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及其提升学生就业质量路径

2022-04-12李耿

商业文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院校

李耿

校企合作作为高校培养学生的一种重要模式,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具有重大意义。在具体落实校企合作机制过程中,高校和企业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提升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在国家核心竞争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是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以开设技术类专业为主,教学过程中仍然偏重理论教学,导致毕业生并不完全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出的人才并不符合企业要求。所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借助企业力量,实行产教融合,定向培养,着力培养实践型人才,使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社会需求。

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清晰学生培养方向

从我国引入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历程来看,校企合作模式在我国高校内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校企合作通过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置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合作培训师资力量等各种措施,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命运共同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发生变化。高职院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所以,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目标,不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才能符合企业用人需求。但是,教学和市场需求脱节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中普遍存在,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不够,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匹配度

学生自进入企业实习后,是否能迅速融入工作环境、胜任工作岗位,可以检验出学生自身适应能力。不同岗位,比如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要求也随之不一样。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这段时间内,对自我就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明确自己是否能胜任岗位要求,或者决定是否改变自身发展规划。总之,学生在最终就业时,能够迅速判断自身素质能力是否与岗位要求相匹配。与此同时,企业也可利用这段时间辨别、区分不同学生,明确人才需求和选择方向,做好人才储备,为双方后期工作奠定较好基础,

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力

校企合作实质上就是学校和企业对资源进行共享,打造命运共同体,实现双赢。对学校来说,还是要发挥教育这一主要职能,持续为企业輸送高质量人才。企业通过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现场实训教学、员工兼职教学等,达到“1+1>2”的效果。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了解现代企业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明确自身职业发展方向,不断提升自己。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可以锻炼和培养多方面能力,例如专业技能、实践能力、沟通能力等,归根结底,就是对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最终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产教结合模式

产教结合模式是由企业出资,建立相应的实习、实训基地、产学研基地,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为企业培养专业对口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此外,企业还将一些项目和科研设置在高校,共同生产和研发。

1.实习基地。学校与企业共同签订协议,在企业建立是学习基地,向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习场地,并保障学生安全,学校则定期向企业输送实习学生。

2.实训基地。企业利用学校实训设备或者企业生产场地开展运营,企业在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学生也能开展实操能力训练,了解市场最新的生产设备。

3.产学研基地。高职院校通过运用自身智力优势,与企业签订协议,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科研服务,解决企业发展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4.企业兼职教师。学校根据专业设置要求,邀请企业精英为学生进行专业教学。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企业专家工作经验,弥补高校教师实践教学的不足。

在这一系列产教结合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既可以是传统的“教师和学生”,也可以是现代的“师傅和学徒”。企业既可以为学生传授先进理论知识,也可以为学生指导最新的专业技术。尤其是产教结合程度不断加深,学生可直接进入企业生产第一线,让学生在锻炼个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基础之上,也能够亲身体验企业现状,不断提升自身适应能力。

定向培养模式

定向培养是学校和企业双方通过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企业与学生签订委培用工协议,按照企业发展实际和人才需求规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就职。高职院校开设订单班,即可保证就业率,也可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提前认清自身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的差距,找到自身的不足,不断学习,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同时,企业也节约了新员工培训的时间成本,为企业用人提供了保证。

校企合作深度不足

当前,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学校、企业各自利益不同,导致双方在合作中出现联系不紧、沟通不畅等问题。具体来说,学校积极性不够,很多时候合作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实现企业优秀专家到校参与教学,因为学生就很难获得最先进的行业要求和行业资料。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所提供的资金支持,不能按时到位,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也表现不够积极,也不能及时为学生提供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为学生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专业针对性不够,是学生就业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校企合作保障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加之疫情影响, 就业市场更加暗淡。市场上企业用人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很多学生在实习阶段认为薪资待遇不合理,其权益受到一定程度损害,比如加班没有对应加班费,受老员工排挤和指使等。针对这些现象,社会也没有相应法律法规给予大学生一定有效维护,学校也无法对企业进行问责。导致在学生在实习阶段,认为个人利益受到侵害,个人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学生就业情绪低落,对工作失去憧憬和期待,产生离职想法。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规划不合理

