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2022全国两会教育热点

2022-04-10

在线学习 2022年3期
关键词:职教教育资源委员

编者按

每年的全国两会,教育话题都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在教育大变革的背景之下,2022年的全国两会尤其如此。围绕“双减”、教育数字化、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等热点问题,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本刊特搜集整理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推动“双减”更加落实落地

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黄震委员:

第一,做好“双减”政策的解读和宣传工作,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第二,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完善基础教育保障体系,增加师资供给、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完善公益性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等,切实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第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双减”政策产生实效。既要深入推进以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也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还要完善普职分流政策,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

明确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权

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韩平委员: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市场亟须行业主管部门规范管理,真正将“分类管理”落实到位。建议以法律形式明确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权限。尽快出台“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条例”,从法律层面赋予业务主管部门行政审批权限,明确“培训许可证”的审批类型和形式,进一步厘清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同时,由国务院授权省级政府赋予相关主管部门行政许可权,解决当前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权的堵点问题,推动校外培训“分类管理”全面实施。

探索多元课后服务 建在线学习资源平台

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主任胡卫委员:

一方面,要制定指导框架和实施指南,鼓励探索多元课后服务模式,另一方面,要切实强化教育资源基本配置。在夯实校园育人主阵地的同时,各地要从优化社会供给侧入手,做好各方面资源的统筹安排和余缺调剂,以弥补校内资源的短板和不足,如协调社区、博物馆等方面的教育资源,也可分级分类打造丰富多彩的开放性在线课程资源平台,帮助不同层次、类型、特点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从而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降低对校外学科补习的依赖。

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

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委员:

一是进一步把全面提升信息化素养落到实处。建议教育部门出台更为有效的培训方案,对高校领导进行系统培训和考核,并指导制定高校教职员工信息化素养提升计划。二是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统筹和指导力度。建议组织编写较为详细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指导性建议方案”,并鼓励和支持各高校在该方案基础上结合学校特点加以实施。三是进一步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和资源保障。要考虑信息化人才特点,出台并落实加强高校信息化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

打造人工智能多层次教育体系架构

民革中央:

以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运行维护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与引进为需求方向,强化顶层设计,建设人工智能多层次教育体系。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人才需求预测和流动态势跟踪机制,由政府牵头,组织科技、教育等部门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及合作资源,共同打造“政策指导+人才培养+课程融合+活动创新”人工智能多层次教育体系架构。另外,应全面整合共享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并加快引进和培养人工智能教育领军人才和团队。

建设国家在线教育资源平台

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委员:

一,加强综合平台建设。聚焦教育强国目标,制定在线学习资源平台建设整体规划,打造国家在线教育资源平台(“教育强国”)。二,加强资源开发应用。注重在线学习资源遴选及开发,并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整合商业教育资源平台涉及各年龄段不同需求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依托专业课程研发团队,研究和开发专题教育资源。三,加强宣传监管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优质资源平台、充分利用在线资源,完善学习者激励政策,引导公众形成终身学习习惯。同时加强对“僵尸平台”“违法平台”的打击力度。

构建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评价体系

全国政协常委、青海省政协副主席、民盟青海省委主委王绚委员:

构建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评价体系。一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处理,结合现代教育、社会改革对人才的需求,构建多元智能、数据化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现代课堂、学科实践、课程教学、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实时评价体系,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二是以教师为中心,从行为示范、学习引导、课堂组织等方面构建教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大数据云计算条件下教师课上、课下数据处理能力指标体系,着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推动“云端互联学校”创建

朱鼎健委员:

广泛推动“云端互联学校”创建,让“城市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成为可能。一方面,建议教育部门牵头的政府各相关部门对“云端互联学校”進行顶层设计及五年、十年的规划,引入协同线上线下混合部署的互联网管理平台,并以试点学校为基础,研究推出全国性的行动方案,助力全国各地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云端互联学校”。另一方面,建议财政拨款与鼓励民间公益基金双管齐下,相关部门也应在网络基础建设和终端硬件上为“云端互联学校”的落地执行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实施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

九三学社中央:

尽快制订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实施方案。以职业教育数字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点,以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为核心,以建设全国性的数字教育服务平台为保障,从国家层面整体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的实施。与此同时,建设服务于全民技术技能终身学习的技术技能培训在线课程平台、资格证书及“1+X”技能等级证书联合申请平台、区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平台等。此外,实施职教教师数字能力提升专项培训计划,并将数字素养作为强制性要求列入各种证书考核评价的标准之中。

完善国家层面校企合作顶层设计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晓进委员:

第一,进一步完善国家层面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真正落实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定位。统筹教育、人社等有关部门及行业组织,落实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创新性的企业激励政策。第二,各级政府要出台校企合作的地方性细化方案并纳入考核。第三,加强宣传和分类激励,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第四,多措并举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办学实力。进一步优化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并探索和实施柔性人才引进。

建设职教本科学校 深化职教高考改革

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委员: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先遴选符合条件的“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成职教本科学校,加快推进地方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型本科学校转型。另外,深化职教高考改革。完善“知识+技能”考试办法,将职业技能考试成绩权重提高到50%以上,职教本科学校和应用本科学校应直接面向中职学校招生。国家每年职教高考和普通高考本科招生计划的占比,应按照当年中职毕业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数量之比确定,职教高考本科招生比例应逐年提高,最终实现职教高考和普通高考在本科招生计划上大体相当。

完善普职分流政策 加快职业本科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代表:

一是从“一刀切式的刚性分流”转向“因地制宜的柔性分流”,并加强宣传引导。二是从“普职二轨分流”转向高中阶段教育多类型分流,強化综合高中教育,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通发展。三是积极支持普通高中教育实施校内分流,探索高三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四是提高普职分流的重心,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高中后普职分流教育试点。五是畅通中高职升学渠道,加快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六是健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分流—回流”政策。

设立终身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民进中央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委员:

终身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国家层面设立专门的终身教育教学成果奖来给予引导、鼓励和支持。建议修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设立终身教育大类;省市级教学成果奖设立相应的终身教育专项,奖励各级各类教育领域取得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终身教育教学成果奖主要适用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社会培训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等实践成果。

践行积极老龄观 促进老有所为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委员:

第一,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将积极老龄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深刻内涵,将理念落实到与老有所为相关的部门规划和工作中。第二,破解可能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障碍。第三,支持和激励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纳老年人就近参与社区服务。完善“时间银行”制度,用政府公信力让这一制度获得老年人信任。将老有所学与老有所为结合起来,把老年大学建设成为老年人融入时代、服务社会的“加油站”。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澎湃新闻等。整理/新媒体撰稿人  余娟)

责任编辑:夏英  邮箱:chinadisedu@zxxx.net.cn

猜你喜欢

职教教育资源委员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看望委员、代表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代表、委员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