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高校(高职)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现状与趋势研究
——基于第四届和第五届获奖数据的分析

2022-04-11王涛涛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一等奖青年教师广东

王涛涛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竞赛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广大高校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掌握现代教学方法的热情,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根据《关于2011—2015年劳动竞赛规划》和《2016—2020年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等文件精神,从2012年起,每两年一届,分别举办了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为了进一步提升广东省高校广大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选拔出优秀选手,广东省也分别进行了五届省级比赛(遴选赛),高职院校比赛前三届是和本科组一起参加比赛,从第四届开始单独分离出来,首次在赛项中加入教学绝活比拼环节。本文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第四届和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奖名单作品进行数据分析,[1]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对每项获奖作品的不同类型的高职(高专) 及所在区域等进行搜集、整理、归类、比较,希望从这一渠道管窥广东省高职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1 赛项基本情况

第四届和第五届高职院校比赛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省教科文卫工会具体承办。教学大赛覆盖高职教育所有专业分为文科综合、理工综合两个竞赛组,比赛分为网络初赛、现场决赛和现场总决赛三个阶段。

网络初赛:每位参赛选手必须提供一门任教课的课程设计及其10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课件和相关教学资源。现场决赛:现场决赛包括说课和教学绝活展示。其中,教学绝活是广东特有的比赛项目,有助于进一步彰显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激发青年教师的创造力,更加专注于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在高职院校内形成刻苦钻研、以生为本的教学氛围,反映职业院校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教学绝活的主题、内容和形式均由选手自定。总决赛:总决赛包含教学绝活展示和主题演讲两个环节。

2 获奖院校分析

截至2019 年12 月,广东省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87 所,其中公办62 所,占比71.26%;民办25 所, 占比28.74%; 国家双高校14 所(2019年),国家优质校14所(2019年),国家示范与骨干校(2006 年和2010 年) 11 所,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2016年) 18所,广东省级示范校院校25所(2012至2013年)。合计省级以上各种荣誉院校29 所(其中民办院校1 所),普通院校58所。[2]第四届和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奖总数见图1。

图1 两届比赛获奖数

2.1 第四届广东高校(高职)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奖分布

第四届参加比赛的87个院校的531名青年教师入围网络评选,现场决赛等环节共产生一等奖45 名、二等奖90 名、三等奖133 名,合计268名,获奖院校63个,具体对比见图2,其中进入决赛环节院校49 个,获得一等奖的有23 个。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冠军分别由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获得。

图2 获奖院校总数和未获奖院校对比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文件,本文汇总统计了得奖前10 名的院校,我们可以看到10 所院校均为公办院校(详见表1),其中5所国家2019年公布的 “双高院校”,1 所2019 年公布的 “国家优质校”,1 所2016 年广东省教育厅立项的“一流高职院校”,2所2013年广东省教育厅立项的“省级示范校”,1所普通公办高职院校。民办高职院校获奖前10名的情况参见表2。

表1 前10名获奖的院校

表2 前10名民办院校获奖情况

民办院校占全省高职院校的1/4,但是只有15个学校获奖,获奖总数只有50个,占获奖总数的18.66%,与院校比例不太合适,未获奖还有10个学校,占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的11.49%。与前10名获奖院校相比,一等奖只获得了4个,占前10名院校获奖一等奖总数的12.50%, 二等奖占比60.00%;三等奖没有差距;获奖总数占比53.66%。

2019年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197 个,其中广东14 个,有5所双高建设院校,9所专业群建设院校,“双高院校” 代表我省高职院校建设的最高水平,其获奖情况详见表3。

表3 14所双高院校获奖情况

2.2 第五届广东高校(高职)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奖分布

第五届大赛有674名青年教师入围网络评选,现场决赛产生一等奖45名、二等奖90名、三等奖204名,合计339名,其中获奖院校64个,其中进入决赛环节院校44个,进入一等奖的有22个。其中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冠军分别由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和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获得。

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到,有23所院校没有获奖,相较于第四届24所变化不大。

图3 获奖院校总数和未获奖院校对比

根据省教育厅公布的文件,汇总统计了得奖前10名的院校,具体见表4。可以看到10所院校全部都是公办院校(详见表4),其中6所是国家2019 年公布的 “双高建设院校”,1 所2016 年广东省教育厅立项的 “一流高职建设院校”,2 所2013年广东教育厅立项的“省级示范校”,1所民办高职院校,这次新上榜单的有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表4 获奖前10名的院校

获奖的民办院校见表5,合计有12个民办院校获奖,后5个学校并列第8名,都只获得1个三等奖,13个学校未获奖。民办院校占全省高职院校的1/4 强,但只有12 个学校获奖,比上届少3个;获奖总数37 个,比上届少13 个,占获奖总数的10.91%,比上届的18.66%减少了7.75%;未获奖的有13个学校,比上届增加3个;前10名获奖院校中一等奖只获得了6 个,比上届增加2个,二等奖2个,比上届15个退步13个,三等奖29个比上届25个多4个。其中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和广州南洋理工学院首次进入前三名。

