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大数据智慧平台在汽车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探讨
2022-04-11杨贤玉
杨贤玉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州 545007)
0 引言
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新跨越,面对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的新常态,面对互联网与汽车融合催生的新模式、新业态,面对5G 的拓展应用要求,国内各汽车主机厂都致力于如何缩短研发周期,实现产品快速迭代。如何控制整车成本和研发成本,如何提升新产品的质量,满足日益苛刻的用户需求。
创新创造、跨界应用以及用户体验,使得汽车开发过程中产品数据的数量级急剧攀升,各开发环节的信息交互及流通的需求快速增长,汽车制造业开始重视产品开发过程中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但智能化、集成化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及发展方兴未艾。
本文将以S 公司项目管理系统开发及实施为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项目管理系统在汽车制造企业中的优势,给出解决项目管理系统应用的措施和办法,为企业实现智能化、网联化管理提供参考和帮助,对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项目管理现状
近年来,S 公司每年研发的新车型超过100 个,涉及全新、大改、中期改进以及产品延续性提升等类型。这些车型的研发信息量大,项目开发周期复杂,存在以下问题。
1.1 工作无标准
虽然有研发流程,但缺乏完整的、规范的工作表单,各个项目开发团队根据管理特性,自行管理。工作质量参差不齐,交付物一致性差,依赖员工的经验。部分业务有EXCEL 或PPT 模板,无系统做标准化约束。
1.2 信息文件丢失
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文件、文档、数据和信息,无统一的存放载体。部分存放于公共文件夹下,有泄密的风险;部分存放于个人电脑或文件夹,随着人员流动,信息丢失;部分未及时归档整理,后期查找需要大量的工作量。
1.3 数据无关联,信息难以共享
数据和信息无系统归档整理,项目重大信息无法实时自动汇总通告给对应级别的人员,需要手工汇总,定期发布信息,耗费大量的沟通成本。开发过程中的各个交付物及质量问题,无法关联,需要手工匹配。
2 项目管理大数据智慧平台及研发流程简介
2.1 项目管理大数据智慧平台
项目管理大数据智慧平台是建立在现有的开发流程基础上,以网络为媒介,由系统开发供应商根据汽车行业的产品研发运作模式开发的项目管理系统,将满足研发团队中不同成员的使用需求。
数据平台需包含项目信息、组织机构、主计划、交付物管理、零件开发跟踪、样车制造以及项目文件夹等项目开发的主要模块。各模块间设置关联,数据平台与其他系统设置数据关联,便于后期实现数据自动流通。
2.2 新产品研发流程简介
汽车新产品开发一般经历架构开发——需求制定——造型设计——设计开发——制造工程——销售等阶段,项目管理工作贯穿全生命周期。可发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广泛,数据量大,信息迭代更新快,因此可借助系统实现开发工作智能化、集成化(图1)。
图1 新产品开发流程
3 项目管理大数据智慧平台的开发
3.1 系统需求梳理及供应商定点
系统开发需求是项目范围界定、项目实施的基础,是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项目管理大数据智慧平台开发一经立项,公司立即召开启动会,任命项目经理,明确项目计划和范围,成立项目组织机构。
经项目组研究讨论,项目管理大数据智慧平台包含项目主计划、项目交付物、项目组织机构、零件开发跟踪、样车制造、项目信息以及研发数据等关键的项目管理模块。每个模块的需求负责人由对应业务领域专家担任,充分考虑业务操作便捷性和数据管理智能化,建立起完整的可实施的功能框架。
同时,与实际应用群体讨论,研讨需求细节,锁定初版需求V0。初版需求V0 锁定后,再次与应用群体确认,并签字发布预发布版需求V1。需求梳理及锁定的过程中,程序工程师全程参与,从系统开发的技术角度给予建议,推荐最优方案。
预发布版系统需求确定后,由项目经理编制产品零部件开发要求书SOR(Statement of Requirements)发布至采购部门,进行招标。根据系统需求,除了考虑体系内的系统开发供应商,还应关注国内外的系统开发行业动态,寻求最合适的供应商,并对入围供应商进行技术评价。
经过报价、商务谈判,综合考虑技术能力及价格,最终定点系统供应商。在需求洽谈时,应与系统供应商当面交流,减少沟通歧义,实现高效沟通。与系统供应商充分沟通后,锁定终版需求V2。详细设计工作将根据终版需求V2 拉开序幕。
3.2 系统详细设计
定点的系统供应商基于终版需求V2,制定开发计划,包含界面搭建、系统测试、问题整改、系统上线、迭代优化和验收等主要节点。并根据各个模块需求的复杂程度,分别制定合适的开发计划。例如零件开发跟踪模块,功能逻辑复杂,数据量大,可分阶段开发,测试上线。
