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类课程思政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2-04-10王小萍黄慧娟

在线学习 2022年3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

王小萍 黄慧娟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探究课程思政理念下语言类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的实践,构建符合继续教育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有效地将课程思政融入继续教育语言类课程教学中。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语言类课程 混合式教学 全过程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这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两个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全面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大思政”的课程观和教育观。目前,高等院校正积极实践课程思政,部分实践者将其转化成理论成果。分析相关课程思政文献可知,近年来语言类课程思政是一个研究热点,但目前语言类课程思政在继续教育实践的研究较少,缺乏系统性的思路分析。这说明继续教育语言类课程思政建设在高校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亟待加强。

1. 语言类课程思政建设是继续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适应当前“大思政”的时代发展,我们明确了继续教育语言类课程思政的总体思路,即围绕“坚持立德树人,提高教学质量”的办学定位,在“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寓于课程”相结合的原则下,充分利用语言教学的特点,开展隐性思政教学,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因此,语言隐性思政教学是解决继续教育语言教学转向语言教育的根本方法,是实现高校继续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

2. 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是继续教育的有效手段

继续教育学习形式灵活,学生参加面授的时间非常少,大多数课程学习是通过在线网络教学平台观看教学视频、直播课堂或线下自主学习。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实施继续教育语言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可行性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和信息化资源,以实现继续教育语言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3. 北语网院语言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创新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英语专业是北京市继续教育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对语言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进行了深入探索,并选取核心专业课程“综合英语I”进行了持续研究和实践。

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语言隐性思政教学,从思政视角结合课程单元主题确立思政教学目标,深挖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爱国主义等元素,补充相关的时事英语、文化英语等思政语料;通过英文语词的词解和发展脉络解析,对语言使用背后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性认識,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中西文化,加强学生的政治信念和传统革命精神等教育,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自信心。

“综合英语I”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实践

教学团队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目标、原则和路径规划与实践,探索出“课程思政”视角下“综合英语I”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与实践。

1.教学目标

“综合英语I”的知识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英语综合知识技能,能在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用英语有效地交流;能力目标是提升职业素养,将语言应用于职业场景和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情感目标突出思政教育目标,结合时事、文化深化学生的价值塑造和情怀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正确“三观”和家国情怀的新型英语综合性人才。

2.教学原则

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有:关联性原则、贴近生活原则、适度原则以及知行统一原则。关联性原则要求立足课程内容,融入思政教育;思政内容隐性嵌入,做到“思政教学”润物细无声;依托语言实践,选择恰当的语料进行实践。贴近生活原则,指的是优先选择贴近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反映学生关切的思政材料。适度原则,要求明确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教学中适时、适度、适量引入中国元素。知行统一原则,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教学路径

教学内容设计层面。首先,充分利用专业课程资源,挖掘蕴含的思政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挥专业课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其次,教师充分发挥主动性,自主开发思政教学资源。遵循关联性原则,灵活选用思政资源,找准切入点,将其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实现语言专业主干教材与思政元素语言素材无缝对接。最后,作为补充,团队进行了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不定期更新与迭代。

教学方法层面。教学方法主要有对比教学法、探究式学习和混合式教学。对比教学法指的是在讲授、讨论、作业环节,师生就同一个主题针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帮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的国情文化,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文化的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探究式学习是指,教师在直播课中设计好活动内容,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混合式教学,课程连续三年开展了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完成了在线课程思政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同时采用WOPPPS 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最大效益化。

4.课程特色与创新

课程体系模块化是“综合英语I”课程内容的主要特色。每一模块融专业知识点和思政元素为一体,实现知识能力和思政目标双落实。在“宽基础、活模块”的总体设计原则下,实现课程体系模块化,分为阅读、翻译、写作等模块,每个模块根据专业知识点嵌入适配的思政元素,构成了主题鲜明的“单元资料包”,包含“学习目标、思政拓展(思政元素、知识点、内容、主题)”等,优化了教学活动及资源的设计与组织,实现“课程思政”语料的不断更新迭代。

“课程思政”视角下“综合英语I”在教学设计上,利用时事、文化、历史等元素关联导入课程思政,通过英文语词的词解和发展脉络解析,结合匹配的“时事英语”“文化英语”等嵌入教学。课程在形式上利用教学平台、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富有效益的学习工具,实现课堂的多模态互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课程评价与成效

课程考核评价的方法机制。学院采用多维度评价设计,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进行考核与评价。教学平台记录的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作为形成性考核的依据,根据学习行为分析和质量监控结果,教师及时答疑解惑,解决学习问题,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综合性评价在形成性考核(直播课堂学习、平时作业)的基础上,通过期末考试来验收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确保学生学习真实发生,平台对学习过程进行控制,要求学生每个章节学习时长达到一定比例,才能进入下一章节学习,才能完成对应的平时作业。

改革成效及示范辐射情况。“综合英语I”混合式教学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开展3年多来,效果明显。在混合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等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选课率、点播率、浏览时长有较大提升;学生在直播课堂中学习目的性和意识明显加强,实践能力得到提升。MOOC中国平台上线“综合英语I”MOOC课程,开放课程2期,学习人次达4159次,深受学生好评。2021年,北语网院“综合英语I”课程获教育部继续教育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奖项,相关教师及团队获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等三项荣誉。

北语网院通过打造“综合英语I”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立了语言类课程的课程思政资源库、精品课程、教学指南、师资队伍、保障机制等,构建了“五位一体”的语言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创新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推进“五位一体”的语言课程的课程思政創新模式的实践,还需从管理和师资层面保障高校继续教育语言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落地生根。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办好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而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突破口和新抓手。多年实践证明,“课程思政”视角下的“综合英语I”混合式英语教学实践效果显著,可以为新时代我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语言类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和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基金项目:北京语言大学院级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远程高等教育机构辅导教师思政培训策略研究》(20YJ110002)】

(王小萍,党总支书记,副教授;黄慧娟,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夏英  邮箱:chinadisedu@zxxx.net.cn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过程民主立法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