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际共享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初探
2022-04-12杨济宁余远昱王久江秦雨萍旷江明刘益和
杨济宁 余远昱 王久江 秦雨萍 旷江明 刘益和
摘 要: 高校普遍存在实验室资源配置重复、使用率低、专业实训教师短缺等问题。文章借鉴欧洲“流动制”教学方式与经验,提出建立校际共享实验教学中心。该中心充分发挥各校的优势实验教学平台和资源,建立共享机制与互认机制,配备专业实训教师,如此便能让学生能够充分享用优秀教育资源,以大力提升大学毕业生社会竞争力和高校办学实力。
关键词: 校际; 实验教学中心; 资源配置; 使用率; 流动制
中图分类号:G712;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8228(2022)04-105-04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hared intercollegiate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
——A Case Study of Colleges in Neijiang City
Yang Jining, Yu Yuanyu, Wang Jiujiang, Qin Yuping, Kuang Jiangming, Liu Yihe
(Colle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eijiang, Sichuan 641100,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commonly exist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repeated allocation of laboratory resources, low utilization rate,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teachers and so on. Us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experience of "mobile system" in Europe, this paper proposes to establish an inter school shared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 The center gives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experiment teaching platforms and resources of every college, by establishing sharing mechanism and mutual recognition mechanism, and equipping with professional training teachers, thus, students can fully enjoy the excellent educational resources, so as to greatly improve the social competitiveness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the strength of runn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intercollegiate;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 resource allocation; utilization rate; mobile system
0 引言
實验是理论验证的基础,是重大科学问题发现的源泉。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高校毕业生企业认可度。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在原有实验室平台建设基础之上,整合实验室功能及资源,成立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开启实验/实训教学综合平台申报、建设、评审的征程。
截至2018年,累计建设国家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1210个、校外实践实习基地22.6万个[1]。除此之外,各高校还建设有数千个省级、市级、校级实验教学中心或工程训练中心。中心的建立,不但完善了各高校实验教学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加强了高校内部资源整合,更重要的是,为建立校际实验室提供基础,对高校办学实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2],同时还能解决部分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办学资源(人员,经费,设备等)严重短缺的问题,提高设备使用率,避免国家经费重复投入[3-5]。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主要表现为:①成熟实验资源少且价格昂贵,各校独立建设费用高且使用率低[6-8];②热门专业人才缺口大,师资引进困难,具有实验经验的教师引进更是难上加难;③学生对外交流少,学生交流停留在本专业、本院、本校,不利于开拓学生视野[9]。
1 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各自为政,重复配置
现有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中,各高校虽加强了对实验室的整合与管理,但是对于实验设施的建设规划基本由各个二级学院、各个专业修订和完善。除此,校校之间甚至校内专业之间尚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对接。这势必会引起相同资源、设备重复采购,而采购回来的设备使用率极低等问题[10]。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此类问题普遍存在,一些工科类高校中单片机类实验室建设了近10个,同时容纳学生量达2000人,而实际上全校需要开设单片机及相关课程的也仅仅8个专业约400人,实验室利用率低至20%;反观同一城市的另外两所学校,由于电子类相关专业大规模扩招造成实验室严重缺乏,实验教学中经常出现2~3个学生共用一台设备的情况,致使实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校之间各自为政、重复配置,不但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还让高校失去了协同发展的机遇。
1.2 人员更迭频繁,缺乏专业实训教师
