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政价值理性与拓展路径分析

2022-04-11盛发军

中国新通信 2022年3期
关键词:价值理性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政

【摘要】    在建构实施高校思政教育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的基础之上,高校应该基于课程思政的模式,把思政课程当做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把专业课程当做政治教育的次要渠道,进而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协同育人的效应。从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出发,对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的育人价值进行审视,能够发现当前音乐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和目标之间具备一定的差距,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师需要在理性的认知上和教法上,完善两个层面的着力点,如古人所言:“要做好工作,先要让工具锋利。”基于此本文结合“互联网+”背景,沿着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师视角,对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政价值理性和拓展路径进行探索和分析,借此完善和转变高校音乐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教育观念,并增强和推动高校音乐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音乐教育    课程思政    价值理性    拓展路径

虽然课程思政理念已经成为学科构建和学科教育之间的共同认知,且启发了教师对理论实践相融合的积极探索和研究,但教师对于课程思政新型理念、新型模式、新型教学方法、新型教学情况的认知和探索,还位于初级阶层,并没能获取到深层理论的认知,也没能获取到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所以,本文就围绕着课程思政的主题,通过理性的分析,对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政的价值和拓展进行深层分析。

一、概述高校音乐课程思政的内涵

2014年上海市委提出了课程思政,其目的就是为了把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包含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等渗透到各个学科的课程当中,从而潜移默化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行为动作,只有这样,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够实现。在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高校音乐课程思政教育的基础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教师需要充分注重音乐教育当中的“育人”目标,实现不同类别的目标培养,为社会提供全方位发展的优质化人才,与此同时,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师,还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音乐课程的内容联合起来,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此背景下,教师要重视课程教育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联系“互联网+”背景,践行“以德育和美育为关键”的教学过程[1]。

二、当前高校开展专业音乐教育时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音乐教育并没有融入思政方面的内容

专业化的音乐教育,指的是含有表演特性的音乐教育和师范性质的音乐教育,音乐专业的开展,其目的在于对高素质、高水平优秀人才的培养,促使专业音乐的工作内容得到顺利的开设,促进教育行业的进展。高校对音乐教育的开展,是为了养成全方位进展的优秀人才,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应该扩大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强化教学能力,与此同时还应该强调专业课的传授技能,重点触及音乐知识技巧,优化传统教学方式下的缺点[2]。基于此,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得到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在建设培养目标的时候,应该关注人才的培养。就如于润洋教授所说的那般,专业音乐教育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而不是音乐家的培养,基于培养人的基础,而不是基于培养专家的基础。思政教育的匮乏,就会加重对专业音乐教育进展的错误理解。

(二)专业音乐教师所持有的教育观念相对传统

对于高校来说,学生不仅仅要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还需要借助课程深化自身的道德素养。所以,在专业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学生的道德理念。虽然部分高校已经把课程思政教育添加到了音乐的课程当中,但在实际的讲授过程中,其教学质量依旧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究其原因,其一就在于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其二在于教师所采取的教学设计。其三在于教师创新理念的丢失,其四在于学校并未建设完整的课程思政专项体系。最后则在于学生学习过程里,团体思维和意识的缺乏。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时候,出现一些偏差。教师对陈旧教学设计的实践采取,并没有适应课程思政教育的革新。创新理念的丢失,导致教师不认可课程思政的教育过程。相关体系的不完整建设,使得课程思政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缺乏和互联网+背景下的联系,学生团队思维的匮乏,导致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提升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政价值理性,完善专业教师的教育理念

价值理性拥有四个比较突出的特性,即主体中心理性、目标理性、批判理性和构建理性。由此可见,提升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政价值理性,能够完善专业教师的教育理念,使教师根据价值理性的内涵和特征,借助高校專业教师对音乐教育课程思政所应该具有的价值理性进行解析,完成深层次强化音乐教育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针对性意义。

