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古开今 自成一家
2022-04-09黄丹麾
黄丹麾
迪清贤弟是新金陵画派巨匠宋文治之子宋玉麟的学生,从这个角度上说,他的作品被打上了金陵画派和新金陵画派的某些烙印。迪清的作品,以南宗山水为主旨,以秀美和清丽取胜,这些特色的形成,都是他汲取金陵画派和新金陵画派的特点所致。
金陵画派是明末清初活跃于南京地区的艺术流派,它以龚贤为首,据画史载,一般公认者有龚贤、樊圻、蔡泽、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谢荪、胡慥、陈卓等人。金陵画派以南京为中心,从地域和风格上而言属于典型的南宗气质。金陵画派的画家,大多以江南山水为表现对象,作品清秀柔丽,颇得南派山水之精髓,无论是本地画家还是从外地来当地游历、定居的画家,他们的一个显著共同特点就是非常注重写生,主张从亲身经历和大自然中搜寻绘画创作的范本,从而确立了非常鲜明的写生性绘画特色。同时,金陵画派具有不同于其他绘画流派的一些主张,明确肯定了游历江山对画家创作的重要作用。金陵画派画家对于晋唐、宋人的写实性绘画非常推崇,注重游历写生,直接将身旁熟悉的景物入画,这一绘画创作方式的确立,为金陵画派绘画特色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新金陵画派是在金陵画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國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绘画流派之一。它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南京,吕凤子、徐悲鸿、张大千、颜文梁、吕斯百、陈之佛、高剑父、潘玉良、庞薰琹等画坛名流,曾是新金陵画派的第一代画家。20世纪60年代,傅抱石、钱松喦、张文俊、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人,深受上述近现代金陵画派的影响,进而形成了新金陵画派的第二代画家集群。新金陵画派的艺术观念,集中体现在傅抱石、钱松喦两位大师的论著之中,归纳起来,大体有四点,即自觉的创新意识、辩证的民族意识、高尚的人文精神和激情的写意精神。
当然,作为江苏常州人,龚迪清也必然受到了清代虞山画派和娄东画派的影响。虞山画派简称“虞山派”,因为常熟有虞山,因而有“虞山画派”之称,其以崇古摹古为风尚,艺术影响颇大。“虞山画派”的奠基之祖为黄公望。黄公望为“元四家”之一,其画风对“虞山画派”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明清两代山水画的各家各派,均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就常熟而言,黄公望已开“虞山画派”之先河。据《海虞画苑略》所载,元代常熟尚有谢庭芝、王圭、谢伯成、缪佚等,可惜无作品流传,而不得窥其风貌。又据《海虞文征》所载,元代常熟画家陈希雅曾为当时判官秦某作《虞山送别图》,画家陆子善曾画《海虞游泳图》,两图均由元末寓居常熟的著名文人张著作序。“虞山画派”的开山之父为王翚。王翚也是“元四家”之一,他的主要学生有杨晋、顾昉及李世倬、上睿、胡节、金学坚等,后代山水画家因宗法王翚画风者众多,由此便形成了一个新的画派——“虞山派”,而早期虞山派的杨晋则是其中的佼佼者,画史上把王翚及其弟子一派称为“虞山画派”。
“娄东画派”是一个诞生于江苏太仓,从清代初期一直延续到清代中晚期的重要画派。由于历史名城太仓在太湖进入东海的三条主要河流之一的娄江东面,故该画派被称为“娄东画派”。“娄东画派”以王时敏、王原祁为核心,该画派不仅仅在江苏地区流行得非常广泛,而且影响到全国,它在中国美术史上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娄东画派”不仅统领了整个清代画坛,其影响力甚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在中国美术史上,“虞山画派”和“娄东画派”是两个相互纠缠和重叠的概念。历史上的“四王”即王鉴、王翚、王时敏、王原祁,其中,以王鉴、王翚为首的被称为“虞山派”;以王时敏、王原祁为首的被称为“娄东派”。