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兴农富民韩城样板
2022-04-12姚武伟武强贺宁
姚武伟 武强 贺宁
全市166个村全面实现“一肩挑”,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四类人员”占比达100%;“物业经营型、资源开发型、盘活利用型、三产融合型、园区带动型”五种村集体经济新模式蓬勃开展;金城办竹园村、芝川镇城北村、西庄镇郭庄村获批渭南市首批美丽休闲乡村……如今的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正全力打造兴农富民的韩城样板。
韩城位于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关中盆地东北隅,是陕西向东开放的东大门。这里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大禹治水、鱼跃龙门等美丽传说的发源地。
去年以来,韩城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陕西省、渭南市各项安排部署,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谋深谋实,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凝聚各方智慧力量,以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的昂扬姿态,全面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韩城市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三农”工作,理顺体制机制,形成领导小组抓统揽、市委农办抓督查、五大振兴专班和专项小组抓推进、各部门和镇办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格局。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及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同时强化顶层设计,委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编制《韩城市乡村振兴规划》,明晰了韩城市乡村振兴路线图。印发《韩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机制》等一系列文件,明确韩城市乡村振兴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工作机制和各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工作台账,全程跟踪督办,实现了五大专班和专项小组、责任部门和配合单位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韩城市健全部门包村、防返贫监测和驻村帮扶等长效机制,构建多方参与、协作推进的工作格局。全面落实市级领导联镇包村、部门包村工作制度,全市30名市级领导包抓8个镇办31个行政村、1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全市85个部门包联166个行政村、16个村改居社区和1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建立驻村帮扶工作机制,重点向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向102个一般村确定联络员,实现部门包村帮扶全覆盖。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结对帮扶工作,确定79个企业对全市75个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开展结对帮扶,取得了良好效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韩城市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梯次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提升。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5万吨,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2.2万人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改厕工作超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完成年度改厕3146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6%。镇村绿化扎实开展,实施黄河西岸荒山荒坡造林绿化1.2万余亩,对全市40余个村庄进行绿化提升,栽植各类苗木6万余株。全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1.5%,秸秆综合利用率95%,废旧农膜回收率91%,荣获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称号。
去年以来,韩城市牢牢把握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头等大事”,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和“菜篮子”工程,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菜篮子”产品有效充实。出台《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鼓励扩大粮食播种面积,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组建粮农集团,担负起“工业反哺农业、国企为国种粮”政治责任,着力打造龙亭、芝川、西庄三个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1.78万亩,产量5.75万吨。实施生猪生产“基地+”带动战略,招引石羊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在韩城市建设生猪养殖示范基地10个,生猪存栏5.7万头。大力推进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创建有机质提升示范园1个、高质高效果业示范园3个,水果产量15.94万吨。全年新增设施蔬菜面积500余亩,蔬菜产量14.12万吨。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速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充分发挥为康、金太阳、富强宏图等龙头企业优势,持续推进粮食生产加工、花椒精深加工、酒类生产销售、肉鸭养殖、黄河水产五大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芝阳镇跻身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全国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强化农业品牌建设,韩城大红袍花椒被认定为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渭南市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品牌价值达到213亿元。乡村文化旅游规范发展,韩城市3条线路入选全省红色旅游线路,“汉太史啤酒系列”旅游产品获得“2021陕西(第七届)旅游商品大赛”金奖,金城办竹园村、芝川镇城北村、西庄镇郭庄村获批渭南市首批美丽休闲乡村。
扎实推进水电路气网建设,不断推动教育、医疗、人才等資源向乡村倾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市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估”“双评价”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基本完成,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形成初步成果。建设美丽农村公路3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22公里,煤改气3000户,煤改电1750户。实施2021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惠及6镇18村2.7万名群众。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全市166个村16个村改居社区便民服务室实现全覆盖,探索设立了薛峰村、王峰村等4个中心村政务服务中心,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步路”。补充基层教育、医疗力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05名。龙门镇入选首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镇。
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强化精神文明创建,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村委换届高质量完成,全市166个村全面实现“一肩挑”。在全省率先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两委同步换届,经济薄弱村比例下降至20%以内。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推进顺利,打造市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场所,成立各级人民调解组织226个,排查调处矛盾纠纷605起,调处率达98%以上。晨钟村入选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点,北潘庄村、五星村获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年创建市级文明村22个,表彰“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三秦最美家庭”“陕西省五好家庭”“韩城市最美家庭”50余户。共入选“中国好人榜”6人、“陕西好人榜”24人,表彰“韩城好人”22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