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在革命时期的嬗递及其现实启示
2022-04-08贾浩丁泽丽
贾浩,丁泽丽
1.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郑州轻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称“七一”讲话)中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并强调“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1]。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在革命斗争中,党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实施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2]。沂蒙精神是西柏坡精神诞生前最后形成的革命精神,其外在表现比红船精神更丰富,“与红船精神等建党精神‘政党型、精英型’的自我精神相比,以沂蒙精神为代表的革命精神多是‘群众性、本土性’的党群关系精神,具有鲜明的人民主动性”[3]。鉴于相关研究多在就某精神论某精神,存在对伟大建党精神在革命时期嬗递的认识不足而出现的重表现轻实质问题,本文拟从该问题入手,尝试分析其历史表现和现实意义。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表现
“七一”讲话中“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已指明建党精神的形成时间,而“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又说明伟大建党精神并非后来的一系列革命精神。从内容上看,伟大建党精神既包含红船精神,又比后者丰富。从习近平对两个精神的定位来看,他在“七一”讲话中称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精神之源”,在2005年曾称红船精神为“党的革命精神之源”[4],前者所指的范围显然要比后者大。因此,伟大建党精神是对我党精神之源的最新概括,而红船精神则是建党精神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已对伟大建党精神内涵实质予以准确概括,本文着重考察其外在表现。
1.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筹备建党
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的进取精神和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伟大气概,是伟大建党精神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思想源头。无数志士前仆后继为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寻找出路,终因缺乏科学理论指导而失败[5]。俄国十月革命的红船——“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开通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航线,革命先驱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已随马克思主义传播树起,建党便被提上日程。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接着北京、武汉、长沙也相继组建党组织。他们出版通俗刊物,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建立工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6]。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于上海法租界召开。共产国际执委会代表马林早已广为人知。随着相关档案披露,从事情报工作、在中共一大上相对低调的尼克尔斯基也渐受重视。后者同时还受托履行赤色职工国际的职责。虽然不远万里来华的二人是因身份重叠而上下级界限模糊的同事,但尼克尔斯基负责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在华工作经费的重任已被证实[7]。上述均是伟大建党精神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在筹备建党时的具体表现。
2.转移会址与完成议程
中华民族舍生取义的人格理想和锲而不舍的坚韧个性,深刻影响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传统文化注重实现个人理想不同,伟大建党精神树立的共产主义理想来自马克思主义。建党意义重大,但过程一波三折,代表们依靠“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才使之圆满成功。
因马林身份暴露,上海法租界巡捕房政治探长、中国科科长程子卿闯入一大会场[8]。陈公博的《十日旅行中的春申浦》写于中共一大结束的十多天之后,无时隔多年的记忆错误,较为可信。文中提及中共一大遭打断的次日曾发生一起“谋杀案”。因此案发生于有确切记录的“7月31日”,由此可断定中共一大被打断的日期是7月30日。2018年,“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议研究”课题组首次发现法租界巡捕房有两名身份、地位、年龄等相差悬殊的巡捕都叫程子卿。虽然日本情报机关预先得知中共一大召开的准确地点与名义[9],但课题组查阅了涉及当年留日学生救国团、全国学联、大同党等所谓“过激派”的情报档案,以及日本警察审讯施存统的记录和周佛海在京都大学的成绩单等,证实法租界当局并未真正获知有关中共一大的情报[10]。
经此变故,董必武建议年轻人离会[11]。但代表们不怕牺牲,在听取李达夫人王会悟的建议后,冒着生命危险,转至嘉兴南湖游船。从上海乘火车至嘉兴仅需一个多小时。王会悟让船停于僻静水域,坐船头放哨,一旦有船靠近,就哼曲并手敲舱门。就连午餐也用小船送来。她还特备一副麻将牌。下午会议进行时突然传来马达声,代表们以为是警察,当即停会打起麻将。王会悟马上乘小船打听,得知是私人游艇之后,会议才继续召开[12]。除人为干扰外,南湖会议可能还经历了天灾。据《申报》载,8月1日“午后五时许”,嘉兴遭台风,南湖边裕嘉缫丝厂38间房屋被“吹倒者三十六间,并压伤漆工一名……北丽桥上之桥石,亦竟吹去大石两方”[13]。“南湖中之避暑游船,于风起时不及傍岸,被风吹覆者四五艘,一般游客因不谙水性,而溺毙者竟有三人。”[14]
代表们在白色恐怖中召开会议,由上海转至嘉兴,由陆上转移到水上,克服了人祸天灾,较为顺利地完成了中共一大所有的既定任务。这就体现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组织成员当时“都未预见一大历史意义”[15]。13名代表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仅2人出席开国大典,这更说明伟大建党精神之可贵。
