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华日报馆与嘉乐纸厂的点滴往事

2022-04-12马乐

红岩春秋 2022年2期
关键词:报馆新华日报纸张

马乐

翻阅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藏档案,笔者发现新华日报馆与嘉乐纸厂往来信函一束。联想到新华报人常提及“嘉乐纸”,又在报馆出版物中偶见“嘉乐纸本”字样,遂查证史料,整理成文,再现报馆与纸厂间的点滴往事。

“嘉乐君子”李劼人

嘉乐纸厂为文学家、翻译家李劼人创办。

李劼人1891年生于四川成都,著有《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三部著名长篇小说。1924年留法归国,任《川报》主笔,后因嘲讽时政,被杨森所拘。经友人卢作孚多方游说,李劼人获释。此后,李劼人决定不依附于军人、官吏,转而走向实业救国的道路。

当时,四川印刷用纸依赖进口。为解决纸张匮乏的问题,李劼人决定自办纸厂。他找来刚从法国格勒诺布尔造纸专门学校毕业的王怀仲帮忙,约请本地实业家、华兴丝厂老板陈宛溪出资。乐山蜀新碱厂因经营不善,自愿并入,纸厂就在蜀新碱厂旧址上创建。李劼人根据《诗经》中“嘉乐君子”一句,取名嘉乐纸厂。

纸厂于1927年正式运营,起初因机器老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不佳,惨淡经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日军封锁交通,进口纸张断绝,内迁纸厂复工困难,嘉乐纸厂成为大后方唯一的机器造纸厂。随着国民政府西迁,重庆成为文化中心,纸张需求量倍增,嘉乐纸厂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938年,李劼人将纸厂迁到成都,在重庆、乐山两地设分公司。嘉乐纸厂得到政府注资帮扶,设备更新,产量进一步提升。据1942年《抗战时期四川的造纸工业》记载,嘉乐纸厂有杨克式造纸机一部。战前因办理欠善及洋纸竞销,时作时辍。抗战后,该厂经政府(经济部工矿调整处)贷款,先后向永利及顺昌铁工厂订制圆网机2部。原料以稻草及废纸为大宗。资本6万元,产出新闻纸。1938年产纸14700令(1令纸为787×1092毫米的全开纸500张),1939年产纸14781令,1940年16319令,1942年20639令。

产量大、价格低的嘉乐纸厂及时满足了战时纸张需要,为大后方政府机关、军队、学校及报馆提供了大量纸张。1940年二三月间,故宫文物南迁至乐山时,因整理文物需要,经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工作人员购买了嘉乐纸。此外,嘉乐纸厂还为新华日报馆提供纸张。

1939年1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成都设立分会,李劼人担任理事、会刊《笔阵》主编。李劼人将嘉乐纸厂成都办事处作为协会会址,派公司秘书谢杨青处理会务,经常免费供应纸张给《笔阵》。抗战胜利后,他多次参与民主运动。1946年,李劼人任《四川时报》副刊主编,并在该报连载小说《天魔舞》,痛陈国统区乱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劼人任成都市副市长等职。

新华日报馆面临纸荒

1938年8月,《新华日报》总经理熊瑾玎先行赴渝,为总馆迁渝出版做準备。因怡和公司中途违约,总馆只能使用民船,将储备的白报纸和印刷器材运到重庆,但速度十分缓慢。为此,熊瑾玎以每月350元、押金1500元的价格,租定位于西三街2号的《星渝日报》印刷所。合约虽以重庆新华日报分馆名义签订,实际上,此处被作为武汉总馆的印刷分部。

租妥印刷部后,熊瑾玎略作休整,“装备马达,觅购浇版机,并修理一切”,于9月16日开印。他在给总馆的信中写道:“已承接印刷黎明书店《文摘》6000本、本市之《生力军》、邓都之《邓都妇女》、零星名片、三个剧院的戏目单等,已略有收入。本报的纸版,自本月16日起(契约关系),即完全收归我们自己浇版,自己印刷。此外,生活书店之战时读本,开明书店之教科书,都要我们来代印,我们尚未接诺。而你们之《群众》《解放》,也要我们代印,这样我们的生意应接不暇。大有本身可以自给,还可以给总馆开一小小的财源。”

