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农村电商人才现状及培养研究*

2022-04-08王友青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陕西电商人才

尹 清,王友青

(陕西开放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均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充分表明农村电商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就业创业、助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手,而农村电商人才的开发与培育是实现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陕西农村电商人才现状

近些年陕西大力推广农村电商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成效突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离不开电商人才的大力支撑。陕西一直高度重视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为解决农村电商人才数量严重缺乏、质量有待提升的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通过专项资金支持,统筹商务、人社等部门培训资源,联合电商培训机构、高等院校组织开展各类农村电商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返乡大学生、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创业青年积极参与陕西农村电商发展,加强新业态、新模式下的应用型、实战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优秀人才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快速发展。

以陕西宜君县为例,宜君县大力开展电子商务技能培训,截止2021年11月,累计完成培训214期7087人次,电商从业人员从2016年的110人增加到850人,带动开设网店、微店100余家,基本实现每村一名电商人才、一个电商商户[1]。

武功、眉县、周至、宜君、岐山、子长等县域涌涌现了一大批“养蜂新农人陈硕士”、“陕北霞姐”、“电商一姐苹果杨”、“村播达人刘笑朋”等优秀农村电商人才。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积极发展社交电商、直播电商,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和提升了陕西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陕西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1.人才文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了深入了解陕西农村电商人员构成及教育层次结构,笔者对周边村镇农村电商企业、电商从业人员进行调研分析,结果显示当前陕西农村电商人员构成主要包括本地农民(包含留守村民)、返乡创业回流人员、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以及引进高层次电商人才四类,其中人员构成主体是当地农民(含留守村民),约占人员总数的50%。从接受教育学历层次的角度分析,由于从事农村电商的主要参与者是当地村民、农户,总体接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以中等文化水平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者占比不足10%。

2.农村电商新生态下人才新知识、新技术缺乏

陕西各个县域涌现出了一批新业态下的领军型农村电商人才,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精英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但毕竟是少数,辐射带动能力有限。本地农户作为农村电商人才主力军,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层次和文化水平限制,大部分从业人员又是“半路出家”,往往通过个人自学和简单效仿他人,对电子商务新知识、新技能以及现代化网络运营管理方法掌握不全面、不系统、专业化程度低,理论基础和实操水平较为薄弱,且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尤其是面对电商行业飞速发展过程中不断迭代更新的直播带货技巧、大数据分析、短视频剪辑等新技术、新思想,多数农户缺乏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接受程度缓慢,学习能力和成果转化差强人意。

3.陕西农村产业吸引力弱,电商人才匮乏

这些年陕西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主要抓手,赋能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电商人才需求量大,网店运营、直播策划、美工、视频拍摄与剪辑等岗位空缺率较高,但是由于农村自身培养电商人才有限,尤其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处偏远的区域,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以及产业化发展水平低,发展环境差,人才激励措施不足等现实问题,高素质高技能电商人才及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大多选择留在城市就业,农村人才断层严重。

为了解决人才匮乏问题,地方政府和电商企业出台了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了一部分优秀人才投身农村电商行业,但是由于很多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和机制缺乏持续性、连贯性,职业生涯提升空间有限,导致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人才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当前陕西农村电商人才现状的真实写照,也是阻碍农村电商发展和构建人才培养良性生态圈亟待解决的难题。

4.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培训效果差强人意

虽然近几年来陕西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举办的多数农村电商培训名目众多、种类繁杂,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培训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一方面,参训学员社会背景不一样,有已经在农村电商行业深耕多年的从业者,有新进入电商行业的本地农民和创业青年,还有大学生村官等不同群体,其自身知识架构不一样,培训需求和层次也不尽相同。但是很多培训过于笼统,针对性不强,未基于受训对象需求和学习能力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导致社会资源耗费大、培训效率低、效果不佳。

另一方面,由于电商行业经营理念、技术发展和生态环境更迭速度较快,这就要求电商从业者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汲取行业新知识、新技能。但是农村人口整体学历结构和文化程度偏低,一部分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再加上年轻劳力大多数都外出务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成为农村人口主体,造成农村“空心化”现象突出。参训农民受时间、精力和学历的限制,缺乏学习积极性,接受能力慢,转化程度低,培训组织难度大,效果不显著。

三、陕西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发展建议

1.强化政策支持,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

陕西省要不断深入实施人才创新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及人才培养的相关文件精神。省委省政府会同商务、农业、人社相关部门要强化规划引领,积极发挥政府职能在陕西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培育战略统筹、制度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撑作用,加强农村电商人才服务保障,搭建聚才育才新平台。

各级地方政府要在省委的领导下结合县域、村域发展基础、产业特色、农村电商人才现状及存在问题,组织行业协会、龙头企业、院校等社会主体联合制定关于促进陕西农村电商人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和专项办法,创设良好的政策支撑环境。

2.构建三维立体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培训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各级政府要联合各部门统一规划,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引进优质电商师资力量,消除“水培”,开展“金培”,切实提高农村电商人才质量。各地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训要充分结合人员结构实际,根据本地村民、返乡创业青年,大学生村官,农村电商从业者等不同参训对象,对标其学习能力、电商知识储备以及培训需求,制定目标明确、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分层分类培训方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创新农村电商人才培训模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推动培训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线下培训采用“送课到村+电商培训服务基地”双主体,培训内容要紧密对接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实际,综合运用专题辅导、案例分析、现场观摩、电商沙龙、交流研讨等方式,丰富学习载体,同时引入近年来在农村电商领域建设成果丰硕的领军人才及先进典型事迹作为培训“活材料”,强化培训内容的实践性、实战性和可操作性。线上培训一方面依托阿里研究院等平台开展线上学习,另一方面积极开发类型丰富的文本案例、仿真动画、图片、视频等电子商务优质数字资源,建立农村电商培训资源库,同时动态推送行业新理念、新技术、新发展等与时俱进新内容,通过移动终端满足各类参训者灵活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

3.依托陕西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陕西作为教育强省,共有各类高等教育学校110所,高职(专科)院校39所,研究生培养机构50个,其中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各层次、各类型院校近70余所[2]。依托丰富的教育资源、人文资源和科研优势,地方高校应积极履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和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体责任,联合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电商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构建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方协同集体发力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联合体。

以新业态新模式下电商人才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力度,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以订单培养的方式为县域、村域输送定制化优秀电商人才。同时,积极推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借助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契机与平台,助推农产品品牌创造和电商创业融合发展,实现陕西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在迈向现代化进程中不断追赶超越。

猜你喜欢

陕西电商人才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人才云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