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上,逐水而思
2022-04-09文/鱼禾
文/鱼 禾
从我居住的小区出门左转不过百步,就是贾鲁河在郑州市区西部的河道。这个段落,是西流湖公园南部。公园中心位置的河道还在疏浚清理,暂时还没有放水。但几年前开始的清淤植绿已经初见成效,外围只设了低栅栏的公园里曲径缓坡、低草高树,是我这个懒人都乐意常去走走的地方。在我印象里,这个段落也恰是贾鲁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
贾鲁河东支以山间涌泉为源,上游多湖泊。
西流湖,是贾鲁河上游第四个小湖泊。从此上溯数百米,在中原大桥以南,即是贾鲁河主干与支流孔河交汇之地。孔河源于郑州西南郊的洞林湖,中段有寺河水库和常庄水库。贾鲁河干流在尖岗水库以上又分东西两个源头,东源在郑州市区西南部樱桃沟一带,西源在郑州新密的圣水峪。
圣水峪为浮戏山区浅山峡谷。山谷周围有九个突出的山丘环绕,故此地又称“九龙嘴”。山谷中间最低处,有一潭池水时隐时现,当地人觉得神秘莫测,故称“圣水池”。这一带低山区水源丰沛,草木茂盛,是花鸟虫鱼的乐园。花鸟虫鱼引来了画家、雕塑家,他们在山中建起了个人工作室和小型创作基地。圣水池的池水来自山中涌泉,池中是自然形成的石穴。据说圣水池的泉水出没无常,每隔数年会暂时干涸,不知何时又会冒出。泉水会依季节变化温度,冬天是热泉,池水热气腾腾;夏季是冷泉,池水凉气袭人。水中的小鱼总是局限于池中,水流动,小鱼却从来不会随流水跑到池外。池水旺盛的时候,深可达十米有余,翻滚而出的池水漫过池口的石头,向西北滚荡而去。
圣水池旁山坡上始建于北魏后期的圣水寺,历史上曾与“天中三林”(少林寺、竹林寺、洞林寺)齐名。
据说在20世纪70年代前,圣水泉还是泉水喷涌的状态。而今虽已不见泉水,却仍有深沟阔谷,可见原来水势之盛。沟岸有小路顺河而下。沿路向北到龙园水乡一带,沟谷中开始出现水面。再向北约一两公里,就是水磨乡—20世纪20年代郑州地区第一个农民协会成立的地方。
水磨乡的名称也得自贾鲁河水。这一段干流曾有申河、袁河等小溪流注入,因而水量激增。湍急的河水在奔涌下山时可以带动石磨。河水击打石磨的声响犹如闷雷,响彻十里。
在贾鲁河干流与支流孔河交汇处,南水北调总干渠自南向北经过。这个三河汇集点以西,便是新开发的常西湖新区的南区。这个区域在中原路和陇海路之间,南水北调总干渠与新修的丹水大道东西向平行横贯。西有建于2007年的郑州市植物园和2019年投入使用的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有刚刚建成的郑州大剧院和郑州博物馆、档案馆、美术馆新馆,东有文化馆、杂技馆新馆和市民活动中心。
因为沿河植被充分、道路宽阔且极少行人,这里一早一晚常有跑步者沿街环行。
我有多久没来植物园了?超过十年了。上一次来是陪着父母一起来的,那时候这些树都还没有长大。他们坐在湖边长椅上的合影,是我给父母亲拍的最后一张合影。那是“五一”劳动节,我记得。坐在长椅上的父亲满面喜悦。两年之后,父亲罹患肺癌。又一年后,也是在“五一”,他离开了。这片园林像是一处秘密纪念地。
通向家门口的凯旋路穿过南水北调总干渠的河湾,与贾鲁河平行向北。凯旋路东侧,是贾鲁河上游湖泊西流湖的南段。这一带湖泊向北一直到郑州市高新区,起初即是利用贾鲁河的旧河道蓄水形成的人工湖。人工湖的水源来自黄河。黄河水通过提灌站输入邙山引水干渠,经石佛沉沙池沉淀,再把清水分别引到西流湖、柿园水场和市区的金水河。西流湖的名字,据说就是取“黄河水西流入郑”的意思。
在我初到郑州的时候,这里还是郑州市的西北郊,西流湖水量充沛、湖面宽阔,水上能够行船。这片湖面,当时是郑州为数不多的休闲去处之一,因同时提供生活生产用水,也被称为郑州市的“大水缸”。世纪之交,随着普遍出现的干旱,西流湖水面萎缩,风景不再。2009年9月底,郑州市南部生态用水河道输水工程完工,把黄河水直接输送到柿园水厂,西流湖不再作为备用水源。2010年河南省确定的66个城市生态建设项目中,西流湖城市生态公园被列为唯一在城市建成区内的生态公园项目。2011年,郑州市政府把这个项目列入当年的十项重点工程之一。2012年年底,来自邙山提灌站的黄河水经引黄干渠重新进入西流湖。
从西流湖向下游去,贾鲁河在郑州市区的西部、北部和东部绕行半周,然后在中牟以东南下。在这个半圆形的河段,有贾鲁河上游最大的支流索须河注入。两河交汇点在郑州市北区的祥云寺——黄河湿地公园和花园口纪念广场以东。也就是在这个位置,贾鲁河与黄河擦边而过,转头向南,奔赴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