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栽培管理的技术分析

2022-04-12王元贵

科学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分析

王元贵

摘要:受温室效应等环境污染问题的影响,我国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日渐趋于恶劣,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而造成的不利影响使各类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其中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玉米其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处于不断改革、创新的阶段,各大玉米生产大省为建立完善的玉米栽培管理模式,以促进玉米的经济效益发展,已经形成了当地独特的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模式。基于此,本文将总结出玉米栽培管理模式中的技术要点,旨在为促进玉米生产活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玉米栽培管理;玉米栽培技术;分析

引言:玉米是我国南北方主要农业生产大省的重要粮食作物,近年来,生态环境平衡遭到破坏而产生的不利影响已经使部分地区的粮食减产,为了进一步扩大玉米的种植规模,提升其经济效益,需要不断加大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力度。目前玉米栽培管理技术中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种质质量差、栽培操作不够规范、生产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等方面,在玉米栽培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技术要点的归纳,为了提高玉米栽培行业的总体水平,需要大力推广玉米栽培管理的全新技术要点。

1 玉米栽培管理的技术分析

1.1 品种选择

性状良好且具有较强抗逆性的品种能够适应大多数地区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在遭遇极端天气的时候,爆发病虫害的几率也更小,在不同的播种地区,根据当地的播种条件以及市场的喜好口味来选择品种能更好地确保最终产量。种子的先天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后期的存活率以及植株的长势,高产的基础是种子有一个健康的基础。选择高质量种子时,还要综合考虑玉米的产品品质,最终产出的农产品其口感和硬度以及一些特别性状都能增加经济效应,因此在其他种植条件基础相同的情况下,种子质量是决定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选择种子时应该严格把关,在一些气候条件不是特别适宜的地方,选用抗病性较好的种子为好,以防遇到气候变化差别大的年份,遭遇减产的情况。

1.2 播种的前期准备

玉米的植物学特性显示其发达的根系有助于其在土层厚实的地块生长,玉米植株一般较为高大,因此在选择种植地时尽量选择较为平坦的地面,有助于其发达的根系扎根吸收养分。任何农作物在早期的播种准备中都离不开整地操作,整地可以保证土壤具有较高的保水保肥能力,疏松的土壤更有助于微生物的繁殖,有益的营养物质增多后,土壤肥力能为玉米植株提供整个生长周期所需养分。同时地址的选择应该尽量选择在远离污染源的区域,以防后续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达不到食品安全标准,种植玉米的地点选择在上风口为最佳,这样能更好地促进玉米生长,使其不容易遭受环境污染的侵害。播种前选择的优良品种要经过筛选,将品相不佳的种子以及损坏过后的种子挑选出来剔除掉,为后续的高出芽率以及芽苗的存活率打下基础,在播种前应该对种子进行晾晒,经过这个工序来杀菌,使种子以较为纯净的状态播种,同时需要根据品种和最终植株的大小来安排植株间距,以此来调整植株密度,避免土地资源遭到浪费、玉米植株的发育受到影响的情况发生。

1.3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在玉米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其技术要点各有不同,首先,在苗期的管理要注重对发育不良的幼苗进行苗全、苗齐、苗匀以及苗壮等处理,这些处理措施旨在使每个幼苗的长势相同,便于统一管理。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里,管理措施还包括中耕除草,在玉米出苗之后,对幼苗进行检查,如有缺苗的情况发生,及时补充幼苗,可以选择移栽或者是重新种植。针对土壤肥力不同以及玉米品种不同而造成的情况,可以选择进行间苗和定苗操作,这两种操作都要求幼苗发育到一定程度,以生长叶数为准,在中耕除草的阶段,应该对土壤进行疏松处理,为幼苗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以促进植株的根系发育,降低玉米发育对土壤肥力的消耗。在苗期管理中,还要注重对土壤肥力的补充,追肥的时期和分蘖去除都在玉米拔节至孕穗期,追肥应该跟土壤肥力相结合,进入了玉米大喇叭口期,这个时候的玉米对水分和营养的需求将达到最高,在这个时期应该对玉米植株进行分蘖的摘除,以减少养分的消耗。与此同时,进行中耕处理,可以使土壤的状态更适合玉米结实。在花期时的田间管理细节为排涝、去雄授粉、清除空茎和病株,这些操作的主要目的为促进果粒饱满,增加农产品的最终品质。

1.4 加强施肥管理

在玉米栽培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施肥技术应用,玉米的生命力顽强,并且具有十分发达的根系,玉米本身吸收养分的效率较高,与此同时,玉米的叶片和根部在发育过程中也需要更多的养分,特别是在玉米拔节至孕穗期,需要进行多次追肥,对玉米的的植株发育促进效率较高。在玉米成长过程中,应该制定完善的施肥计划,对施肥工作做好良好的准备,确保玉米的高产高收具有较好的作用,而且要注重氮元素的吸收,在玉米发育过的过程中对氮元素的吸收率要看施加的氮肥类型,而且玉米植株需要以容易吸收的绿色农家肥为主,在苗期的肥料需求量较少,但是穗期的肥料需求量较大,并且要结合灌溉和施肥这两种作业,才能提高水肥的转化率。

2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玉米的病虫害一直是影响其产量和质量的重大因素之一,玉米的病虫害品种较多且难以治理,这是因为玉米是一种糖分含量较高的农作物,很容易吸引害虫,不同病虫害其危害的部位各有不同,因此在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时,還要做好精细整地,适时播种,减少土壤感染的积累,保证以上措施之后,还要合理施肥,及时去除病株。

结语

玉米的高产以及农产品质量的提升需要采取因地制宜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根据不同产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能够适应当地种植条件的玉米品种,在玉米的选种阶段选择性状优良的品种,在播种的前期准备把控好种子和土壤的消毒环节,为后期的病虫害防治打下基础,在玉米的生长阶段为了加大结实率,重点关注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经过加强的施肥管理为植株提供足够的结实养分,有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

参考文献

[1]曹海.玉米栽培管理的主要技术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06):172-174.

[2]张静.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7):206.

[3]吴东妹.玉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及病虫害防治[J].农家参谋,2020(11):74.

猜你喜欢

分析
禽大肠杆菌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经济危机下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
对计划生育必要性以及其贯彻实施的分析
GB/T 7714-2015 与GB/T 7714-2005对比分析
网购中不良现象分析与应对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伪造有价证券罪立法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