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术后胆汁漏21例处理体会
2022-04-11崔露杰
崔露杰
摘要:目的:评估肝胆胰手术之后出现胆汁漏的原因及相关问题,并深入分析其发生原因,找到适当的预防方式和治疗的措施。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来分析所治疗的肝胆胰手术之后出现胆汁漏21例,并整理其手术之后的体会。结果:在这21例肝胆胰术后胆汁漏患者中均顺利完成了手术并痊愈;治疗后,患者对于满意度有大幅度提升。结论:术后胆汁漏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肝断面管道组织结扎不可靠,各种类型的肝外胆管损伤,胆囊管处理不满意,T管旁或针眼漏胆汁,胆肠吻合不完善等。只有加强肝胆胰手术中的精细操作,才能有效预防术后胆汁漏。
关键词:肝胆胰;手术;胆汁漏;处理体会
在现阶段的临床上,胆汁漏为肝胆术后最普遍且重大并发症一种,发病率达0.51%到2.4%之间,如胆汁漏可引起胆源性腹膜炎,病逝率可达28.6%,但如处置不适时或不恰当则病人会存在生存风险,并由此引发了医疗争议。基于此,本研究共选取了21例胆汁漏病例并对其成因和预防措施加以了研究,并根据医学文献,分析了胆汁漏的常见因素和预防办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利用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1例肝胆胰术后胆汁漏,其中有9例女性患者,12例男性患者。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2 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年龄为43.3岁。
1.2方法
最开始应采用保守治疗,如果患者腹腔引流管还没有拔除,则应继续给予胆汁引流,引流要保证畅通,禁食,并给予抗炎预防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如果患者已经拔除引流管,则应穿刺再次放置引流管,早期给予负压引流,在患者病情改善,引流量减少之后,则给予常规引流。
21例胆汁漏患者全部采取非手术治疗方式。其中8例患者采用持续低负压吸引以及腹腔引流相结合治疗。5例患者实施生长抑素、持续低负压吸引以及腹腔引流相结合治疗。7例患者给予置管引流或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1例患者T管窦道给予置管。患者原腹腔引流管保持畅通,并给予肠外营养、禁食、有效抗菌素等密切观察患者腹部体征。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愈率的具体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对于护理满意度的具体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使用( ±s)表示,并利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 表示,经X2检验,以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为标准。
2、结果
2.1全部患者治疗情况
全部患者均住院2-5周,均痊愈出院,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全部患者均治愈,临床治愈率为100%。但是患者的临床治愈时间却存在一定差异,4周治愈的患者16例( 76.2% ) ,5周治愈的患者3例(14.3% ),6周治愈的患者1例(4.7% )。
2.2患者治疗前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3、讨论
3.1肝胆胰手术之后出现肝胆漏的原因
1、手术操作失误。胆管受损除与手术视野、麻醉状况、解剖变异及病理因素有关外,还可能与医务人员手术操作不当或对自身手术技术过度自信有关。(1)医务人员可能必备的临床手术经验不足,在未完全看清楚胆囊三角的情况下,继续实施胆囊切除手术。在胆囊不能切除情况下,仍继续采取常规手术方法给予处理。(2)个别医务人员为使手术速度加快,可能手术操作中不够谨慎,致使手术操作失误。如果胆囊管的残端预留较短或结扎线出现脱落等。使用小切口手术造成手术视野狭窄,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大手术操作技术的难度。2、胆管未结扎或结扎不牢固。对于严重肝破裂伤的患者在手术中如果追求迅速有效的止血效果,却疏忽对胆管损伤情况,处理不当。对较深的裂伤采用单纯缝合,导致较大的胆管未能进行结扎或结扎不够牢固。
3.2胆汁漏的预防
肝胆切除术后的病人胆管损伤后引起的胆漏是最为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在临床治疗上我们应针对胆汁漏出现的主要原因,予以合理的防治与处置措施。(1)认真学习局部解剖知识,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充分暴露手术治疗部位,动作细致轻柔,术时出现可疑迷走胆管予以结扎,尽量减少创面出血,可更好地防止术后发生胆漏。(2)胆囊空肠吻合时,吻合口的大小、张力及是否畅通是确定整体手术治疗失败的关键问题。(3)传统外科书中,T型引流管一般是在术后12到14天拔出,在现代临床应用上自行拔管日期也相应延长,拔管前在用x线经T管行胆道造影,检查胆总管下端有无狭窄与结石,且一般患者出院前就已经夹闭T管了,因此造影没有问题就可以直接进行拔管处理。拔管后应考虑是不是有胆汁外漏引起的腹膜炎等问题,及时处置。在医学临床上拔除T型管时有较多争论,应该考虑病人的临床治疗状况后再作选择。
3.3分析非手术治疗的胆汁漏
近年来,由于非手术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改善,且具有无创和微创的特点,胆漏的治疗策略发生了根本变化。胆漏发生后,不要急于在近期内再行手术,因此时局部炎症较重,手术可加重病情并致修复手术失败。我们认为此时可考虑选择无创和微创治疗。因其具有操作简易、创伤性小、成功率高、入路合理、缩短治疗时间、可尽量避免再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低等优点;特别对高龄﹑病重者更为合适。大部分胆漏只要确认引流是充分的和通畅的,及时解除漏口远端的胆道梗阻,胆汁的漏出会停止而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经过分析了所治疗的21例肝胆胰术后胆汁漏病人的诊治情况与结果,并深入研究了肝胆胰术后出现胆汁漏的主要病因、对胆囊切除后胆汁漏的防治、进行手术中胆汁漏实验的意义,及其对非手术治疗的胆汁漏的处置对策,并因此获得了更多的管理体会,为今后在处置肝胆胰术后胆汁漏病人时提出了更重要的管理方法,从而能够更有效改善肝胆胰术后胆汁漏病人的治疗率。
參考文献:
[1]杨雯雯,田宏伟,雷彩宁,宋绍明,靳川伟,景武堂,龚世怡,郭天康.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在腹腔镜肝胆胰外科手术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1,30(08):979-986.
[2]张亚辉,龚建平,苗春木.肝切除术后胆汁漏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18):2941-2944.
[3]王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汁漏的护理措施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08):1005-1007.
[4]石伟,刘东亮,季予江.ENBD治疗腹腔镜术后胆汁漏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8(0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