由于承接印刷的物品多,纸张问题亟待解决,进口白报纸又价格昂贵,熊瑾玎和重庆分馆的周怡将目光投向本地土纸和嘉乐纸。

熊瑾玎估算了翻印《解放》的成本,发现使用土纸印刷可大幅节约开支。他在给总馆管委会的信中写道:“《解放》有时十一二页,有时十五六页,有时十八九页,现举例每期16页者。每期16页,印2000份,需白报纸4令有奇(因有烂纸)。重庆目前纸价每令25元,需88元(不包括烂纸);浇版每块2角5分,16页浇版费4元;印工每令4元,4令纸16元;再加装订费5元,共计113元,2000份每份5分6厘5毫。若改用重庆土纸印,每令只需11元,可减少纸费48元,每份则3分2厘5毫。”

8月30日,周怡给管委会写信,称分馆开会后,决定用每令10元多的土纸,替换每令20元的新闻纸(即白报纸),并与土纸商订长期合同。这样,不仅可免去总馆每月发放的200元津贴,还可降低成本,扩大销量。

9月16日,熊瑾玎在致管委会的信中称,“(重庆)分馆9月15日起改用上等嘉乐纸印报”。这封信反映了新华日报馆使用嘉乐纸印刷的史实,也是目前见到的报馆最早使用嘉乐纸的记录。

1938年末,广州、武汉相继沦陷,日军封锁海口,进口纸张断绝,新华日报馆不仅面临纸荒,还面临经济困难。

《新华日报》自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印行以来,一直坚持每份4分的售价。1938年底,报馆在重庆召开的会议上指出,每发行1份报,便要亏损5厘到1分。为此,总馆决定多印书籍,以补贴报纸的赔累,并函告各分馆提高丛书销量。印书需要纸张,报馆曾向四川富顺订购土纸,对方回电称“无存纸,渝缺货已致纸荒,恕难代购”。

1939年1月14日,于头一年8月从武汉出发的徐光霄,乘坐木船,押送100余卷白报纸(其中20多卷因船触礁而受水损失),历尽艰险来到重庆。这些纸张,按常规尺寸粗略计算,80卷仅折合400令左右。

报馆订购嘉乐纸

熊瑾玎早已认识到纸张的重要性。他说:“采购纸张,是每个报馆的一种中心工作。”

1938年11月,《新蜀报》总经理周钦岳通过乡绅关系,派人直接到嘉乐纸厂购买纸张。受周恩来委托,周钦岳对新华日报馆在重庆的印刷工作多有帮助。1939年1月开始,熊瑾玎多次致函嘉乐纸厂,直接为报馆订购纸张。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藏档案记载,新华日报馆在嘉乐纸厂共订购1100令,其中2月300令、3月300令、4月500令。纸张交由华懋公司运输,厂方还提供水渍险。

1939年4月,熊瑾玎拟向纸厂购买卷筒纸。由于造纸原料飞涨,2月到4月,短短3个月,嘉乐纸由每令16元涨至26元。4月7日,嘉乐纸厂经理陈曙光写信给熊瑾玎,称造纸纯碱由30多元涨到80多元,纸花从十几元涨到60余元,行情上无止境,嘉乐纸不得不涨价。因嘉乐纸价格逐步升高,报馆曾考虑用夹江纸。

同年5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以在渝报馆每日使用八九百令纸张,纸张紧缺为由,令《新华日报》加入各报联合版,纸张由联合版负责。当时,市面上白报纸的价格已经涨到六七十元,中央宣传部联络贸易委,将云南储备的白报纸以每令40元的价格支持联合版。为节约开支,新华日报馆将印刷所迁到红岩女主人饶国模在乡下高峰寺的祖屋。