前端界面搭建,除了考虑美观、风格协调外,最重要的是将终版需求V2 合理的布置在系统界面中,使其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体验。系统供应商一般会制作几个demo(样件)界面,结合可以实现的功能进行沟通,项目开发团队共同决策,选定前端界面。界面选定后,供应商进行后台程序编写,最终在测试环境发布。
每个阶段的系统测试一般分为2~3 轮。项目开发团队接到供应商的测试需求后,首先由主负责的专家测试,查找出操作不友好,或不满足终版需求V2 的问题,以问题清单的形式反馈至系统供应商进行整改。
系统供应商整改后,专家符合问题处理有效后,将组织业务操作群体进行第二轮测试。实际业务的操作群体将根据自身的岗位特点、操作习惯及要求,提出优化建议。这些问题由专家逐一核查整理后,再次反馈给系统供应商。系统供应商接收问题并进行整改,直至所有问题都整改关闭。
测试环境中的问题全部解决后,系统供应商将功能布置到正式的网络环境中,正式上线。正式上线后,除了再次对需求进行验证,还需要验证系统与公司网络兼容的情况,以及在开放的环境下,同时面对上千名用户时,带宽及负载的问题。在正式环境下,哪怕是在测试环境下已反复验证,仍然会出问题。系统正式上线阶段,为高效沟通,真实了解运行情况,开发供应商应驻点支持。
正式上线使用所反馈的问题,开发供应商进行优化处理。这个阶段面对的用户群体较大,反馈的问题较多,有些问题可能是操作习惯改变导致的,也有些问题可能超出了正式需求V2的范围。为加快问题的解决,各模块专家需从收集的问题中进行逐一甄别,与问题提出人进行沟通,筛选出真正的问题,反馈至系统开发供应商。项目经理需要全局监控问题解决的状态及进度。
系统开发供应商对各模块专家筛选的问题进行优化,并经过问题提出人复核确认整改有效后,且满足合同中验收条件时,可申请验收,开发工作结束。
3.3 系统上线及运维
在系统上线前,系统开发团队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完成上线策划、系统管理规范和培训及宣传准备。
项目管理大数据智慧平台作为汽车新产品研发的重要工具,涉及项目开发的各个模块,涉及人员涵盖范围广。因此,项目经理需要根据现行开发项目的实际情况,与具体的新产品项目经理协商,分阶段上线,不建议一次性全部切换。但上线时间也不建议拉得过长,避免研发区域人员因项目上线时间不同,新旧系统来回切换。
为规范员工的操作,对各个模块如主计划、零件开发跟踪和样车制造等发布模板及填写要求。为提高系统的使用率、数据的准确性,制定《系统数据管理规范》,发布奖惩标准及规范,定期组织检查人员对系统中各个模块的数据进行检查。系统模板及管理规范的发布,从流程文件上对项目各个角色的使用做了定义,起到指导用户操作的作用,促进了项目管理大数据智慧平台的应用。
在系统上线前,需组织各区域系统协调员和关键用户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制作视频教学教材,发布在系统界面,方便用户查看。通过活动奖励、竞赛激励等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新系统的好感度,推动全民使用。
4 项目管理大数据智慧平台的应用及效果
通过逐步分阶段推进研发项目管理系统上线应用,对项目开发起到突出效果。
4.1 系统覆盖面广
100 多个整车开发项目相继在系统中进行开发和管理,涵盖研发人员4 000 余人。每天登录次数超过100 人次,信息更新超过75 条/天。
4.2 提升项目开发效率
项目管理系统的应用,智能填充数据和实时汇总统计,减少手工编写表格和手动统计汇总的工作,打通数据孤岛。团队内信息分级共享,减少相互推诿和沟通成本。项目管理系统着重应用于重点项目开发,当年40%重点项目的量产时间超越董事会目标。
4.3 建立大数据平台
智能有序建立交付物、项目开发周期和零件开发数据库,避免数据散乱、丢失的问题。剖析历年项目开发共性问题,不断优化项目开发能力。
5 系统开发关键项
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系统推广应用时,也遭遇到一些阻力。总结出下列经验和教训,为企业实现智能化网联化管理提供参考和帮助。
5.1 找准成熟的开发模型
选择成熟应用的开发平台,做适应性调整,拒绝定制化开发。成熟应用的平台,可降低对系统开发供应商的依赖,而且系统的友好度好、开发周期短,便于快速迭代更新。
5.2 明确的用户需求
建立系统框架后,确定各个模块的实际用户,收集用户的需求和痛点,进行痛点原因分析及系统期望的分析。
不能期待由新的系统去改变员工的操作习惯,这将导致系统推广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因此,首先评估需求的必要性,建立标准模板,小范围试用后,推广到各个项目使用。工作实现标准化后,再将线下的操作转移至线上,实现电子化系统的推广应用。
5.3 系统上线应用策略提前布局
测试过程中的问题得以解决,不意味着能马上上线,需要提前策划上线的系列活动。与各个项目协商,按计划逐步上线。并且提前准备培训材料,安排培训及答疑。同时还需要定期收集使用者的意见,迭代更新系统。
6 结束语
项目管理大数据智慧平台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项目各开发环节的信息交互及流通的桥梁,是数据交互中心和业务智能管家。其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能降低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创建规范的体制,提高产品迭代的效率,为主机厂在“互联网+”时代,开发出更贴近用户需求的汽车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