3.建章立制与团结工农
中华民族以天下为己任的奉献精神,马克思主义关心人的生存境况、探讨人类出路、使人真正成为自己命运主人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追求,是伟大建党精神中“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思想源头。
因年代久远,中共一大决议和纲领原件遗失。1960年,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韦慕庭发现陈公博1924年在该校的硕士论文附录中存有这两件珍贵文本。在中共一大纲领中,对党忠诚体现在“除经党同意或法律所迫,党员不得出任国会议员或政府官员”。不负人民体现为:决议“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从事工人运动”。决议具体规定了建立工会、开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工会报刊和小册子、成立研究工人运动的机构等。中共一大纲领规定:“党员应据不同职业,在工、农、兵和学生组织中活动”,确定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达到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等阶级斗争目的”[16]的奋斗目标,这充分体现了红船精神中“立党为公”的奉献精神。
中共一大成立的党中央局立即着手联系群众,提请各区切实注意青年、妇女团体的建立,并开展运动。陈独秀还说:“我们不能靠马林,要靠中国人自己组织党,中国革命靠中国人自己。”[17]中共一大结束一个月多后,我们党在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成立首个农民协会,带领自称“贫贱、困顿、呆笨、苦痛”[18]的农民开展抗租减租等种种捍卫自身利益的经济斗争,建立了中共首个金融机构——衙前信用合作社。衙前等地农民协会提出“破除迷信、扫除文盲、解放妇女、反对旧礼教”[19]等口号。半年后,中共掀起首个工人运动高潮。“未伤一人,未败一事”的安源路矿大罢工,为“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20]的工人争取13条利益,使资本家承认工人俱乐部作为工人利益的代表,保障工人权利、增加工人工资、改善工人待遇、发清工人欠饷等。
我们党自诞生即无私利,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拯救亿万黎民于水火之中。带领古老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世界最强最大政党,竟诞生于一艘小船中,真可谓人间奇迹。董必武重游南湖时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21],“庆工农”三字充分体现了我党宗旨。这是伟大建党精神中“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在建党初期的表现。
考察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表现——建党前的筹备工作、有惊无险的建党过程和建党后中国革命呈现的新面貌,可知它们均紧密围绕建党这一中心,体现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周详缜密、有条不紊的心思与团结一致、民主协商的作风。不论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外在表现还是内涵实质,体现的都是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精神,这也是我们党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所共有的革命精神特征。
二、伟大建党精神在革命时期的嬗递
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在全国性抗战爆发后逐渐形成了先进的党群革命精神——沂蒙精神,并在解放战争中将其发扬光大。伟大建党精神缔造者之一的王尽美回家乡沂蒙建立了早期党组织,邓恩铭到淄博矿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政治纲领,由此开启了沂蒙地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沂蒙精神的“敢于胜利、开拓奋进”是对伟大建党精神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延续,沂蒙精神的“勇往直前、永不服输、艰苦创业”是对伟大建党精神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发扬,沂蒙精神的“吃苦耐劳、爱党爱军、无私奉献”是对伟大建党精神中“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发展。由此可见,沂蒙精神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嬗递极具代表性和时代性。
1.伟大建党精神发生嬗递的根基背景
“伟大建党精神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历史根源和丰富营养,与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中华文化基因一脉相承,彰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理念和道德品格。”[22]与伟大建党精神的中华民族文化根基相比,沂蒙精神的独特根基是山东省的地域文化。山东是孔孟之乡、儒家思想和忠文化的发祥地。忠臣诸葛亮幼时生活在临沂,临沂也是唐代大忠臣颜真卿的祖籍地。颜真卿为人刚正义烈,极有气节,其堂兄颜杲卿父子一门坚决抵抗安禄山叛乱,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23],颜真卿最终也因只身劝降叛军而被杀。中华传统二十四孝中有七孝发生在临沂。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沂蒙精神得以产生的根基,山东地区的忠孝等文化基因是沂蒙精神“人民性”诞生的基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则是沂蒙精神等党群革命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派系林立、军阀混战,社会上“蟊贼万千”,只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面对日军挺身而出。抗战期间,沂蒙山区对日作战2.6万次,消灭日伪军50余万[24]。解放战争时期,临沂作为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地区,所抗击的国民党军兵力远超延安。1955年授衔的10位元帅和1500多位将军中,分别有3位(陈毅、罗荣桓、徐向前)和430位在此工作过。25年间,沂蒙420万人中,120万人拥军支前,20万人参军作战,10万人牺牲[25]。