在艺术思想上,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把宋元时期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被皇帝认可和提倡,因而被称为“正统”。“娄东画派”的主将王原祁继其祖父王时敏家法并仿黄公望之法,名重于康熙年间,一时师承者甚多,以族弟王昱、侄王愫,弟子黄鼎、王敬铭、金永熙、李为宪、曹培源、华鲲及温仪、唐岱等为著;其后有曾孙王宸、族侄王三锡以及盛大士、黄均、王学浩等人。此派的崇古画风与“虞山画派”相依托,对后世影响颇大。“娄东画派”学习和推崇明代画家董其昌倡导的南宗山水画法,很快就形成了特有的娄东画风。在绘画风格与艺术思想上,娄东画派深受董其昌的影响,大量临摹古人作品,在借鉴古人的立意、布局、运笔、色彩、线条等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们在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深厚的笔墨功夫,重视笔墨的趣味和美感,在作品中表现出平淡天真、超逸萧散的文人画审美特征。
龚迪清从小就喜欢“四王”和宋文治的作品,后来他又师从宋文治之子宋玉麟学画。宋玉麟推崇“娄东画派”,并将自己的绘画定位为“娄东画派”一脉,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龚迪清受“娄东画派”的艺术影响更深。具体来说,龚迪清的作品深受晋唐和宋元绘画传统的影响,其作品的运笔和构思,不同时流,虽然总的格调是秀润和清丽,但笔墨严谨、沉着苍劲,传统深厚,师古而不泥古,显示出他在借古开今方面深有体悟、卓有成效。他的山水画笔墨纯熟,学术功底相当精深,其画风兼具秀丽清润和苍劲浑厚,这无疑得益于他既临摹古人又重视观察自然,并将二者有机耦合,进而形成别具洞天、卓然自成一家的绘画风格。龚迪清的作品气势雄浑,笔精气清,墨韵典雅清逸、静动结合,刚柔相济,在浓郁的自然意趣与墨彩兼施的文人风范的整合之中,展示出当代金陵派画家在赓续传统文化的同时勇于开拓的艺术担当,其画面丰富而有深度,形神俱备、气韵升腾。画家以生动的笔墨和造型显示出全面的综合修养,更在追求传统笔墨语言图式的转换中,淋漓尽致地展示出现代山水画飘逸洒脱、灵动明丽的艺术精神。他既传承了前人水墨山水画的部分程式和概念,又发扬了“新金陵画派”雅致灵秀、润泽清纯的神韵,在水色迷蒙、内蕴深厚的意趣上,传递出一股浓郁纯正的江南文化底蕴。他的山水画由于充满气韵、神思和意蕴,所以能够直呈人的心灵,进而达到雅致清丽、美美与共的非凡格调与意境。下面笔者就以具体的作品加以分析、鉴赏。
《富春云韵》明显受到了虞山派的影响,它使观者自然联想到黄公望的名作《富春山居图》,作者似乎也是有意临仿黄子久这幅被誉为“画中兰亭”的佳作之笔意。迪清贤弟以苍厚灵动的笔墨和淡雅的青绿设色,描绘了富春江的优美风景,山林叠嶂,青翠欲滴,云气渺渺,若隐若现,云水一色,彼此呼应。两只小舟停泊于江上,给人以平远辽阔、静谧幽长、飘逸清雅的意境。该画虽然借用了元人的笔墨情调,但是鳞次栉比的楼房透露出当代气息,山林开合有序,以大面积留白描画的云气和江水升腾弥漫,寂静的山林与流动的云水形成动静对比,充满禅境和诗意。该画景色优美,笔法老练,用墨讲究,设色淡雅,山水左简右丰,疏密得当,静中有动,墨色浓淡干湿并用,笔法极富于变化。总的来说,其笔墨传统来源于元画,其设色则来自唐画,但是迪清没有照搬传统,他与黄子久的区别在于没有完全摹古、临古,而是变黄子久的浑厚华滋为清秀澄明,将其水墨浅绛改为青绿写意,最为可贵的是变传统文人消极的孤高自赏、萧寒桀骜为积极的澄怀味象、神清气朗,因此不落古人窠臼,卓然自成一格,为当代不可多得的山水画精品。
《苍岭烟云图》为纯水墨山水画,其仍然继承元画和虞山画派的精髓,用笔爽利,施墨雄厚,皴擦点染之中尽显磅礴元气,所绘山脉高峻浑深,层次分明,主辅有序,所画林木沉郁坚凝,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之境,一座房舍(内有一位文士坐于书桌前)和一叶扁舟看似是画家不经意的点景之作,但是这种处理具有丰富画面内涵的作用,承载着作者消解单一艺术语言的深意。山脉、林木、房舍、小舟均为静态之象,而山间瀑布则淙淙而流,蜿蜒而下,呈现独特的动态之美。烟云仍以留白绘出,朦胧散淡,渺远涌动,气韵升腾。更为有趣的是对于房舍内的文士的造型,被作了抽象化的处理,画面右中和右下角的夹叶树也被作了几何化和简约化的描绘,只此两点,就使该画具备了当代性。此作给我的感觉是更似北派山水之姿,以阳刚和雄强为主元,南派山水的秀气与灵动则处于次要地位。
