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敦煌星图
2022-04-12
1608年,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伽利略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天文望远镜。这是我们通常从教科书中所认识到的,即望远镜是400多年前由伽利略发明的。
随后,伽利略又开始观察浩瀚的星空,探索宇宙的奥秘。他发现,银河是由千千万万颗星星组成,而木星亦有4个卫星。他还发现,太阳里面有黑斑,这些黑斑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因此他断定,太阳本身也在自转。
因而在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著名的《星空使者》。
从此人们认为:“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然而这样的认识在2004年随着英国图书馆的惊人发现所彻底改变了。
那就是英国图书馆研究发现一幅来自中国的文物,文物上面所绘的是世界上最古老并准确的星座图,并因而得出结论:
中国人在伽利略和其他欧洲天文学家之前就开始探索天体的奥秘了,而且早了很长时间。
这件被欧洲各大网站转载报道的文物,就是1907年被英人斯坦因在敦煌从王道士手中弄走的藏经洞数万件卷子中的《全天星图》,又称《敦煌星图甲本》。
该卷子为绢本彩色手绘,长1.98米,上面标注了1339颗星星的位置。此卷子前为《气象杂占》,后为《解梦及电经一卷》,星图居中,是世界最古老的天文地图,极为珍贵。
这幅星图从12月开始,按照每月太阳所在的位置把赤道带附近的天区分成十二份,每一份投影到一张长方形的平面图上。每月星图下方的文字,说明了太阳在二十八宿的宿次,黄昏和傍晚出现在正南方的星宿;每月星图之间的文字说明了十二次起点和终点的度数。其中北极附近的紫微垣以北天极为中心,投影到一张圆形的平面图上。也就是把北天极附近的星画在圆图上,把赤道上空的星画在横图上。
这种画法是现代星图的鼻祖。而且敦煌星图上恒星的位置并不是按照测量数据点定,而是用眼睛估计星与星之间的相对距离而描绘的,但却极为精细。
据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天文学家毕达指出,图中最耀眼的星星位置相当准确,只比正确位置相差几度。近地平线的星空则依据圆筒状式投影,子午线依据等距的垂直线绘制,纬度则与水平线相符;近天极地区使用方位角投影,保留星空原有方向,这些方式仍沿用至今日的地理绘图。
此外《敦煌星图》还将1339颗星划为257个星群,其中两个与大北斗座及猎户座一致,还包括不易以肉眼观察的微弱星星及几颗南半球的星星。
根据专家的推测,这幅星图观测地点的地理纬度在北纬35度左右,即现在的西安洛阳一带。历史上对于这件作品的研究主要是断代的问题,西方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英国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李约瑟曾推测这幅星图可能是抄绘于五代后晋时期约公元940年左右。此后西方学界一直采用了李氏的断代。
李约瑟对这张星图的价值却极为肯定。在他所著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一書中一再提到:“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一切文明古国中流传下来的星图中最古老的一种。”
在比较该图与欧洲各国星图后,他又指出:“欧洲在文艺复兴以前可以和中国天图制图传统相提并论的东西,可以说很少,甚至简直就没有。”。
我国的学者对这张星图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著名的古天文史专家席泽宗曾在1966年撰文指出,星图画法类似于墨卡托投影法,但要比墨卡托发明此法早600多年。在这篇国内首篇讨论星图的论文中席氏采用的是李约瑟的断代。
1983年,北京大学考古系的马世长教授通过对卷末电神服饰风格和卷子上文字的书写风格的研究,以及文字中多次出现避讳现象,如“民”字避讳缺末笔,认为星图抄绘于唐中宗时期,即公元701-710年间。这一结论得到国内学界的基本认同,从而否定了李氏的断代。
历史总是在不经意间被改写。《敦煌星图》所描绘的事实证明,中国古人才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