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河北高层次人才发展对策研究

2022-04-12张明明

商业文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循环河北河北省

张明明

2021年9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河北省近年积极推进人才引进工作,尽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和其他省市比较起来,河北省的高层次人才发展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路径。践行因势利导的原则,深挖人才内在潜能,在高层次人才竞争中彰显河北固有优势,精准施策,基于“双循环”格局,增加人才驱动力量。与此同时,河北要积极改革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从多方面实现河北高层次人才的“双循环”。

优势分析(Strengths)

河北內环京津,外环渤海,基于京津形成环渤海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事关首都蓬勃发展。河北省拥有丰富的矿产、海涂、旅游等资源,境内遍布名胜古迹、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在全国出土文物中,其中有17%来自河北省。从宏观视角来看,河北、天津、北京是知名的京津冀地区。如今,环京津一小时交通圈初具雏形。在全国经济总量中,京津冀地区占比超过10%。近些年来,在环渤海地区经济推动下,京津冀内部合作步调加快,在我国战略规划中,三省从协作、共同发展的格局得以形成。纵观国内发达地区发展形势,其商务成本呈现出连年攀升之势,国内外资本持续北上西进,跨国企业习惯性将营运总部、研发中心置于北京,在打造生产基地时,将毗邻北京的河北地区视为首选。因此,河北省在发展阶段应着重发挥其区位优势,积极培养人才,促进人才发展优势形成。

劣势分析(Weaknesses)

京津冀彼此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一定差距。客观而言,河北省的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于京津地区,这也是无法规避的客观事实。且京津地区的基础设施、经济结构具有较强的合理性,第三产业已然成为主要经济增长点。反观河北省依旧依赖重工业,同时本省有着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的特点,京津地区的发展水平高于河北省,高层次人才对于工作地点的选择更偏向于京津地区,导致河北省人才匮乏,无法实现快速发展。从人才结构来看,本省一般性人才占比过多,高层次人才数量过少;学术型人才占比较大,应用型人才匮乏,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其缺口居高不下;人才集中在传统学科及产业中,新兴学科及产业人才不多。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就目前来看,河北省的人才无法满足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所需。关键是本省人力资源缺少创新意识及能力,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当前国家三大战略之一,也是河北高层次人才发展的重大机遇。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目标的智力支持和重要保障。2017年,京津冀人才工作管理部门推出《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提出,截止到2030年,京津冀的人才结构其科学合理性应持续提升,“世界高端人才聚集区”成功创建。与此同时,基于河北省转型诉求,彰显雄安新区带头发展效应,在石家庄的助力下,不遗余力地打造京津冀创新转化人才发展极。立足于当下,基于雄安新区,集结多方参与主体力量,构筑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示范区。雄安新区自成立以来,始终着眼京津冀区域发展大局,围绕雄安新区功能定位,持续推动河北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国家对于雄安新区人才的政策倾斜也是河北人才发展的机遇之一。

此外,早在冬奥组委会创办之初,人才及人才工作即被视为是工作重点,且要求突出高层次人才在筹办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冬奥作为河北省面临的又一人才发展契机,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项目汇集河北,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为冬奥冰雪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促进冰雪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河北省而言,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人才发展契机。

威胁分析(Threats)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为了抢占发展先机,一段时间以来,人才争夺大战从未停止。有相关数据统计可知,自2018年以来,国内百余个城市纷纷推出特点鲜明的人才政策。2019年,首次“抢人”高峰出现,各大城市将人才抢夺放在首位,仅2019年颁发人才新政或优化人才引进政策的城市就达到73个。各地政府为吸引人才而高频出台系列人才优惠新政,时间截止到2019年年底。160多个城市发布人才新政,其中有30多个城市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公布人才购房新政。有些大城市甚至取消亦或是放松人才落户限制。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超大城市,其人才落户规模增幅明显。这意味着,高层次人才在大城市落户将会变得容易一些。对于河北省来说,来自其他发达省市的人才优惠政策“内卷”也是不能忽视的一大威胁。

