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过庭《书谱》书学理论与写法分析(二十二)

2022-04-11

老年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书谱结字收笔

□ 杨 勇

(二)结构

草书通过笔画的省略、变形及笔画间的连带和替代等方式,改变了楷书中的笔画顺序和结构形态,故分析草书的形体构造,关键是了解其结字规律。草书有约定俗成的写法,学习草书还须对草法进行记忆。本节主要从结字规律、偏旁部首举例、形近字辨析三个方面对《书谱》进行解析。

1.结字规律

草书点画简略,为形体结构的变化提供了空间。正如宋姜夔《续书谱》所云:“草书之体,如人坐卧行立。揖逊忿争,乘舟跃马,歌舞擗踊,一切变态,非苟然者。又一字之体,率有多变。有起有应,如此起者,当如此应,各有义理。”书写时要注重字间点画的连带呼应,并合于用笔使转之理,不然点画结构就会显得散乱无章。笔势的连续转换形成了字势。草书特别重视“字势”,或称“体势”。可以说,如何“取势”是草书结构的关键。单个字之间是靠每一个点画及其点画之间具有张力的组合来实现的。由于落笔较快,在调整笔尖后,其运行稍缓,而到收笔处又以“取势”或“蓄势”的动作引向下一个笔画。上一笔画的收笔与下一笔画的起笔不是机械地摆布,而是跳跃式地充满弹性的连接。

学习《书谱》,要体会每个字在结构上的“因势结字”,笔画与笔画之间有一股无形的张力控制。下面我们从奇正、开合、错落、对比、呼应、取势6个方面分析《书谱》的结字规律。

(1)奇正

孙过庭《书谱》中独立结构的字,大都以平正为主。这里所说的平正,只是相对于欹侧而言,并非如楷书那样四平八稳。当然,为了变化的需要,有些字通过改变重心使之在平正中不显板滞。这些字重心的略微倾斜,是在保持总体平稳前提下的一点摇曳,使结体生动。

这些“以奇为用”的字,在“奇”的营造上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改变字势。这种改变主要靠上下部件之间欹侧的手法。如“安”“背”等字的极力上扬之势;“实”“尝”等字下半部分的极力下探之势。二是通过左右部件对字中轴线的偏离,如“摹”“类”“尊”“古”“优”“者”“闻”“南”等字,下半部分都明显偏离字的中轴线。“变”字中间部分伸向右边,接下来的撇画又将字的重心拉回左边;“尝”字中间部分探向左边,接下来代表“口”和“旨”的部分又将字的重心拉回来,如此“负负得正”,字的重心还是稳的。但正是这左“伸”右“探”,以动求奇,使这些字显得非常活泼。“真”字的结字方法与“变”“尝”二字类似。“答”“其”“无”“言”等字类似,下半部分都是向右极力下探。

(2)开合

开合,即笔画或部件之间的收放关系,主要是控制点画或部件之间的主次关系,从而造成单字点画或部件之间的取势对比。收,主要是约束大部分点画或部件,使之含而不发,甚至某些习惯上应该伸展的点画也使之收缩,目的是使放的点画更明显、更突出。放,则是使少数主笔尽量伸展,占领更多空间。开合是打破均衡的一种常用手段,有时候是为了营造一种好的姿态,有时候是为了表现张力感或内敛感。

《书谱》中的“叹”“难”“留”“道”“劣”“当”“常”“薄”等字,大都通过上半部分在横向上的充分展开和下半部分的收紧形成开合之势,一收一放间,整个字就有了节奏起伏。

猜你喜欢

书谱结字收笔
苕溪诗蜀素帖技法精讲(九)
第二讲 基本笔画写法
简论启功的书法教育成就
摘《书谱》孙过庭句
隶书“接笔”论
临帖孙过庭《书谱》
临帖孙过庭《书谱》
软硬兼施(二)
徐州《从事墓志》书法艺术研究
一字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