在现有的高校实验室、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中,专职实验教师未能有效配置,代之为实验室管理人员。这些实验室管理人员除了工程实际能力欠缺外,还存在着管理任务重、人员更迭频繁、单位认可度低等问题[11]。在人员构成层面,实验管理人员大部分是学校招聘的合同制人员或者短时间内无法在专业技术岗位从事教学的人员(如哺乳期妇女、高层次人才家属等);在实验室管理层面,管理人员每人需要管理2~3个实验室,对于实验室的设备只能做基本维护,加之实验室开设课程繁多和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很难针对实验进行课程教学,甚至在设备管理和维护中都略显吃力;在管理人员流动层面,部分短期管理人员满足条件后要回到教学岗位,在职称晋升、职位提升、学校认可度等方面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限制,从而导致实验管理员岗位人员更迭频繁、长期处于紧缺状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学校每年会招聘本校优秀毕业生留校工作,这又造成新聘实验教师专业工程经验缺乏的问题,即使从事实验教学也仅仅是照本宣科,学生能力难以获得质的提升。
1.3 通道闭塞,缺乏交流
高校要建设和打造实验室、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在建设初期会进行一系列的调研或达成一定的合作意愿,但在实际建设中,校际之间并没有形成一种共享模式,而是在别人的经验之上、各建设各的中心、各自管理及使用各自的资源[12-14]。这就导致同一个城市相同专业的实验基地建设中,A校建设有,B校建设有,C校建设还有,只要有这个专业的都有,每所学校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来建设,致使资源配置重复和浪费。而部分高校中的实验基地,由于财政支持力度较弱,建设完成度不足、配置不佳,加之专业实验人员流动性大、人员构成繁杂,又使得实验基地存在资源紧缺的状况。
2 校际共享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思路
在区域性大学建设中,由于学校建设初期定位、综合实力以及发展规划存在一定的差异,每所学校学科建设及人才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师范院校注重师范技能的培养,电子类院校注重电子设计及应用,职业院校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特别是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同一所高校中的学科门类与专业也越来越多,新专业的建设必然会出现人才短缺与实验设施不足的情况。高校校际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校际联合中心。中心仍然由各校负责管理,配备专业的实训老师,实验/实训大纲由各校按照各自培养方案编撰,编撰完成后交联合实验室统一管理、统一补充耗材及设备;教学过程中,学生去联合中心完成实验/实训。如此方可有效解决实验资源重复配置,设备使用率低等问题[15-21]。
以内江市为例,内江市主城区有高校三所分别是内江师范学院(本科)、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专科);郊县高校有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结合高校的地理位置、实验室投入、运营管理、人才共享和实验安全等方面,实验中心建设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2.1 地理位置
从内江市地理位置看,除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离中心城区较远、学生实验导流较困难、难以保证学生的安全外,城区的另外三所高校都汇聚在内江高新教育产业园区,且这三所高校间的直线最远距离不足三公里。以城区三所学校为基础,在片区建立校际间共享教学实验室非常具有地理优势,加之三所高校位置中,还有内江市最好的高中——内江六中,共享平台的建立为内江六中多元化的开设科学实验也奠定了基础。
2.2 实验室投入
由實验室实践教学内容,可将实验室分为专享实验室和共享实验室。对于专享实验室(各个学校课程开设中,自身具有的专业或课程、而其他院校没有相同或相似专业或课程所需要的专用实验室),如: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的人体解剖实验室、产科实验室等医学类专业实验室;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的车辆工程实验室、精加工实验室等区域内本校独有实验室;内江师范学院美术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等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在设备的投入、维护、运营管理以及实验室安全上由各个学校单独执行,不作统一规划。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建设在共享中心或各自学校。对于共享实验室(各个学校课程开始过程中,具有二所及二所以上学校课程开设具有相同或相似专业或课程,且设备属性相同或相似的实验室),如:三校共有的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动物实验室(职院与卫健院)、单片机实验室(师院与职院)等。这些实验室由于共同需求、学生使用量大,共享实验室建设的实用性较高,在设备投入、维护上三校可以根据招生规模、使用频率等情况按照比例投入建设经费,经费由共享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及建设,即“比例投入——统一管理”模式。
2.3 实验室运营管理
三校在共享、共赢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共享实验室人事机制与管理机制,建立联合运管中心(由各高校抽调人才组建),负责实验室的运营管理工作。实验室人事管理制度可借鉴之江实验室、鹏程实验室等科研实验室模式,实施混合所有制管理模式,即在建设初期,原有调入人员身份继续归原有单位身份管理,在实验室运行正常且成为独立法人后,有主管单位统一实施人事管理,而实验室运行经费则可在原组建单位的财政拨款单位(省财政或市财政)直接通过预算核减的方式来实施经费拨款。联合运管中心由于具有独立的运行机制,可以按照实验室管理制度对实验室实施统一的日常管理,对实验室中设备特别是大型的、高精尖设备进行维护与管理。同时由于共享实验室为联合组建教学单位日常科研教学服务,因而在实验室协调与扩建方面,运行中心还要充分了解各校的学年需求,做好采购预算和排课协调,实现以最合理的资金购买到最佳的设备配置,在满足各校教学需求的同时实现设备的最大利用率。
2.4 实验室人才共享
“教学流动制”可满足实验专业人才共享、学生实践学分综合认定。在欧洲的高校中,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可能要去很多所学校学习,而“教学流动制”能充分发挥各校优势资源、实现人才共享,通过“流动”的方式让学生去完成学分,一方面让学生充分享用优秀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资源的浪费、缓解人才需求压力。因此该学制在欧洲普及率较高。而笔者提出的校际共享实验教学中心即借鉴“流动制”的模式,各校学生完成理论教学后,实验交由中心统一负责指导和管理,理论课程教师或各校实验教师不再参与实验/实训指导,而是由联合中心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专职实训教师统一指导,学生任务完成后由专职实训教师根据效果分别给定成绩,并反馈到各管辖学校、实现成绩互认。如此,不但可以缓解人才短缺压力,还可以有效发挥专职实验教师的专业技能。