表5 获奖的民办院校

占比为16.09%的双高院校碾压式地获奖,14所双高院校获奖情况见表6,其中获一等奖24个,占一等奖总数的48.00%;二等奖42 个,占二等奖总数的46.67%;三等奖55 个,占三等奖总数的26.96%;获奖总数占比35.69%。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首次进入前三名。

表6 14所双高院校获奖情况

3 获奖作品分析

3.1 获奖专业大类分析

第五届参赛作品一共分9 个小组,具体分组参见表7。第五届与第四届分组略有区别,一是医药卫生专业大类从第四届综合组单列出来,二是第四届中土木与交通小组改为第五届的土木建筑及其他组。

表7 教学大赛专业分组一栏表

从图4可以看到获奖作品数最多的是财经商贸大类占比14.55%,最少的是思想政治、土木与交通和教育与体育组均只占到7.84%的比例,由于奖项设置的问题,获奖比例越大,竞争越激烈。

图4 第四届268个作品获奖作品专业分组分布情况

从图5可以看到获奖作品数最多的是文化艺术及其他组占比14.75%,最少的是医药卫生组5.9%。

图5 第五届339个作品获奖作品专业分组分布情况

3.2 获奖区域分析

3.2.1 第四届获奖情况

从图6 我们可以看到,一等奖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缺珠海),非珠三角地区只有汕尾和茂名各一个,广州占比48.89%。

图6 第四届一等奖获奖地域分布图

从图7 我们可以看到,获奖主要分布广东省的18 个地市,云浮、潮州和梅州没有获奖队伍,其中广州占比48.89%,每个城市获奖总数比例分布具体参见表8。

表8 第四届各城市获奖占比

图7 第四届获奖作品区域分布图

3.2.2 第五届获奖情况

从图8 我们可以看到一等奖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城市(缺惠州和江门), 其中广州占比57.78%,非珠三角城市只有清远和河源。

图8 第五届获奖情况一等奖获奖地域分布

从图9 我们可以得出,作品主要分布广东省的15 个地市,比上一届减少3 个,湛江、阳江、揭阳、云浮、潮州和梅州没有获奖队伍,获奖总数比例分布具体参见表9。

图9 第五届获奖作品区域分布图

表9 第五届各城市获奖占比

4 讨论

4.1 院校之间获奖数量不平衡

第四届总获奖数是268 个,获奖院校63 个,校均获奖4.25个,获奖最多的院校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获奖12项,最少的院校只有1项;一等奖总数45 个,获奖院校23 个,校均获奖1.96,获奖最多的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有5 个,最少的院校只有1个。

第五届总获奖数是339 个,获奖院校64 个,校均获奖5 个,获奖最多的院校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获奖14项,最少的院校只有1项;一等奖总数45个,获奖院校22个,校均获奖2个,获奖最多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分别都是4 个,最少的院校只有1个。

随着学校和教师对本大赛日益重视,参赛规模越来越大,一是获奖总数绝对数值提高了71个;二是获奖院校校均获奖增加了1 个;三是一等奖校均均有小幅提升,趋向集中,由上届23个获奖院校降为22个。

4.2 获奖趋向集中

由以上分析可见获奖呈现越来越向公办、双高院校和珠三角地区集中的趋势。

(1) 向公办院校集中。第四届公办校获得41个一等奖,第五届获得39个一等奖,下降了2个;但是获奖总数从第四届218 个上升为第五届的302个;获奖比例由81.34%上升到89.09%。

(2) 向双高校集中。第四届双高校获得22个一等奖,第五届获得24 个一等奖,上升2 个;获奖总数从第四届93 个上升为第五届的121 个,获奖比例由34.70%上升到35.99%。

(3)向珠三角区域集中。第四届珠三角区域获得44个一等奖,第五届获得41个一等奖,下降3 个;获奖总数从第四届247 个上升为第五届的314个,获奖比例由92.16%上升到92.63%,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非珠三角区域影响力太弱。

4.3 民办院校和新办院校

第四届民办校获得4 个一等奖,第五届获得6 个一等奖,上升2 个,但是获奖总数从上届50个降为本届的37 个,所占比例由18.66%降为10.91%,影响力日趋减弱。

“十三五” 以来,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新办不少高职,但是新办院校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如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和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两届大赛均未获奖。

5 对策建议

5.1 优化课堂教学现代化环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青年教师要出成绩,出成果,课堂教学环境必须得到优化,伴随着新一轮基于信息化的教育创新和教育信息化2.0 带来的改革浪潮,各学校应该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更好地适应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需要,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应以智慧教室为抓手,建成 “互联网+教育” 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 “互联网+” 条件下课堂教学新模式,不断提升信息化条件下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14年就大规模启动了智慧校园建设,已形成独具特色智慧教学等形式。

5.2 制定完善激励青年教师参赛机制

5.2.1 完善教学激励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和谐氛围,调动广大青年教师积极性和创造力。完善各项教学工作奖励办法,丰富激励措施和手段,注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过程激励与结果激励相结合,例如此次教学大赛脱颖而出的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和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学校和学校董事会均重奖本届大赛中上午获奖选手,除了物质奖励之外,凡是获奖教师均获得 “优秀教师”“教学名师”“教书育人标兵”“优秀教学团队”等先进称号,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激励教师潜心育人,改革创新。

