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致敏成分的分离纯化与评价方法

2022-04-11杨丽李丽李兆云杨兰芬杨琦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6期
关键词:安全性评价过敏中药

杨丽 李丽 李兆云 杨兰芬 杨琦

关键词:中药;过敏;成分分离;安全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R2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6--01

一、引言

中医药是我国长期对抗疾病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随着医疗体系的完善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及相关产业已在全球蓬勃发展[1]。目前,约有30多万个中医医疗机构已遍布全世界160多个国家或地区,行业年交易额近5000亿元,并以年10%-20%的速度递增。如今,中医药已成为世界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中医辩证论治与临床应用的重要工具。世界卫生组织也大力支持中医药,其价格比西药低且易获得,有望实现全民卫生保健的长期目标。当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从传统中药提取出关键活性成分青蒿素用于全新的疟疾疗法的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为中医药的挖掘和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服务全民健康的中药产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安全性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自1999年至2018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累计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368万份,其中每年收到超过23万份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告[2],仅次于抗微生物类药物,涉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免疫系统等全身脏器系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先后公布了76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其中有29期涉及32种中药的不良反应,其中有17种中药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较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病例报道。过敏反应是中药最常见的临床不良反应之一,而其临床前过敏性检测和致敏成分控制的关键技术没有得到解决,不但阻碍了新药的开发,也制约了已有品种的临床应用,已成为影响该行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及科学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

二、中药的分离纯化

在中药的提取和制备过程中移除致敏成分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最直接的方法,是提高药品质量和解决临床过敏反应发生的根本途径和关键任务。中药成分复杂,主要通过水提醇沉、醇提水沉或蒸馏工艺提取,操作简单粗糙,所得到的有效成分中掺杂了大量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的蛋白质、淀粉、鞣质、色素、树脂等杂质。因此,后期的分离纯化工艺至关重要,若不能除尽杂质将危害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如高速逆流色谱、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细胞膜色谱、大孔树脂吸附、超临界流体萃取、超滤膜分离、离心、透析等)存在操作繁琐、特异性差、效率低、灵敏度低、配套仪器价格昂贵且维护费用高等缺点,无法满足中药高效分离提纯的常规需求[3]。而且,在传统的筛选和鉴定中药致敏成分时,通常先提取和分离所含的数百种不同的成分,再分别进行体外或体内药理实验,耗时费力且增加了成本。因此,传统的提纯工艺有待提高。

近年来以磁性纳米材料作为分离载体的磁性分离技术由于操作简便、耗时短、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在中药的分离和纯化中得到迅速推广,成为中药分离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实现中药的磁性分离纯化主要是利用磁性分子印迹技术所构造的印迹空穴、磁性材料与目标分子之间的静电及亲疏水等分子间相互作用或磁性材料表面所修饰的功能分子(如蛋白质受体)与目标成分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然而,所报道的用于纯化中药成分的磁性材料主要侧重于新的药物活性成分的发现与挖掘,缺乏对致敏成分的针对性研究,且非特异性吸附强,分离目标成分的纯度低,无法真正实现高效的分离目标成分。

三、中药过敏性评价方法

根据过敏反应的机制、病理药理学基础和临床特点,常用的过敏性评价方法有:直观传统的动物实验的体内评价法和以免疫技术及细胞模型为主的体外评价法。但这些评价方法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体内法周期长、耗时费力、主观性强、重现性差,无法满足药物的高通量筛选;基于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的体外免疫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免疫印迹、放射致敏成分吸附试验、MAST-CLA系统)假阳性或假阴性较高,而且孵育、洗涤以及显色等实验过程均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准性,成本高,可行性低;基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的体外细胞模型法对实验条件和操作要求较高,须全程保持较高的细胞活性。

四、小结

纳米技术作为当前科技领域的核心技术,磁性纳米材料在移除中药致敏成分以及简单高效、低成本筛查和高灵敏检测潜在致敏成分方面具有较大的开发空间与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

1. Liu J, Ma RT, Shi YP. An immobilization enzyme for screening lipase inhibitors from Tibetan medicines.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20, 1615: 460711.

2. 王璐,龚光明,苏华. 中药诱导的类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及体内外评价模型研究现状. 药物评价研究 2019, 42(12): 2471-2477.

3. 唐浩伦, 刘悦, 解生旭, 宝艳儒, 徐雅娟, 张晶. 中药注射剂过敏及类过敏反应机制及评价方法概述. 中國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38(04): 508-512.

作者:杨丽 出生日期 :1993年10月16日    性别:女                                              籍贯:云南保山学历:本科 职称:助教  民族:汉 研究方向:化学

*通讯作者:杨琦(1990-) 博士 副教授 研究方向:化学;yangqi07@hotmail.com

项目:该工作获得云南省科协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家工作站(SX2020-15)、德宏州创新团队、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经费资助。

猜你喜欢

安全性评价过敏中药
过敏星人SOS!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
远离季节性过敏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的安全性系统评价
人为什么会过敏?
花粉过敏
给中药配上图,萌翻了
中药夹心面条
电工电气制造企业安全性评价工作探讨
干扰素与布地奈德2联用药治疗小儿哮喘效果及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