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 C位” 奋斗者
2022-04-09袁春妹
■ 本刊记者_袁春妹
刘鹏
刘鹏总说自己的创业就是一场“泥腿子”翻身记。从农村娃到美术教师,从作坊老板到企业掌舵人,他的经历绝对够丰富。而今站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优质赛道上的他,奋斗未止……
毫不夸张地说,谁能闯进碳纤维材料的市场赛道,谁就算是站在了行业发展的“C 位”。当然,能够站到这个位置上绝非易事,刘鹏有今天的成就并不容易。
从老师到老板
当刘鹏滔滔不绝时,十有八九聊的都是碳纤维复合材料,从工艺到技术研发再到市场拓展……他是如此沉浸于这份事业。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刘鹏学的并不是纺织、材料或者机械,而是美术教育,在成为老板之前他是一个如假包换的美术教师。
当记者问及为什么改行时,他说,是一个“70 后”的农村娃想要换种生活方式,也就是他常常调侃自己的那句—“泥腿子想翻身。”
刘鹏是个典型的山东农村孩子,在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他很希望改变自己当时的生活状态。1997 年从淄博师范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老家镇上的小学当老师,回归到了“两点一线”的农村生活,虽然教书育人是个不错的职业,然而,刘鹏的梦想却不止于此。
“在改革春风的召唤下,我用了三年的时间考虑自己的未来,最终放下了众人羡慕的铁饭碗,下海了。”提起当年的决定,刘鹏笑称其实并没有那么轻松。“当年父母是反对的,而且我当时根本没有启动资金,是从银行贷了3 万元才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靠着一些在鱼竿产品方面的资源,2000 年刘鹏开办了高青县唐坊镇渔具配件厂,产品是玻璃纤维、碳纤维钓竿的前稍,销售渠道是镇上的80多家鱼竿厂。“开始工厂只有几个人,每天的产能有2000—3000 支,每支利润只有5 分钱。当时真的是业务经营外行,产品工艺技术外行,生产管理外行,根本不知道明天的饭在哪里。”刘鹏说。但是这样的状况并没有打消他做企业的念头,反而让他开始琢磨技术。边学习边实践,改配方、改设备,很快公司的日产能就超过了8000 支,产品性能也得到了提升。
随着2002 年前后碳素纤维鱼竿的兴起,刘鹏也聚焦到了这一领域,并一点点摸着石头过河。期间,他专程到北京相关科研机构学习、请教,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市场也开始拓宽。到2004 年,企业的营收就达到了200 万元,此后的两年间,公司的产品类别不断扩大,包括科研院所实验用的碳纤维配件,石油开采、勘探配件,仪器支架等。并成为了美国春宝公司、香港JMJ 公司的供应商。
2006 年,企业的销售额突破1200 万元,利润达到了300 万,就在这一年,刘鹏购置土地建起了5000 平方米的新厂房,公司更名为高青朗迪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再后来,随着公司的持续发展和产品业务的不断扩大,2010 年,公司搬迁至淄博高新技术开发区,由此更名为淄博朗达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并确立了朗达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的业务模式。
17 万元的机票
学美术教育出身的刘鹏,对于复合材料是绝对的外行,然而,在他向往的事业面前,没有什么是不能克服的。从最初创业时的技术认知为零,到自学技术升级产品,再到放下经营专门拜访客户了解技术方向,最后,他干脆花了3 年时间在武汉理工大学研读复合材料与工程。刘鹏为了补自己的技术短板是下了功夫的,据了解,这三年间,他光机票就花了17万元之多。
“大家都说一个企业的文化就是一把手的文化,我认同这样的观点。朗达发展到今天,是一路摸着石头过河走来的,我自己也是在做企业的过程中,从干起来,到学起来,不断循环着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我想,朗达也好,我自己也好,学习能力都是极强的,我相信这是成功的基础。”刘鹏说。
今天的朗达虽只是中国复合材料行业中规模不大的企业,但凭借产品精细、可靠、性能稳定,成为了业界技术力量、制造能力比较高的高端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企业,在国内外材料商、设备商以及相关科研院所中颇有名气。就拿今年通过鉴定的高性能碳纤维轴辊来说,8 年的技术研发,让朗达不仅拥有了极具竞争力的产品,也让企业在复合材料界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不少终端用户都表示,朗达碳纤维轴辊的可靠性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够与欧洲产品比肩的。
“这款产品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包括材料、设备以及与之相关的检验设备和方法。”刘鹏说。据悉,朗达这一项目制定检测方法和技术标准14 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 项,实用新型3 项,软件著作权1 项。“在长期研发过程中,朗达归纳总结出了一套完善的设计方案与标准,其他公司如果想介入,可能需要在各个环节上重新再走一遍。”刘鹏对朗达所拥有的技术很有信心。“被复制需要很长时间,而朗达也不会原地不动。”
院士的高度评价
