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冠军企业: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2-04-12雷李楠
雷李楠
领跑:三个在隐形冠军企业表现突出的省份,在多层次的企业培育体系建设中都呈现出典型的领先性与系统性,建立了与国家冠军企业培育体系相适配的创新治理体系。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我国制造企业沿着从“二次创新”到“超越追赶”的路径一步步崛起,书写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下,一個国家的比较优势不再仅仅体现为一个具体的产业或行业,更多的是在整个价值创造链条上某一环节或工序上组织要素投入和生产的能力。其中,培育细分领域中占据行业领先地位的“隐形冠军”,是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迈向制造强国的关键,也是突破 “卡脖子”技术的重要着力点。自2016年工信部发布《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来,六批次累计遴选单项冠军848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455家、单项冠军产品393家)。而在前六批名单中,浙江、山东和江苏三省的“单项冠军”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且三个省份中宁波、杭州、常州、青岛、苏州、南通和淄博等城市的表现也十分亮眼。究其原因,离不开重点省份培育冠军企业的深层土壤,重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资源是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根据各地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分析,2021年中国工业四强省份的排名依次为广东(169785.1亿元)、江苏(149920.7亿元)、山东(102271.5亿元)、浙江(97967.6亿元)。但在主要工业品的类别上广东与其他三省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工业品总体以下游终端消费品为主(例如手机、汽车、电脑、家用电器等),而在中间产品领域的工业布局也是江苏、山东和浙江在冠军企业培育中的共性特征。进一步根据中国各省区市工业原材料的产量分析发现,山东、浙江、江苏位居全国前三,为区域内隐形冠军企业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工业资源。
除了资源本身之外,所处环境中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完善程度为企业的成长提供了重要保障。国民经济研究所对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下简称为各省份)市场化改革的总体进展情况和不同方面的进展情况进行分析,综合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治环境等方面展开评价。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21)》,江苏、浙江、山东从总体评价来看均位居前列。面对新时代经济发展新特征、新一轮世界技术革命,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要面对新问题,三个省份也针对性地做出新探索:打造“浙江拍”,探索技术要素价格发现机制;立足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江苏省研发产业生态;进一步清理妨碍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隐形门槛和壁垒,开展山东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改革。
为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2015年5月19日国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战略部署,旨在通过10年的努力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引导制造企业专注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2016年3月21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旨在到2025年总结提升2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巩固和提升企业全球市场地位;发现和培育600家有潜力成长为单项冠军的企业,支持企业培育成长为单项冠军企业。在国家工信部的号召下,省、区、市也纷纷开展了隐形冠军或单项冠军企业的认定与培育工作。中国“自上而下”日益完善的制度体系孕育着越来越多的隐形冠军。
其中,浙江、江苏和山东的培育生态构建具有明显的领先性与系统性。首先,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始省级“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工作。例如,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2016年8月9日组织开展“培育隐形冠军,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工作,并在2017年2月3日启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工作”,2021年更是把“单项冠军之省”建设作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制造业领域体现“重要窗口”的重点工作;2017年3月28日,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江苏省专精特新产品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实施意见(2017—2020年)》;2017年4月12日,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其次,三个省份在市级培育工作中也在全国范围率先做出布局。例如,2016年9月,山东省青岛市提出工业中小企业“隐形冠军”申报工作;2017年6—7月,浙江省绍兴市、宁波市分别启动“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培育工作;同年12月,江苏省南京市启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申报工作。因此,三个在隐形冠军企业表现突出的省份,在多层次的企业培育体系建设中都呈现出典型的领先性与系统性,建立了与国家冠军企业培育体系相适配的创新治理体系。
发展中的中国经济为培育本土隐形冠军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机遇,而这种培育与隐形冠军所在的区域生态系统和产业链特征息息相关。在产业集群中有效发挥冠军企业的排头兵作用,通过“单项冠军+小巨人”的生态构建,整合和带动更多企业从被动的学习者、追赶者,更快升级成为追赶超越的领先者,促进产业向上游延伸。
通过对前六批单项冠军空间分布的分析发现,通用设备制造业的冠军企业分布呈现出山东-江苏-浙江的带状分布趋势。而从空间布局来看,江苏工业集群化发展特点显著,已经形成数百个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集中区,涌现出苏州/无锡的电子信息、连云港/泰州的生物医药、沿海沿江地区的钢铁/石化等产业集群核心区域。传统产业领域,江苏拥有6个超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机械、纺织行业总量居全国首位,电子、石化、冶金、医药行业居全国第二;新兴产业领域,物联网、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新能源、海工装备等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节能环保、光伏、海工装备、智能电网装备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25%、50%、30%、40%。类似地,浙江省数字安防产业遍布杭州、宁波、温州、嘉兴、台州等地,拥有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和宇视科技等龙头企业,虹软科技、大立科技、舜宇光学、雄迈科技、银江技术等特色优势企业,是浙江十大标志性产业链中的首要关键产业。其中杭州形成了完善的数字安防上下游产业链和实力强劲的数字安防生态,优势十分明显。城市大脑、智慧办公、智慧教育、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均为视觉智能技术提供了丰富的特定或集成应用场景,共有国家级创新载体43个,省级技术创新载体186家。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为聚集区域、聚集产业内的冠军产业培育提供了丰富的创新土壤。
综上所述,在单项冠军企业培育中领跑的浙江、山东和江苏的表现具有上述的共性特色。然而,相比于以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高动态变化、非均衡发展是中国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所面临的特殊发展情境。鉴于综合企业的资源能力基础以及宏观环境的动态性,中国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增长的“持续性”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降低技术创新成本与创新风险,是坚定中小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加快构建创新联合体,关键是确立企业特别是排头兵企业在创新联合体中的主体地位。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打破了传统的组织间关系;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进一步完善了中国资本市场结构。因此,未来如何构建新型培育体系,在“科技型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高市值上市企业-世界级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的“五企”产业架构上,叠加构建单项冠军为主体的“创新联合体”,成为下一轮培育与发展中的关键。面向未来,期待有更多关于隐形冠军企业培育的区域性探索与创新,为全球隐形冠军培育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