5.2.2 完善职称评聘机制

此外,放管服后,在职称评审上也有所倾斜,诸多院校已经把该比赛成绩作为充分条件列入职称评审条件。例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评审办法明确规定在国家级教学比赛中获二等奖以上,或在省级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均作为职称评审的充分条件,通过职称评审工作,以青年教师大赛为抓手建立向教学一线倾斜的职称评聘机制,可以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杠杆作用,让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从事一线教学工作,钻研课堂教学。

5.3 关注薄弱院校的青年教师发展

新办院校、非珠三角院校和民办院校,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相对来说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有待提升,例如新办高职由于办学历史短,大部分都是刚入校门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有待提升,非珠三角的高职院校,一直存在对优秀青年教师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为了深入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着力解决全省高职教育发展不平衡问,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一流高职院校结对帮扶计划的通知》精神,广东省2019年要求18所一流高职院校和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对口帮扶粤东西北有关院校,利用一流校的优势提高被帮扶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一年多来,被帮扶院校其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对口的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获奖数只有3 个,第五届获奖数上升到10个,有了质的提升。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个帮扶只是面对全省的18 所公办高职院校,但是占比28.7%的民办院校教师,尤其青年教师更需要有一流院校的对口支持和帮扶。

5.4 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功能

现在高职院校普遍设置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有些院校和人事处合署办公,无论如何,各个学校已经意识到了其重要性,广东高职院校“创新强校工程” 也明确把机构设置和常规开展作为学校一个考核要点,但是也有部分院校作为摆设,作为发展中心需要关注青年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升,尤其是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通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促进全体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强化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例如通过“教师沙龙” 等各种形式对广大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辅导,例如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通过举办多次针对活动,邀请有关专家,多次针对教师进行辅导,取得了第五届一等奖总数并列第一的好成绩。

5.5 做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规划

对青年教师要加强系统培养,使其熟悉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青年教师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研究、教学创新的能力,全面提升职业青年教师的整体执教水平,一是建立新教师入职培训,完善新教师培养体系,可以考虑从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采用专题报告、课堂观摩、教学点评、教案展评等形式全面提升教师能力;二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轮训。可以考虑采取分期分批举办培训班的方式,通过集中授课、专题讲座、典型报告、教学观摩等形式进行培训;三是项目培训可以考虑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实施,培训内容和培训过程注重实践操作与教学应用,注重中青年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提高。每期培训结束后,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对参加培训的青年教师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由人事部门备案,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职务聘任的依据之一,例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就颇有建树。

5.6 出台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上岗要求

教育信息化2.0 带来课堂教学革命,需要我们广大的青年教师迎头赶上,不能落后,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具备网络学习能力,能够通过网络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以评价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教育综合改革,以更加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可以出台有关政策文件,出台教师教学能力上岗要求,引导要求广大的青年教师研究教学,钻研教学,例如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出台《学院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认定方案》要求教师具备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政策知识,具有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相关意识,不通过的教师将不能再上讲台,通过政策文件要求青年教师研究教学,注意教学创意,能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5.7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赛

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 的作用,根据省高职青年大赛的要求,积极办好学校办赛,一是遴选参加省赛的优秀选手,二是通过校赛进一步引导好青年教师钻研教学,使参赛青年教师更好的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以赛强技,以技促改,以改提质;竞赛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组织获奖青年教师分享参赛经验和作品,开展教学交流,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形成以赛促教、以强带弱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提高教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客观上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例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鼓励广大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学校为广大教师搭建起坚实的成长平台,成绩取得在于,近年来实施“挤‘水课’,育‘金课’” 工程,持续深化 “三教改革” 的深厚积淀。

5.8 做好物质各种保障措施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场教学比赛进行下来,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例如青年教师大赛需要在各学校展示作品,那就需要学校网络中心等机构大力支持帮助参赛教师建设网站,比如,第五届广东高校(高职) 青年教师教学大赛需要提交两段总长20分钟的教学录像,作为专任教师可能需要教育技术中心配合拍摄等,期间反复演练,反复拍摄,这都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再比如,现场决赛环节的教学绝活环节,需要大量的教具,作为一个专任老师可能无法及时准备齐全,可能需要实训老师配合支持。青年教师大赛是个人比赛,实际上又是一个“团队比赛”,离不开大家的支持与配合,以及充分的物质保障,例如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在备赛和比赛期间,成立多个后勤保障小组,全方位保障青年教师参赛。

6 结语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未来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青年教师大赛是抓手,只有始终坚持正确的办赛方向,才能引导青年教师回归课堂教学、注重协作教研、解决教学难题,青年教师大赛是杠杆,通过大赛的举办,撬动职业院校教师关注职教发展、推进教学创新、服务学生成长,例如总决赛环节,全国76万人次在观看学习交流提高,为全国奉献了广东智慧和广东方案,青年教师比赛是推力,只有持续完善赛事的管理机制,才能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师资培养、彰显育人成效。

猜你喜欢

一等奖青年教师广东
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部分)(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及一等奖)
“可怕”的一等奖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广东舆情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