(一)立足于学生的中心作用,提升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政的价值理性

价值理性把人当做所有事物的根本和主题,坚持以人为中心就是一种理性,它和工具理性相互对立,把价值理性以人为中心的特征,加入到了高中音乐教育课程思政价值理性的认知当中[3]。而在添加的过程中,首要添加的内容,便是强化高校音乐教师以学生为根本的价值理性,这种理性要适应学生之后的专业成长和社会发展,而不是单一维度只迎合学生的专业要求,大学生如果缺乏一定的思想品行修养,那么再好的专业修养,都不能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人才。这就需要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充分结合音乐课程中的思政要素,挖掘音乐课程所蕴藏的思政要素,给予学生思想道德和专业技巧的共同培养和提升,这种课程思政教育既符合了“全人、全过程、全课程”的必然要求,更符合了音乐教育的价值理性。在立足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要提高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思政价值,理性对教师个人的综合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老师们都需要借助互联网+模式下的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二)在问题结构的基础上,提升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政的价值理性

价值理性会对人们进行提醒,它会告诉人们现有世界中的事物是不完备的,不要迎合现状,不要停下向前奔跑的脚步,要清醒地了解现实,积极地面对、探究和解析现实遇到的困难,用新问题和就问题的持续被发现和持续被解决来凌越现实,延展提升。如果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政是正确的,那么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就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从而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了解以往音乐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缺陷,由此所出现的困难,就能够在了解前提和缘由的情况下,对音乐教育模式、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准确性的分析。当然,对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接收,对音乐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试探,也是批判思维所促成的行为和思想。

(三)基于目的的明确性,提升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政的价值理性

教学目的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态度、安排、选择和效果,如同价值理性决定行为的合理性、目的性特征。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高校音乐教育一般是由音乐教师所进行开展和落实的,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完善自身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并认知到课程思政,并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增加和减少,也不是对课程制度的调整,而是一种策略,是高校在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里,展现思政教育进入教学过程中的策略。把提升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政的价值理性实施到倾向完成和更好地完成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4]。

(四)依托建构能力基础,提升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政的价值理性

依照价值理性的概念,价值理性对事物现状的评判,并非停滞在“是否”问答的层面上,其对事物现状评判的目的在于,无法迎合当前的现状,想要找寻一个比当前更好的状况,并建设出理想化的状况。所以,价值理性的制高点,是构建事物的新型模式,形成世界的新型秩序。就如“世界不会迎合人,人能够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转变世界”的名言。所以,提升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政的价值理性,需要实施到建构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政的创新教学方式的课程当中。而在实践的过程里,无论是教学层面的管理,还是专业学科层面的建设,都需要教师们进行积极的探索、踊跃地实践,并在不断整合和落实的过程里,获取相应的教学经历。

四、探寻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政拓展路径,强化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

高校落实课程思政是“全人、全过程、全课程”大背景下的实施政策,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核心内涵就是育人。两者的根本联系,主要彰显在任务和目的的一致性、方向和作用的共同性、内容和要求的融合性等层面。二者的差异偏向主要展现在内容、地位、特点和优势层面,对高校音乐教育类课程思政教育拓展路径的探究,是遵循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特征和优势,所运用拓展路径。

(一)音乐和理念的融合和相通

如果想要用“融合音乐和理念”的拓展路径,把课程思政融入课程当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和音乐起源、音乐制度、音乐鉴赏、音乐练习、表演锻炼、技巧领悟方面相关的音乐内容。专业的音乐教育是主要通道,思政教育则是引发共鸣的音乐,在预备课程和教授课程的过程里,教师需要全身心地把中华文明、音乐精髓、价值观念等思政要素融入其中,把中国的音乐元素当做荣誉,基于中国的音乐元素和西方的音乐元素区分开来,进而用“西方音乐为中国音乐所用”的视角,了解西方元素,接收西方元素。

(二)情感和理念的融合和相通

音乐自身就是情感和理念相互融合的审美性艺术,注重高校音乐教育对情理融通路径的采取,既注重态度上的形式采纳,又注重发挥形式效果的路径方法。根据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进行分析,情理交融的教学方式,是大学生最为倾向的思政教育方式。音乐教育里的情理交融,更能营造出生动的情境特征。所以,教师需要深层发掘音乐教育中所内含和蕴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符合时代发展的价值观念,并在教育的过程里,借此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标准,使大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全过程的时候,感受到情理交融所带来的优势,并从中获取到音乐教学过程里的思政内容。在情感融合的过程中,因为情感本身具有抽象性,面对这样的情况,借助“互联网+”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营造良好的气氛,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和具体的音乐理念相融合,让抽象化的情感变为具体可感的氛围,来帮助学生对此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感受。

