长速度,并且瘦肉率相对较高,具体来说,在猪只生长到90kg时,其瘦肉率能够达到64%-70%。由此可见,本土猪种和国外猪种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所以,在进行瘦肉型猪养殖的过程中,选择品种时选用杂交品种是更加合适的形式。在一些养殖水平不高的地区,进行品种杂交时可以选择二元杂交的形式,倘若养殖水平较高,就可以采用三元杂交的形式。

2.2打造良好的饲养环境

一般来说,瘦肉型猪的抗应激能力较弱,倘若其生长的环境质量较差,就会对其生长和发育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通常来看,瘦肉型猪生长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是能够对其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生长环境的温度过高或者是过低、空气过干或者是过湿会对猪只体内沉积的脂肪和蛋白质带来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就应当将瘦肉型猪生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合理地控制。第一,在一般情况下,最适宜瘦肉型猪生长的温度大约为18-21°C,具体来说,在天气比较炎热、温度比较高的夏季,当温度达到30°C以上时,猪只的进食量就会减少,这会对其生长产生消极的影响;在天气比较寒冷,温度比较低的冬季,猪只的进食量会增加,但是这些食物中的一部分需要用于猪只自身的保暖和产热,不会对其生长带来较大的助益。所以,应当保证瘦肉型猪的生长温度保持在恰当的范围内。第二,对于瘦肉型猪而言,最适宜其生长的湿度大致为40%-75%。

2.3运用合理的饲养方式

对瘦肉型猪瘦肉率带来影响的另一项关键要素就是饲养方式的选择。一头猪只的瘦肉率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遗传力的制约,但是沉积的脂肪的数量则会受到饲养方式的影响。基于这种规律,就可以利用合理的饲养方式来实现猪只瘦肉率的提升,而“前敞后控”的养殖手段是当前瘦肉型猪养殖领域比较常见且效果较好的一种形式,利用该方法猪只的瘦肉率可以提升4%-7.6%左右。具体来说,前敞后控的养殖方法主要分为前期和后期,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为猪只体重达到60kg。第一,在猪只还未达到60kg时,此时瘦肉型猪只体内的瘦肉率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就应当喂养猪只足够的高质量饲料,可以采用每一天多次喂养饲料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自由采食的形式,保证其获取到充足的营养,实现自身生长速度和发育速度的提升,这就是“前敞”的含义。第二,在猪只的体重超过60kg之后,此时猪只瘦肉率增长呈现出下降或者是停滞的局面,但是达到了猪只沉积脂肪的高峰期,所以,在这个阶段,就应当科学安排喂养精细饲料的规模,尤其是喂养蛋白质的规模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其转化为脂肪,这就是“后控”的含义。

2.4优化饲料配制

在瘦肉型猪饲养的过程中,喂养猪只的饲料的配制是养殖环节中的重点内容,一方面,饲料一定要与猪只的营养需求高度契合,并注重其经济性,另一方面,还要使饲料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其生产性能发挥出来。这两方面内容是瘦肉型猪养殖领域降低养殖成本并提升猪肉品质的核心内容。具体来说,饲料的配制应当为猪只保证全方位的营养,以其每一个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的规律作为依据进行科学的配制。一般来说,瘦肉型猪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包含六大类,分别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水、矿物质、维生素以及脂肪,而猪只体内瘦肉率的高低则是由饲料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所决定的,沉积的脂肪的数量则是由饲料中能量的多少所决定的,所以在为瘦肉型猪配制饲料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其中各项营养物质的占比。

总结:综上所述,就当前我国瘦肉型猪养殖领域的发展状况来看,使用到的养殖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应当不断优化养殖技术,并对其进行更好的推广,扩大这些优质养殖技术应用的范围一方面可以为我国居民提供更多的瘦肉型商品肉猪,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这些养殖技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发现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参考文献:

[1]李微.浅谈优质瘦肉型猪养殖技术[J].畜禽业,2020,31(10):16-17.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0.10.008.

[2]韦智囊.浅谈优质瘦肉型猪养殖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03):134.

[3]郝教欣.瘦肉型商品肉猪的实用养殖技术[J].今日畜牧兽医,2018,34(09):52.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