早在这年3月,报馆未雨绸缪,认为西三街2号印刷所容易被日机轰炸,就在巴县注册高峰寺作为印刷所。在高峰寺,报馆主要印刷《群众》周刊、新群丛书、《列宁选集》及其他小册子等,使用徐光霄等人从武汉总馆运来的白报纸、熊瑾玎订购的嘉乐纸和其他土纸。

不同纸张印制的书籍,价格有所不同。12月出版的《论目前国际形势与中国抗战》,白报纸本售价5角,嘉乐纸本售价3角5分,土纸本售价2角5分。白报纸价格昂贵,多为进口,以木浆为原料,色泽洁白,两面光滑,纸质均匀细腻,适合铅印文字和使用锌板印刷照片;嘉乐纸其实是用机器制作的土报纸,纸张黄、脆、硬,一面光滑,一面毛糙,上有明显纤维,以稻草为主要原料;其他土纸,多产自梁山(今梁平)、夹江、广安、铜梁,是手工制作的纸,原料以竹为主。

1940年2月8日,高峰寺印刷所因大量印刷革命刊物和秘密印刷品,而被国民党当局查封。随后,印刷所搬至位于化龙桥虎头岩的新华日报总馆内。

在报馆的强烈要求下,《新华日报》于1939年8月13日在化龙桥复刊。因“运输不易,纸价飞涨,为减少亏赔计”,《新华日报》第一次涨价,售价由4分变为5分,同时,报馆开始多用土报纸印刷。

报馆大打广告,积极推销嘉乐纸本书籍。1940年4月,报馆印刷的广告单上,记载新群丛书第37、第39、第40、第42有嘉乐纸本和手工土纸两种版本;《马恩与马克思主义》《战争中的日本帝国主义》《列宁选集》等书籍,也有白报纸和嘉乐纸两种版本可供选购。

这一时期,国民党特务多方阻挠报馆购买紙张。嘉乐纸厂与故宫乐山办事处的往来信函中,便称“须有需用机关函件证明,方可照售”。周恩来指示,秘密购买、自办纸厂。熊瑾玎派地下党员苏芸到梁山秘密买纸。1941年8月,苏芸与纸商王炽森共同创办川东纸厂;1942年5月,报馆在华蓥市丁家坪开办中兴纸厂,以满足销量日增的报纸印刷。

嘉乐纸厂因产量大、纸质佳,被国民政府经济部列为统购对象。1943年4月,国民政府指定商务、中华、世界、大东、开明、正中、文通七家书局成立“国定中小学教科书七家联合供应处”,使用嘉乐纸印制教科书。

新华日报馆要求公平合理地配给纸张,在经济部故意少配和不配纸张时,报馆便向报业工会提出抗议,“哪怕是嘉乐纸,即他们有权吞并的纸张,也不能不拿出一部分卖给各报,《新华日报》也就多少可以分配购买一点”。《新华日报》社长潘梓年和《新蜀报》负责人常常相互配合,争取配纸,以维护两家报纸的利益。熊瑾玎回忆:“外来的白报纸和川南嘉乐纸,主要是作为印书之用。”

抗战胜利后,新华日报馆仍有订购嘉乐纸的渠道。育才中学校长陶行知致信吴克坚,请报馆代为购买嘉乐纸10令。曾在育才中学美术组学习的伍必端回忆,“画画的纸都是很粗糙的,多是当地制的嘉乐纸,不是土黄色就是淡豆绿色,几乎没见过白纸”。

本文系重庆市社科规划青年项目“基于馆藏的新华日报馆出版史研究(1937-1947)”(批准号:2021NDQN93) 阶段性成果之一。

编辑/杨洋

猜你喜欢

报馆新华日报纸张
朱俊杰:湖南农民 集报第一人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1月)
报馆在中国新闻教育缘起与演进中的双重角色(1912—1949)
近代重庆地方政府的报刊出版活动
报上花花世界报下戚戚小人
纸张黑白变
撕纸张
《新华日报》首报 “敢死队”英勇事迹
左中右三报抗战时期想象的共同体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