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迁:吾师吴湖帆
2022-04-11万君超
□万君超
《云表奇峰》 吴湖帆
对于这一点,王季迁在《吴湖帆先生与我》一文中写道:“记得我14岁那年,便对绘画发生了兴趣。最初给我启蒙的是外舅顾鹤逸(麟士)先生。他本身即是名满三吴的大画家,他的老家也就是以书画收藏著名的过云楼,因此我从小就有机会窥见了若干元明清的名画。等到进了东吴大学,研究绘画的兴趣却愈来愈高。有一天,在苏州护龙街一间裱画肆中,偶然见到吴湖帆先生的大作,其画面上笔墨之清润,结构之精妙,顿时吸引了我。当世而有这样高明的大手笔,我不禁心向往之。即向挚友潘博山先生打听,他当下表示夙所熟识,便欣然陪我去上海嵩山路拜见了湖帆先生。当时湖帆先生态度极其亲切,他索看了我的习作,便连连点头,认为我的笔路和他有几分相近,即破例地录为弟子,其时吴先生还没有收过学生,我是‘开山门’第一个。”师生结缘,冥冥之中似乎前世已定。
拜师后,吴湖帆并不教王季迁绘画,而是让他赏画。吴先生作画和赏画讲究神韵和画家个人的综合素养。王季迁在文章中写道:“平日,吾师不教人作画的,只教人看画而已。由于他已成了大名,国内各藏家收到什么名迹,多数会携件来谒请鉴定,他每次看都非常仔细周详,有时把它挂在壁上,向我一一指示要点,并共同斟酌。这样我得以追随几席,诚属获益匪浅。”
王季迁来,易陆包山《消夏湾图》卷去。季迁为文恪(王鏊)后人,此卷当日包山为文恪作也,故归之。 ——1933年4月18日
晚季迁来,出示其夫人郑元素所临花卉卷,雄迈似丈夫气。真巾帼奇才,今年才廿六岁,将来定许未可限量。季迁闻之,亦大得意。又还余王石谷《秋山晓行图》轴,复假董文敏《画禅室小景》册去。 ——1937年3月3日
王季迁在《吴湖帆先生与我》一文中写道:“吾师的性格,外表冲和温雅,带些外圆内方。平日总是满面春风地微笑,意态那么蔼然,对朋友无非是全真挚的情感作用,而不在乎利害关系,从来没有见到他老人家为了金钱的事,而与人做过分毫必较的争执,好像什么都是有话好说。”但吴湖帆这位“平日总是满面春风地微笑”的老师,某次因一事对王季迁勃然大怒,严责痛骂。1938年2月23日,吴湖帆在外应酬回家,发现壁上悬挂的一幅倪云林画轴不见了,急忙询问家人,知是王季迁自行取去。他马上打电话让王季迁立即送来。
吴在第二天的日记中记道:“午前季迁来,被余大骂一顿。不告取物,索必取归了事。季迁接近浮滑,遇事轻率取巧而不负责任,故迫令取归。以儆其藐视事端也。余素不轻易骂人,且小节不拘,此次因其胆大太妄,故特别训之,然余自恨平日太纵爱之也。”吴湖帆不轻易与人翻脸,他此次或许觉得平时对王太过“纵爱”而致其养成某些习气,所以狠狠地训诫。
吴湖帆不仅仅教王季迁鉴画买画,还让其与徐邦达一起参与全国美术展览会、上海市文物展览会、北京故宫博物院赴伦敦举办“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等的评选和审查工作。参与过程中,王季迁不仅结识了一批国内外著名的鉴藏家和学者,还鉴赏到了故宫的5000余幅传世书画。当年同为故宫赴伦敦展审察委员的陈定山后来回忆道:“(庞莱臣)鉴别唐、宋,颇有成见,年齿又最高,故偶有异议,先欲折服此老,必列举若干书画著录,而能历数家珍者,始能使之颔首。此事以王季迁、徐邦达为最擅,二人时皆年少,并出吴湖帆门下,但鉴赏书画则胜其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