《黄山瑞冬》的山脉以淡墨和浅线勾勒而成,山脉的造型被作了相对抽象化和几何化的处理,左下的松树则以浓墨绘出,它和淡墨勾勒的山脉以及右面偏上的松树形成鲜明的虚实对比,白雪和云雾则仍以留白一带而过,尽显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冬雪之美。
《水墨山居图》以传统的团扇形式绘制而成,属于纯水墨画作品。该画长线居多,用笔苍劲,皴擦得法,施墨润泽,山体浑峻,林木茂盛,溪水潺潺,中下的夹叶树、右下的小舟和左上的房舍中的人物采用简约化、抽象化处理,给观者以清新自然的美感。
《翠屏红叶图》用笔轻薄,施墨朦胧,颇似西画的亚光效果,设色恬淡雅致,青绿和胭脂两色形成微妙的变化,云霭弥漫山林之中,大有迷雾锁青山之势,一群大雁横空飞过,与幽静的山林、房舍构成动静对比,具有一种若隐若现、清丽婉约之美。
《绿水青山》(封二)政治主题鲜明,属于主旋律作品,它将青绿与水墨完美合璧,远山青翠迤逦,华滋澄明,浅雅淡泊,近山笔墨厚重沉雄,苍劲爽利,二者形成虚实对比,静谧的山林、房舍、小舟与流溢的云气、瀑布以及展翅的大雁形成动静对比,方寸之间的小品虚实相间、动静并济,被作者演绎得淋漓尽致、美轮美奂。
《秋江泊舟图》明显借鉴了新金陵畫派的精粹,用笔散淡,施墨放逸,浓淡有致,设色明快,色墨交融,相得益彰,远山与近山虚实相生,山林、小舟与飞掠的大雁动静并济,一片澄明华艳之境油然而生。
《秋山红叶图》(封三)将元人的笔墨和新金陵的意境合二为一,山脉浑厚幽深,林木洒脱俊逸,云气飞腾涌动,虽名为“秋山红叶图”,但是区区的斗方作品立意却不落常规。作者避开了“层林尽染”的俗境,“红叶”并非主角,它只是起到陪衬与点景作用,山脉林木才是作品的中心,该作虚实相济,色墨并举,动静有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美感。
《秋山图》仍沿用传统团扇形式,从总体上看属于南派山水,用笔放逸,施墨润泽,设色清雅,山脉的勾勒采用了类似西画中的轮廓线,幽深而闲静,林木浓淡相间,色墨交融,与静态的山林、房舍和两条蜿蜒而下的溪水构成动静对比,朦胧简括的远山和浑深的近山形成虚实对比,房舍中的文士与夹叶树仍然采用简约化、抽象化手法加以描绘,逸笔草草之中尽显生动的气韵与浓烈的文人趣味,给人以澄明雅寂、秀润明丽之美感。
笔墨当随时代,近年来迪清多以本土家乡的人文景观为创作题材,着力弘扬当代性与现代感,以此反映时代发展新貌,《醉美龙城》即为明证。在该幅作品中,作者将西画中的“光”元素引入山水画之中,尤其是鳞次栉比的楼房采用焦点透视加以描绘,尽显立体之感,它们在朝霞的映衬下更具华滋明媚的意境,近景中的林木浓淡相宜,树木掩映下的房舍、桥梁与远方的楼宇形成微妙的呼应,一派幽静平和之气。作者将中西与古今有机合璧,以昭显着力实现中国山水画当代化的决心与果敢,这的确气度非凡、令人敬仰。画家以自己卓越的艺术实践,诠释了新金陵画派所倡导的“自觉的创新意识”,从而书写了中国山水画的当代风采。
通过笔者对迪清以上作品的具体分析与学术阐释,我们可以看出画家力图在继承金陵画派、新金陵画派和虞山画派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他以深厚的学养、聪慧的才智、精湛的笔墨技巧描绘出一幅幅立意奇特、构图灵巧、润泽清雅、澄明华滋、气韵升腾的艺术画卷,这的确达到了融汇古今、横亘中外的艺术造诣,可谓另辟蹊径、自成一家。
常州是一座有着3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古城,可谓人杰地灵、才俊辈出。悠久的历史文脉与深厚的艺术底蕴,是迪清山水画创造取之不尽的宝库,“知天命之年”的迪清,刚好处于阅历、精力与体力的鼎盛期,也处于艺术创作的黄金期。在此,笔者真诚希望他勤奋钻研、不畏艰难,在山水画艺术创作之路不忘初心,再攀高峰,续创佳篇!
作者单位:中国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