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生家庭的 “爱”与“毒”

2022-04-12高显文

心理与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金波小敏佳佳

高显文

《小敏家》围绕三代人的婚姻、成长和生活展开,爱情是主线,亲情是暗线。现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的情感勒索与心理控制来谈谈这部作品带给我们关于原生家庭的思考与启发。

电视剧中金家骏来到北京以后,他的父亲金波也来到了北京,名义是照顾家骏,陪伴其复习准备高考,其实他是因被债主逼债想和前妻借钱,且自己没有住处才来。趁前妻不在家,金波利用登门槛效应对家骏进行情感勒索,以爱之名裹挟学霸儿子。

有一幕是金波进屋后看见剩的半瓶酒想喝,答应家骏说不喝,却趁儿子洗澡的时候把半瓶酒喝完了,还不忘给家骏倒上一杯,目的是拉他下水,然后哭泣,说自己没用,对不起儿子。家骏体谅爸爸的难处,就这样心软了。面对住宿问题,金波打苦情牌,说自己实在没办法了,要不然也不会求助儿子,保证就住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会早点离开。

家骏看到爸爸可怜,同情他的处境,先答应爸爸一个小请求,最后为了证明自己之前满足爸爸小要求的决定是对的,却满足了爸爸的一系列请求。值得警惕的是——金波的处境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和家骏没有任何关系,可是家骏却在为爸爸的处境承担责任和买单。

刘小婕第一次因家境差距大拒绝徐正,而徐正以退为进,改走普通路线,骑小电驴上下班与小婕接近,让她误以为徐正会为她改变,会为了她去说服父母坚持丁克。

前期,徐正追求刘小婕时主动制造偶遇,展现才华、贴心、用心等品质,利用大屏幕向她告白,无处不显示出他对小婕的在乎和重视。后期徐正限制小婕和其他男性接触,通过生气和央求她删除异性好友,包括和老同学聚会、工作中接触男性作者。钱锋意外把名片落在小婕车上被徐正发现,徐正竟然假称小婕请假不上班,把她手机电脑等通信工具带走,将其反锁在家里。

徐正开跑车、大屏幕告白和完美的形象,让小婕感受到了两人之间的差距;不断重复小婕是个“离过婚的女人”暗含着她不值得被爱的意思;“不在意他的感受”是对小婕的责备,目的是让她愧疚;“自残行为”制造的紧张恐慌让小婕不得不暂时妥协,逼小婕吃备孕药目的是通过怀孕让小婕离不开他。徐正的这一系列行为使自己始终占据主动,让小婕的社交、财产和自由等方面受到限制,处于心理弱势,处处体现着他对小婕身体与精神的控制。

金波与刘小敏在婚状态时,酗酒成性,回家对小敏和家骏非打即骂,夫妻两人经常吵架,让母子处于恐慌之中。

离婚后,家骏长期和外婆、爸爸一起生活,和小敏很疏远,初到北京时母子两人见面客客气气,小敏甚至不知道如何与家骏沟通,让她感觉很尴尬和辛酸,母子关系后期才缓和变好!

家骏的早熟和懂事,正是父母婚姻不幸福的佐证。父母吵架,受伤的不只是父母双方,孩子也是受害者之一。往往吵架中处于弱势的一方,为了获得支持,把小孩拉入自己的阵营,看似只是一个力量的比对,可小孩的解读却是:我需要保护、解救爸爸或妈妈,我不够好,我是他们的负担,我要为他们吵架负责任等。

可同样是父母离婚,陈佳佳和爸爸陈卓一起生活,陈卓特别理解她、关心她和支持她,不时与女儿进行思想交流;生日、运动会都会陪伴她,恋爱也公开讨论,引导女儿树立正确的观念;佳佳热爱画画,哪怕她没有考上清华大学,爸爸也十分支持她的兴趣爱好,让她在爱好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成就感,同时作为负面情绪的一个宣泄口。

陈卓和李萍离婚后,李萍主要给予佳佳物质支持,陈卓眼里满满的都是对佳佳的爱。陈佳佳知道父母离婚的真实原因,没有把他们离婚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时刻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不会产生“我不够好”“我不值得被爱”的想法和信念,因此有着和家骏截然不同的心态。

金家骏受父母吵架、离婚的影响,尽管是学霸,但是情感上依然受到勒索,因为体谅父亲的艰难处境,为了安抚父亲不断屈服。

相较于小敏的第二段情感生活,小婕的两段感情之路可谓坎坷,她之所以在情感里表现较为脆弱、敏感、安全感低,与其目睹在物质极为缺乏的年代妈妈选择离婚,以及姐姐第一段糟糕的婚姻不无关系。

徐正的外在完美形象与情感里对小婕的一系列控制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徐妈妈愛翻旧账、揭伤疤、不关心儿子的真正需求、强加个人婚姻观给孩子。徐爸爸强势、唯我独尊、重男轻女、传宗接代思想根深蒂固,对儿子寄予厚望给徐正极大的压力。

我们不难发现金家骏与陈佳佳的成长经历、心理和日常行为;小敏与小婕的婚姻经历与择偶观念;富家公子徐正在人际关系中的偏执和控制欲表现,都反映了原生家庭里的“爱”与“毒”。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分青红皂白的否定、愤怒、虐待、金钱控制、不作为等行为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负担,让孩子认为自己不够好和不值得被爱,严重贬低孩子的价值和打击孩子的自尊心。有毒原生家庭的影响会代代相传,其形成的规则、感受、观念和交流会使孩子形成错误观念、规矩,边界感差,行为上盲目顺从、依赖、妥协。

每位父母都爱孩子,但需要提升爱的能力,觉察自己家庭教育的行为动机和预估后果,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而子女要觉察家长行为的目的、自己自动化的思维及情绪感受,正确对待家长对自己的否定、愤怒,打消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不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问题不需要自我妥协和改变从而满足他人,尝试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疗愈内心的内在小孩,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坚决不受“有毒父母”的控制。

因此,从长远来看,唯有现在的父辈有意识地克服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真正保护和爱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有机会做一个受尊重被重视、情感需要被满足的人,当孩子长大成为父母后,他们才能成功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将原生家庭的爱一代一代延续下去。

猜你喜欢

金波小敏佳佳
《小敏家》:孩子终将长大
欢乐的歌
一颗珍珠的自述
南瓜灯
我的校园
选择
欢迎曲
小小的希望
药店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