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心理健康自护?
2022-04-12向阳王燕
向阳 王燕
“双减”政策的落地是让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回归学校,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政策落地以来,教师们的生活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作为“双减”政策的执行者,教师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和日常工作量都有所变化,因此,教师的心理压力和情绪状态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教师拥有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那么,教师们该如何平衡课后延时服务与个人生活?又该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呢?
焦虑往往来自时刻想要平衡。
作为中小学教师,在完成学校工作的同时,课后的延时服务偶尔会增加每日的工作时间,相对应的个人可支配时间会减少。如果总是纠结于今天没有按照预期拥有足够的“属于自己的时间”,负面情绪就会累积,容易使我们焦虑或产生职业倦怠。
对此,为打破时间的有限性,避免焦虑感的产生,我们可以自主调节时间的长度,如把每天可支配的时间拉长到在一周、一个月等整段的时间里规划,寻找满足个人需求的时间点,从而达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
当工作任务与生活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融合时,我们要尝试打破自拟的时间规划界线,使得问题最优化解决。
可以采用“四象限法则”的原则处理工作或生活中的事务,如优先解决紧急而重要的事情,按计划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授权他人帮忙做一些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尽量不做或放到最后再做。基于此,我们可以尝试不具体区分时间和地点来思考教学中的问题,利用机动的时间处理生活琐事。
追剧、听音乐、练字、每周一次的篮球赛、每月一次的聚餐……一个有情趣的教师肯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教师亦不会把工作视为生活的全部。
在工作之余,我们要学会给自己空间,给自己喘息的机会,放缓自己的节奏,好好享受生活。只有充分放松了身心,才会有更高昂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
既想满足个人工作价值感的需求,又想最大限度保障个人生活不被过多干扰,工作时间的最优化、最高效利用是最好的办法。
高效的前提是有计划。基于学科的教学进度及教师专业的发展需求,每位教师都会拟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及计划,也会为自己设定清晰的发展目标及规划等。在长短期计划的具体实施中,教师还需要不断整合计划与变化间的平衡,每日罗列工作清单,明确什么时候做什么事,高效利用上班时间。
觉察可以成为分离“情绪”和“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的警示线,我们可以把觉察当成自己情绪的“侦察兵”。当情绪不好时,我们可以先觉察自己此时此刻有哪些情绪,在情绪出现时,第一时间发现、看到它,其实,在觉察到消极情绪的那一刻,改变已经悄然发生。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排斥自己的不良情绪,我们会认为它们是“不好”的存在,并采用“对抗”或“逃避”的方式,但不管用哪种方式,这些不良情绪就在“那里”并没有改变,有时甚至会变得“更强大”。
与不良情绪和解需要建立在接纳的基础上。
事实上,任何情绪本身都没有好坏之分,它们担负着为我们发出信号的作用。不良情绪也会有其积极的一面,当我们接纳它们的那一刻,便会发现:生气会告诉我们,我们的权益受到了侵害;难过会让我们在哭泣的同时,得到家人、朋友的关爱;害怕会告诉我们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該做,从而保障了我们的安全。可以说,每个情绪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我们需要接纳它们,就像是和它们交个朋友,探寻他们发出了哪些信号。
不良情绪的积攒,必然要引起我们的各种不适,所以及时的释放尤为重用。
找人倾诉这样的显性表达就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既可以发泄部分不良情绪,还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寻找合适的倾诉对象很重要。
有时,教师会遇到因学生犯错而愤怒的情况,并且,教师往往会为了指正学生,在当时当刻表达出自己的愤怒。
那么,教师可以尝试这样做,既不破坏师生关系,又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引导:
告知对方哪些行为使你不满:“当你……老师有一点生气”;
说出自己的感受:“我感受到(情绪/感受)……”
试着和对方分享你的期待及原因:“你可以试试(怎么做)……,
因为……”
这样的表达让教师既不压抑自己的情绪,又能高效地解决问题。
此外,运动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释放情绪的方法,研究表明,身体上的“激活”会促进心理状态的变化,因此,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寻求片刻的时间段,哪怕是5分钟或者10分钟,一定要让自己的身体动起来。
不良情绪出现时,我们可以试问自己,情绪出现时我们的想法是什么?
当意识到是一些消极想法时,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些消极想法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方面,比如是片面的、糟糕至极的或绝对化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尝试从合理的角度进行思考,进而发现不同的想法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结果。
那么,我们为了调适自己的不良情绪,便可以进行合理想法和不合理想法的辩驳,从而减少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