从当前校企合作的现状来看,一方面,一些学校将工作重心放在就业率上,在向学生提供工作岗位时,容易忽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个人就业意愿。很多岗位安排要么与学生专业不对口,要么与学生就业意愿相违背,对学生就业积极性造成了严重损害。另一方面,企业在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配合不密切,不仅没有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也没有向学校提供优秀员工参与一线教学和专业指导,最终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严重不匹配。学生在实习阶段,才开始接触工作内容,了解岗位要求,既降低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提高了企业的用人时间成本和培养成本。

学校管理层面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在校企合作模式基础上,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时刻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变化调整培养模式,让学生在这种模式中获得更多就业机会。首先,高职院校要拓宽教学思路,将课堂移到企业第一线,不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学校要充分利用企业实习基地这一平台,学生开展实习时,将所学知识不断运用于实践中,强化知识运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其次,高职院校利用产学结合模式,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完成专业学习后,可让学生在企业开展实践学习。学生学习主要由校内理论学习、校内实训和企业实习构成,做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最后,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共同研发项目。双方各自利用优势资源,校内教师或者企业优秀员工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工作,不断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在完成过程中,既让学生提高创新意识,也让企业研发成果为学校和企业服务,实现双方共赢。

2.推动教学实践改革。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推动教学实践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标准的教学实践体系。将教学实践改革与校企合作相结合,实现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达到资源共享最大化。注重教学质量标准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管齐下,实现大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各方面协调发展,将学生培养成符合企业人才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推动实习实训教学改革,要以技能培养为目标,企业需求为导向。首先,扩大实习实训教学的深度,将企业实际需求作为实习实训教学改革的目标。其次,加强师资力量。学校与企业加强教学优质资源的整合,积极引导学生到企业第一线开展实习实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为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满足企业人才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3.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推动高质量就业,高校要打造一支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精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第一,注重教师队伍培养。高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第二,鼓励校内教師到企业顶岗锻炼。高校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一线,直接参加企业生产和研发,了解企业和市场最新信息技术。第三,引进企业优秀员工参与校内教学。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从企业聘请技术骨干、顶尖专家为学生开展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定期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并邀请企业优秀员工现场为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同时,与校内教师积极合作,积极探讨教学重点、难点,为校内教师提供专题培训和指导,提升校内教师实践操作能力。

企业层面

1.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应主动在高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便于学生在校内就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增加学生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训练,既可弥补校企合作的实践缺陷。也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企业根据实际需求,及时给予学校资金支持,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发挥校内教师智力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完成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为学生提供更先进、完备的实训平台,让企业和学校共享人才培养成果。所以,企业与学校开展更深层次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2.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要加强与企业沟通,打造以企业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体系。首先,高校要充分发挥企业力量和优势,拓宽渠道引入企业资金,建立校内创新创业基地。同时,邀请企业优秀员工定期在基地开展创新创业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企业要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体系。既要加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也要制定科学的评价考核制度,将学生实际表现和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成绩相挂钩,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和信心。

3.建立企业实践教学基地。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供现实的生产、研发场所和教学平台,为高校教学实践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和岗位氛围。在这种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可获得企业员工的现场指导,直接感受企业生产全过程,通过实践操作检验自己所学理论知识。这种实践方式,学生既可以积累学习工作经验,也能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对企业而言,在实践中可发掘优秀学生作为储备人才,为企业经营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

学生层面

校企合作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发展学生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学校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再将学生送往企业,强化专业技能。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不断强化学习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企业可积累专业经验和工作经验,提高职场适应能力。从目前就业形式看,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工作经验,往往工作经验丰富、职场应变能力强且专业水平高的求职者更受企业青睐。所以,对学生而言,通过学校的学习和企业的实践,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一种较为普遍的模式。既有利于学校实现高质量就业,也有利于满足企业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所以,校企合作应该是企业和高校积极选择的一种合作方式,双方应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广度和深度,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本文系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交通职业学院2021年度“三进一融”育人工作项目(“四维”梦工厂,项目编号:2021sjyr12)的研究成果。]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唐安琪.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策略探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8(05): 144-146.

[2]王丹,冀世保.校企合作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有效性探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1(01):116-117.

[3]罗明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现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7.

[4]庞馥珊.“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1): 135-137.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院校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