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生物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评《农业概论》
2022-04-11赵燕英李艳艳
殷 实,赵燕英,李艳艳
(西南民族大学 生物技术教研室,成都 610041)
高等农业院校生物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评《农业概论》
殷 实,赵燕英,李艳艳
(西南民族大学 生物技术教研室,成都 610041)
生物学是当今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其是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本质和生活规律的科学,又称生命科学,研究范畴主要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育规律、生物的物质与能量代谢、遗传变异和进化、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16世纪以前,人类对生物学的认识主要着重于在生产和医疗中的应用,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科学体系,但为生命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时期的成果主要有:记载人体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的《内经》;总结我国古代对植物人工选择、人工杂交、嫁接和定向培育的《齐民要术》;对动植物做详细分类的《本草纲目》及亚里士多德在对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专题性的研究后所写的《动物志》等。发展至今,对于生物学的传播,我国会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用不同的方法,随着现代物理学、化学、数学、计算机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快速发展,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也产生巨大的变革,生命科学已从静态的、定性描述性学科向动态的、精确定量学科转化。把化学和物理学的观念、理论和实验手段引入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早于17—l8世纪,生物学家就尝试用物理和化学规律来解释生命现象。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革新,生物教学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新的形势在体现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较大的提高,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培养全面型、高素质的学生。而生物课程理念和内容的更新,也需要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要由应试教育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法,转变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由此,教师要从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结合实际生活,调动学习积极性3个方面入手。
教学中总的要求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科学素质。以《农业概论(第三版)》为例,这部教材就分4个部分,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介绍了农业全貌,其从农业与人类社会、自然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介绍农业在自然至社会大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第1—第4章);从农业、农村各部门之间的物质联系和社会经济关系等方面分析、介绍农业及农村内部结构的整体性;从世界农业发展史、世界农区分布等方面分析、介绍世界农业总貌(第5—第6章)从中国农业发展史、农业资源与区划及各主要生产部门等方面分析、介绍中国农业的现状(第7—第15章);同时也分析了农业科技革命在农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及其前景(第16、第17章)。整体上适应教材建设利用信息技术的趋势来推动该学科教学方式、手段、技术等多方面的变革与创新,具有理论内容科学性、保持教材鲜活性和可读性、表述与数据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同时,还具有系统性、基础性、权威性等特点,使学生能够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并了解现代生物科学主要的新成就与发展趋势,在这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使用仪器、用具、药品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习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等,并且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正确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生物体和生命现象,逐步形成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学会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以此得出正确的结论。让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并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生物体和生物界。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的统一,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通过教学使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态学观点,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并在此基础上融合生物知识的趣味、思考的乐趣、情绪体验这3方面的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其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西南民族大学教育教学革项目(2021YB74,以学生为中心的《发育生物学》新型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