2.5 实验室安全
对于实验室安全,中心实行分责制。实验中心内的安全包括实验室财产安全与学生人身安全,学生到达中心后到离开中心将实行严格刷卡分区管理方式,在此期间专职实验教师负责学生安全教育、实验指导、实验安全监督。在此过程中,由于带队老师不需要从事教学活动,其主要任务是协助指导学生、负责监督学生的安全。在实验开始前,专职实验教师按照学生情况开放实验权限、申领实验资源,经带队教师和学生本人确认实验资源情况(完整情况、新旧程度、是否正常使用等)后,准备开展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发生非人为原因(如:设备正常老化)引起的设备损耗,则可以通过实验运行经费来维护;如果因为人为原因(如:学生带出、未按照要求操作等)引起的损耗,能追溯到具体责任人的则由责任人自行承担,不能的则由领出人承担。如此不但可以有效降低设备损耗,还可以使实验老师随时了解实验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做好更新计划。
3 结束语
在全球经济下行、高校大规模扩招、地方高校经费严重不足、人才引进困难的大环境下,校际共享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不但能够有效的解决当下高校资源配置重复、使用率低、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更重要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各校资源优势,让学生能够充分享用优秀教育资源,提升大学毕业生社会竞争力和高校办学实力,对学校及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发布《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18年度)》[EB/OL].(2020-06-28)[2021-4-3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6/t20200628_468661.html.
[2] 黎启龙,李小志,叶新东.智慧实验教学中心特征、模型与建设路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5):260-263,283
[3] 蒋景华.提高实验室投资效益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5):1-5
[4] 朱正国,刘颖,黄旭雄.新时代水产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运行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7):92-96
[5] 李兴植,李瀛,王成涛.新中国70周年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发展历程回顾(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3):1-5
[6] 刘艳斌.地方高校大型科学仪器合理配置资源共享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72-74
[7] 张永兵,柳中海.高校资产管理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75-77
[8] 王树良.高校建立实验室使用绩效年度审核制度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7):147-150
[9] 谢幼如,吴可会.后现代主义视角下专业课程群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2(9):76-80
[10] 王超,杨超,吕艳辉,等.开放大型精密仪器设备 培养本科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1):13-16
[11] 陈宗春,房侃.“双一流”战略视野下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34(3):71-75
[12] 田传军,饶星.基于STEM教育的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3):260-263
[13] 张晓梅,彭其渊,邓灼志,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虚仿中心的一体化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科学,2021,24(1):179-183
[14] 肖源,张卯,马彦琪,等.新时代“双一流”建设中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1):139-143
[15] 陈剑利.校际资源共享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北京印刷学院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资源共享实践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11:29-31
[16] 滕琴,刘传先.校际间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2):153-155
[17] 梁起,黄华珍.论实现相关学科之间的资源共享[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0).87-88
[18] 刘默,叶元平.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3):144-146
[19] 赵胜年.教学资源共享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J].實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69-71
[20] 范卫东,杨正宏.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99-102
[21] 张金良,周详.多校区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4):106-107
[22] 刘博.综合施策、合力推进,建设新时代高水平本科教育——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本科教育的启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34(3):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