2.伟大建党精神在革命时期的继承与发展
在红船精神被提出前,井冈山精神长期被视为革命精神的源头。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填补了从建党到大革命期间的精神空白,使我党的精神思想史和发展奋斗史在时间上达成了一致。从伟大建党精神的结构看,其内涵具有内在贯通性,是核心、支柱与本质的有机统一。首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指导思想和最终目标的不变遵循,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是动力之源,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其次,“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初心使命和历史责任的庄严承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它们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支柱,是胜利之本,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再次,“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党为民尽责奉献的价值追求,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本质,是德政之基,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
以沂蒙精神为代表的党群革命精神,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其本质都是为人民求解放与谋幸福。抗战时期,我们党在政治上实行“三三制”,引导群众代表投票,分组讨论选举候选人,让不识字的民众进行“豆选”。我们党领导根据地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与男女平等,沂蒙根据地在1940年11月11日就颁布了中国历史上首个《人权保障条例》。在经济上,我们党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极大减轻了老百姓的生产负担。在文化上,我们党创办“庄户学”以启迪民智,创办“识字班”以教少女识字。由于此举深得民心,以至如今临沂地区仍将年轻女子称为“识字班”[26]。
中国共产党的这些行为和举措,既保障了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又改善了百姓的生活,给人民以切实的经济利益。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是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政党,所以人民群众才会一心一意地跟党走,形成对党衷心支持的党群革命精神。因此,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具体实践,既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实质与外在表现,也是所有革命精神的不变追求。
3.伟大建党精神在革命时期的具体表现
以沂蒙精神为代表的党群革命精神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党群同心”,即人民群众坚定跟党走、听党指挥。陈毅元帅在分析淮海战役胜利原因时说:“遍地是运粮食、运弹药、抬伤员的群众,这是我们真正的优势。人民群众用小车、扁担保证了部队作战。”[27]迟浩田将军于1987年纪念孟良崮大捷四十周年时,感情至深地赋诗一首,其中有关人民群众救助解放军战士的段落,便是对沂蒙精神外在表现的生动描述[28]。党群革命精神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独特发展价值在于其更多地体现着人民群众对党的忠诚热爱。
沂蒙精神的创造主体虽然是人民,但它是由山东党、政、军、民、学共同创造的。人民性是沂蒙精神区别于早期革命精神的显著特征,但若只将沂蒙精神表述为20世纪90年代人们普遍引用与宣传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时,其主体就只剩下人民了,这是不全面的。沂蒙精神的最终完善与准确提升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1月25日考察临沂时的重要讲话:“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群众跟党走,无私奉献。”[29]
沂蒙精神之后,革命精神中的党群革命精神不断形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革命精神(如“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革命精神(如改革开放精神、劳模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创业精神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革命精神(如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三牛”精神、探月精神等)中,人民群众逐渐成为创造主体,伟大建党精神逐渐由“党的精神”变成了“人民精神”。从这个角度讲,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实质始终未变,外在表现中则增加了人民性,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三、伟大建党精神嬗递的现实启示
伟大建党精神的外在表现由红船精神的“精英式”逐渐发展为沂蒙精神的“群众式”,人民性愈发凸显,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实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展览,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30]当前,我国宣传展示革命精神的历史遗迹主要集中在革命老区及其周边地区,大部分诞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续规划为纪念馆、展览馆,它们为宣传革命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可改进之处。
1.革命精神宣传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与成因
