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小楷技法(三十四)
2022-04-11刘小晴
□ 刘小晴
二、小楷贯势的具体方法
小楷字形孤立,虽不相连属,但也要讲究行气。小楷的行气主要通过笔势和体势来完成。狭义的笔势,就是研究每个字中点画与点画之间内在联系的方法。楷书主要的贯势方法是度法。所谓度法,即清代《玉燕楼书法》中所云:“一画方竞,即从空际飞度二画,勿使笔势停住,所谓形现于末画之先,神流于既画之后也。”意思是说,当一画写好回锋收笔时,笔锋在离纸面极低的空中作一快速的联系动作,使其锋势与下一笔发笔逆入时的锋势呼应。这种隔笔取势、空际用笔的方法,虽盘纡于虚、不见运行轨迹,却有因势利导、暗度陈仓之妙。度法关键在一个“逆”字,发笔时逆则笔有来历,行笔时逆则笔中有物,收笔时逆则笔有回顾,逆则前呼后应、左顾右盼、上下连属,虽笔断而意连,实形离而势贯。小楷收笔时,除出锋之笔外,皆藏锋作收势,此时最关紧要,凡势欲向下,当作意于上,凡势欲向右,当作意于左,使其势从画中贯,从大处从容来,向大处从容去,虽藏锋遏势,却气足神完。王羲之小楷,锋藏画中,力出字外,暗中贯势,最是耐人寻味。¬
书写小楷,在收笔时偶然因笔势往来,于不经意处带出一缕墨痕,使其与下一笔锋势遥相呼应。这种笔法在书法术语中又称“牵丝”,楷书中运用得好可增添笔意的流动感,但小楷笔意贵在势从内出,以不露痕迹为上,故牵丝偶一为之尚可,不可多用,多用则意不持重。¬
《乐毅论》(局部)拓片 东晋.王羲之
书写小楷,在收笔时偶尔折锋回笔,露出锋芒,使其与下一笔的发笔相顾盼。这种笔法谓之折锋。小楷发笔时,则于笔势逆入时偶然露出一个芒角,此谓“搭锋”,是一种很微妙的用笔方法。北宋张即之、米芾二人小楷最善此法,折搭得好,则字有精神。¬
书写小楷,要精于使转。转有二法,一在字内,即转折之转;二在字外,即使转之转。所谓使转,即用腕法于空中作势,联络点画,使其笔意相贯。故作小楷,关键处笔势要圆、腕法要活,是一种无形的使转。试观“威”字,点画之间,盘纡于虚,虽无迹可寻,但笔意连属,神气相贯。一支笔在手腕中处处兜得转,这种笔法在书法术语中又称“卷法”。蒋和《书法正宗》中说:“卷者,笔笔相生,意思连属,势如卷出,盖力到笔到,旋转如打圆圈也,知卷则字无不一气贯注。”初学者练习此法,可从草书中探消息,草书以使转为形质,盘纡于实,有迹可循,此法运用纯熟,方知卷法之妙。宋倪思《评书》中说:“楷法贵于端重,又要飘逸,故难二全。”字要写得飘逸,只有平日于窗下将度、卷二法熟练地掌握才能笔势自生,笔势既生则作楷之时,腕不停笔,笔不离纸,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有不可阻遏之势。¬
书写小楷时,还有一种趣长笔短的取势方法,即应开者多合、应伸者多缩、应长者多短、留不尽之情、敛有余之态。这种笔法在书法中又称“留法”。能留得住笔,不尽展其势,而采用敛蓄的方法则势愈敛愈足、气愈蓄愈厚,可产生奇特效果,钟繇、颜真卿、黄道周最善此法。明宋曹《书法约言》中说:“鲁公所谓趣长笔短,常使意势有余,字外之奇言不能尽。”这种取势方法,给人一种蕴藉、朴茂、含蓄的艺术感受。¬ 其实,楷书与草书虽形态大相径庭,但锋势却一脉相承。楷书盘纡于虚,草书盘纡于实,真书静中寓动,血脉贯通,放之便是行草,行草动中寓静,动必有法,整之便是真楷,故学书者当一以贯之。¬
小楷取势的第二种方法是体势。所谓体势,是因结体姿态上的变化而产生的笔势,也是行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书写小楷,结字最忌平直相似、大小一等。势的变化有向势、背势、开势、合势、平势、斜势、奇势等。王羲之的小楷“状若断而还连,势如斜而反正”,故体势洞达,字姿生动,毫无板滞之状。¬
小楷要富有行气,关键在每个字的最后一笔,一个字的结束意味着下一个字的开始,是承上启下的转捩之处。“真则字终而意不终”,意不终者,即指态有余势之谓。故善取势者往往争此一笔,或藏锋遏势,或露锋出势,使其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递相映带,则行气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