(三)形象和理念的融合和相通

音乐是具象化的,而音乐所展示出来的具象化,来源于创作者的制造,也来源于欣赏者的“再次创作”。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在欣赏同一首歌曲的时候,会因为审美理念和趣味理念以及文化素养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形象观念。而高校音乐教育对形象和理念融通路径的强调,就在于对音乐教学过程的强调。教师需要借助课程思政的理念和感想,以及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方式,把音乐形象的审美理念和大学生思政价值的引导融合起来,让大学生受到形象和理念相互融合的影响,深化自身的音乐专业素养和思政修养[5]。

五、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对高校专业音乐教育的探讨

(一)掌握音乐学科特征,完善音乐课程思政协同

完善音乐课程思政的协同性,主要在于音乐学科自身的特征分析,掌握音乐学科特征是融合课程思政的前提。

1.时间性

音乐的时间性和一般时间的无终性不同,音乐有起始,有重点,因为人的意识而存留。当然,这是一种狭义性的看法。从广义的角度来说,音乐的艺术,一般会以时间为载体,内部包含创作音乐的时间、音乐流动的时间、音乐生成时间和音乐欣赏时间。时间性的特征,让音乐的感知受到了分解,人们在理解音乐的时候,会分段性的加工分析。掌握时间性特点,能够帮助教师清晰思政教育在音乐专业教育中的融入路径,还能够让学生在感知的过程里,提取思政教育的记憶。

2.空间性

所谓音乐的“空间性”,指的就是欣赏者在聆听音乐展示运动过程里所形成的一种表面状况。”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用一支笔来书写自己的情绪,绘画生动的情境。一首音乐作品,就像是含有浓厚情感的画卷,随着音乐的流动,画卷也会不断地延展,欣赏者能够从中理解音乐的结构美感。

只有掌握了音乐艺术的特性,才能够因地制宜地深化音乐课程思政教育,提高专业音乐教育过程里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能够增强学生对于思政理念的情绪感知体验。

(二)挖掘思政文化要素,落实践行课程思政理念

对音乐思政文化要素的挖掘,是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首要任务。革命音乐产生于抗战的背景之中,其音乐内容是精神的延续,思想的颂扬,行为的传唱,是对伟大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高校专业音乐教育对于革命音乐在专业教学和实践以及思想价值层面的引导应该给予更多的投入,并强化革命音乐专题系列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延展学生对革命音乐的感悟,拓宽学生对革命音乐的实践,聚集革命音乐的内涵,建设含有爱国主义情感的音乐创作制度。并使得高校专业音乐教育成为培养学生价值观念、人生观念和世界观念的关键课程,让学生在文化熏陶和音乐教育的过程里,了解专业音乐教育的明显特征。其中就可以借助互联网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利用平台蕴含的相关优秀文化,将挖掘出来的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育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蕴藏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过程、其民族精神、民族理想、民族思维、民族意识也都蕴藏在其中,高校音乐教育如果想要促进传统音乐的发展,教师就要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发掘音乐文化的内涵,借助音乐文化当中的思政要素,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提升学生的思政行为,推动学生的综合进展。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学科本身就蕴藏着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核心,而这种核心也是专业音乐教师发展课程思政的强大支撑力量,价值理性的提高,能够完善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在主体、问题、目的、建构的基础上,提升专业音乐教育的价值理性。拓展路径的探寻,能够有效强化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而在这个过程里,教师应该遵循音乐学科的艺术特性,结合“音理融合、情理融合、形理融合”的教學方式,对路径进行拓展,并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进行音乐学科的课程实践,而在实践的过程里,教师需要从现状出发,针对问题完善音乐课程思政。教师还需要在音乐课程中,挖掘彰显思政文化的要素,落实和践行课程思政的理念,由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纪俊娟.音乐教育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41(01):10-16.

[2]孙佳茵.高校音乐表演课的“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与实践[J].大众文艺,2021(03):187-188.

[3]杜沄.“课程思政,知行合一”——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路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0):109-110.

[4]刘潇.高校音乐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4):84-87.

[5]胡雅珂.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J].艺术评鉴,2021(11):121-124.

作者单位:盛发军    甘肃财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价值理性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
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
依法治国背景下法律批判之管见
基于MOOC的高校音乐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析流行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音乐教育与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学前儿童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