首先,部分展览馆过分突出了革命精神的外在表现,缺乏对其内涵实质的展示教育。例如,除沂蒙革命纪念馆设有“党的群众路线”的主题教育展厅外,沂蒙红嫂纪念馆就稍显过于突出了红嫂无私奉献的事迹,却缺乏对这个先进集体诞生原因的解释,给人以突兀之感。虽然不同纪念馆可能对革命精神的展示各有侧重,但涉及革命精神的基本要素还是需要完整呈现的。实际上,除之前分析过的党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全力维护外,中国共产党自身超强的动员能力,也是出现红嫂这类救助群体的另一个原因。而党的这些民生观与实践经验,既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实质,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党的建设的成就。某些展览馆并未将其表现出来,殊为可惜。类似的问题还出现在表现“人民群众拥军支前”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中。该馆共分五个展厅,分别为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却没有党的群众路线或党建展厅。而同样以军事革命题材为主的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纪念馆,就开设有“军民鱼水”专题展室。
其次,部分展览馆宣传的内容与规划形式欠妥。例如,在有着“沂蒙红色圣地、华夏第一庄园”美誉的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大店庄氏庄园中,尽管其简介称“展示珍贵图片资料1600余张”,但内容多涉及当地民俗,并未对八路军115师各部进行介绍。有些展室的墙壁空空如也,或仅有寥寥数语,以至于无法让人得知八路军115师内部科学领导、协调分工的过程。此外,当地将“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这一珍贵的革命精神纪念馆与作为当地民俗文化博物馆的“大店庄氏庄园”相结合的做法,虽然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但对革命精神纪念馆做出“能与大观园、乔家大院相媲美的民俗文化旅游区”[31]的评价,是否会影响革命精神的宣传与发扬,笔者认为有待商榷。
由此可见,部分展览馆对革命精神内涵实质的忽视,正是当前党群关系建设中需要加强的部分,即舍本逐末地过度宣传革命精神中“党群同心”的外在表现,而忽略了对党员干部提出“以心换心”的要求。针对这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拟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以供参考。
2.建党精神的嬗递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借鉴与启示
从理论层面讲,应进一步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在革命时期嬗递的整理与提炼。从某种程度上说,沂蒙精神等党群革命精神展览所缺失的“党为人民谋解放”部分,正是以红船精神为代表的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内容。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期间持续发挥主观能动性,源于深入贯彻落实了毛泽东在中共七大讲话中所提出的“放手发动群众”的要求,但很少见到对这一内容的展示。这说明某些宣传工作者对我党卓越的党群关系建设经验还缺乏整体认识、不能融会贯通。再如,1946年底,曾先后报道过二战期间盟军的“1942年缅甸失利、1943年北非作战和1944年诺曼底登陆”等重大战役的战地记者杰克·贝尔登第二次来到中国,他全程目睹了解放战争,并写下了代表作——《中国震撼世界》。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保持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确切地了解群众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无论在理论或实际上都是为人民群众利益而工作的[32]。类似这样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融洽关系的还有美国记者韩丁所著的《翻身》一书。这些记录我党优秀党群关系作风的“外部声音”,本应是极佳的宣传素材,却极少被国内展览所使用。
从现实角度看,应利用伟大建党精神在革命时期嬗递的历史经验来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党群关系建设。比如,红船精神充分体现了“党走在时代前列”,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之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红船精神昭示出党群关系就好比舟与水的关系。而以沂蒙精神为代表的党群革命精神本身就为新时代党群关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在革命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被民族生死存亡问题所掩盖。而今,中国处在和平发展的新时代,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就变得相对突出。如果再遇到危急关头,人民群众还会不会像革命战争年代那样舍生忘死来保护我们的党员干部?“如果做错了事,老百姓还会不会替你们求情?”——这就是著名的“耿飚之问”[33]。要防止党的领导陷入“塔西佗陷阱”,就必须解决好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风建设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只有继续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心换心”的内涵实质,人民群众才会自觉发扬“党群同心”的革命精神。
从实践角度看,宣传和讲授伟大建党精神在革命精神中的嬗递切忌本末倒置。党群关系建设和党的作风建设是当今中国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革命精神的宣传与发扬不能只重视“党群同心”的外在表现,而忽略其“以心换心”的内涵实质。以红船精神为代表的伟大建党精神不仅阐释了党“从哪里来”,而且指明了党“向何处去”:新时代要求我们继续“沿着红船的航向”,矢志不渝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巨轮劈波斩浪、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34]因此,在思想工作中探赜索隐、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研究伟大建党精神在革命时期的嬗递对新时代思想建设的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