“朗达的项目把碳纤维产品技术用到纺机配套产品上,非常有意义,在纺织行业树立了典型。目前,纺机行业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些新材料将成为纺机装备技术提升的有力支撑。”2021 年7 月,淄博朗达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的“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梳理机辊轴的先进制造技术及应用开发”项目通过了中国纺联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此次鉴定专家组主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对于朗达的产品技术给出了上述评价。
身为淄博朗达董事长和项目的重要推动者,刘鹏表示行业的高评是对朗达产品技术的肯定,也是对朗达人多年奋斗最好的回馈。“我们这些年,没有白忙,我们的付出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记者了解到,朗达鉴定项目涉及的碳纤维辊密度每平方厘米只有1.6克,充分发挥出了碳纤维的特质。“重量轻、惯量小,就更利于精确控制,可控车速就会明显高于传统金属辊。碳纤维辊的模量可设计,最高可以达到250GPa,承载能力非常强。此外,碳纤维辊属于层间柔性设计,均质性好,应力均匀,受力回弹性好,不存在塑性变形的状况。再加上材料所具有的稳定性,使得这款产品的耐疲劳性特别好,使用寿命能达到8—10 年。”刘鹏介绍道。20 年来,朗达紧紧围绕碳纤维复合材料做了很多研究和试验,为了掌握更多需求端的诉求,他带着团队拜访了很多客户,如今的结果于刘鹏而言,其实早已成竹在胸。
据了解,该碳纤维辊的批量供应解决了此部件以往完全依赖进口的状况,打破了关键零部件的“卡脖子”现象,从成本和交付及时性上都很好地缓解了国内整机装备厂的压力。
朗达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梳理机辊轴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中)的高度评价。
“没有人定论这个世界有多么美好,也没有人定义这个世界有多么糟糕,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美好的向往,所以,我们要在人生这段旅程中铭记初心,为之努力奋斗。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刘鹏说。
20 年,朗达一路走来经历了存活期、技术成长期、市场认可期、团队凝聚期、能量释放期,并最终实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据了解,目前朗达的业务涉及碳纤维管材部件、碳纤维轴辊部件、碳纤维伸缩杆,以及汽车改装部件等。“朗达的碳纤维轴辊在现阶段的发展目标是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逐步拓展国际市场,后续我们的碳纤维高速、超高速电动机项目,碳纤维智能机器人手臂项目等也将陆续释放。”刘鹏介绍说。
立足碳纤维复合材料,刘鹏觉得朗达可做、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的技术型企业,力争让朗达的高端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渗透到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刘鹏说。
刘鹏和他的团队期待成就一个百年朗达,建立起一个完整的高端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让企业产品遍布高端领域,引领应用,以朗达的名义为行业做出更多贡献。与此同时,也让跟随朗达走过风风雨雨的员工们在这份事业中谋得幸福。
刘鹏知道这个目标不会轻松,从他们出发时就知道。因此,他会带着朗达团队,保持初心,以学习的态度,与时俱进地去了解更多新技术、新装备、新方法、新材料,融合更多资源,推动朗达不断向前。“不管多么伟大的梦想与蓝图,想要实现,唯一捷径就是务实,需穷理、求真、利他!”
决意盛开
刘鹏(中)和他的团队致力于打造一个百年朗达。
TAweekly:站在经营者的位置上,您觉得自己有哪些改变?
刘鹏:从懵懂到开悟,总有使不完的劲儿在工作上。
TAweekly:您觉得自己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
刘鹏:各占一半吧。我觉得,感性是管理必需的能力,理性是管理的原则体现。
TAweekly:您崇拜的人是谁?
刘鹏:毛泽东。
TAweekly:您崇拜的理念是什么?
刘鹏: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TAweekly:对于将成为企业家的人们,您有何建言?
刘鹏:敞开胸怀包容一切,遇事则谋,谋则预,预则主。
TAweekly:回顾过去,您觉得最幸福的事情和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
刘鹏:最幸福的事是产品让客人满意,工作让员工舒心,父母康健、家庭幸福。遗憾就是创业以来,我对家人多有亏欠,因为无法更多陪伴、照顾他们。
TAweekly:您有哪些爱好?
刘鹏:读书、绘画、书法、摄影、器乐、旅游。
TAweekly:您的特长是什么?
刘鹏:观察与思考。
TAweekly:到目前,您的人生轨迹呈现出了怎样的状态?
刘鹏:我觉得自己始终在追求理想的轨道上,从未偏离过,20多年来,我在事业上已经跨过了一次重要的瓶颈期。
TAweekly:您想什么时候退休?此前,您有什么目标?
刘鹏:我今年42 岁了,希望能在60 岁退休。退休前,我想用不到10 年的时间把公司运作上市,让几个规划好的项目逐一落地。
TAweekly:您觉得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刘鹏:把老总做成顾问。
TAweekly:您觉得人该如何寻找自己的价值?
刘鹏:价值是创造过程的结果,所以我喜欢一直在路上!
快问快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