厚植人才发展沃土实现招引培育“双循环”

人才引进和培育有助于高层次人才队伍创建。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之下,既要重视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也要更重视高层次人才本地化的培育。河北的人才发展不能只靠“外来和尚”,从长远来看,大力度引进人才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河北“人才强冀”的实现必须同时依靠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大对“高精尖缺”人才的扶持。

首先,在经济及产业发展中,彰显高层次人才引领和推动作用。其次,在“高精尖缺”人才的传帮带中去培养更加优质的人力资本。人才“双循环”要求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并重,特别是在岗位安排、荣誉评选、学习培训等方面尽可能做到统筹兼顾,将本地人才培育工作视为关键。

其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密切相关。除却待遇吸引之外,还需要通过事业留人。譬如,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创造诸多利好条件,为其提供物质保障,使其在事业上有成就。实现人才“双循环”发展需要大视野布局,人才政策应兼具针对性、科学性、可持续性等特点,相关部门需要结合河北省产业结构、人才岗位所需、经济规模、城市体量、全省战略规划、有限物力财力等,针对人才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彰显人才存在价值。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实现白领蓝领“双循环”

高层次人才类型多样,包括但不限于高学历人才,还涉及“工匠型”人才。基于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应具有相对较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还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的技术操作能力。除却本专业知识以外,能够对其他学科有所了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从本质角度来看,高层次人才等于是多种人才的复合体。

河北省产业工人中创新型人才数量和质量状况,与建设创新型省份要求不相适应,尤其是在新兴产业一线,能够解决生产过程中关键技术和工艺难题的高层次技能人才缺口较大。河北省人才政策要从高层次人才特点出发,以实用为原则,基于全省发展的内部需要,注重内部结构优化,在地培养,更要按需引才。要不拘一格认定人才,科学引进人才,合理配置人才,既欢迎白领、骨干、精英,也欢迎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员,突破思维局限,打破传统高学历人才观,实现高层次人才内部结构上的“双循环”。

激活人才流动活力实现输入输出“双循环”

2019年,在最新发布的《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中,肯定人才自由流动重要性,且鼓励人才前往基层和偏远地区进行锻炼。对于河北省而言,需要以《意见》为导向,纵观全局,深挖高层次人才内在潜能,鼓励“候鸟型”人才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内自由发展。

“候鸟型”人才是指那些像候鸟一样习惯“飞来飞去”的人才。他们会基于主观意识、行业发展趋势、各区域发展动态等由某一地区前往另一地区进行创新创业,成为移动的优质人力资源。对于河北省而言,应具有强烈的全局观,要求省内发达地区要加强对落后地区的人才支持,通过人才跨区域交流合作,让发达地区的高精尖“候鸟型”人才飞向其他地区,成为驱动落后地区的内在引擎,让出现在落后地区的“实干家”成为发达地区的推动者。如此一来,赋予全省各地区更多推动力量,从实践角度出发,力求让高层次人才真正成为河北发展的“加速器”。

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河北的高层次人才发展要结合河北本省实际,内外结合,统筹兼顾,抓住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环节,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加大人才对外开放力度,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开创“人人成才、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实现高层次人才发展国内外同相互驱、同频共振。河北省要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厚植人才发展沃土、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激活人才流動活力,努力打造具有河北特色的人才发展高地。

(河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司晓琨.河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方案设计[D].河北省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2016.

[2]史剑红.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做法与经验[D].[1]上海市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2020.

[3]孙鑫.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主导产业优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 2018.

[4]郝荣峰.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5]户艳领.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及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猜你喜欢

双循环河北河北省
中国削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内外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梁丛
孙婷婷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河北省商务厅原巡视员仲继安涉嫌受贿被逮捕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双循环”备课是创新备课途径的飞跃
The Shortage of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