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母猪的精细化管理要点
2022-04-08王月琴
王月琴
(盐城光明生猪有限公司,江苏盐城 224100)
妊娠母猪孕期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复杂性,该时期管理工作是否科学合理,是影响母猪膘情、胎儿发育、产后泌乳量、仔猪成活率以及养殖效益等的重要因素[1]。因此,养猪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妊娠母猪孕期管理的重要意义,规范养殖管理行为,确保母猪顺利分娩。
1 妊娠母猪的孕期营养需求
1.1 妊娠母猪的能量需求
相关试验表明,妊娠母猪在孕前期对于热能的需求并不高,每日体内沉积热能基本在20~100 kcal,因此,在母猪妊娠前期饲喂一些青粗饲料即可满足其热能需求。母猪妊娠中后期,体内热能沉积速度增快,尤其是产前1个月,每日体内热能沉积量可达到272 kcal,相比妊娠前期明显增加,加之代谢增强会消耗大量的热能,因此,母猪后期必须要增加热能补充,增加营养供给,饲喂充足的青饲料和精饲料,减少粗饲料饲喂量,满足母猪妊娠中后期的热能需求。
1.2 蛋白质需求
妊娠母猪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大,蛋白质不足,会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一般母猪从妊娠到仔猪分娩需消耗3 kg可消化纯蛋白,此外母猪子宫内容物、母猪自身也需要一定的蛋白质摄入,因此,妊娠期母猪及胎儿共需要5~6 kg可消化纯蛋白。一般妊娠母猪的日粮中含粗蛋白11%~12%,即每日每头猪平均饲喂165~288 g粗蛋白,就能充分满足妊娠母猪对粗蛋白的需要。只有对妊娠期母猪加强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补充,方可更好地满足妊娠母猪的营养及胎儿生长发育需求。
1.3 矿物质需求
妊娠母猪对钙、磷等矿物质的需求量也非常大,矿物质是妊娠母猪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尤其在胎儿的骨骼形成期,矿物质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每头初生仔猪含矿物质量在3%~4%,钙磷占比80%。如果母猪妊娠期钙磷等矿物质补充不及时,会影响胎儿骨骼的形成,导致产下弱胎甚至死胎,同时会增加母猪流产的概率。此外,矿物质补充不足,会增加母猪产后瘫痪、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发生概率,因此,妊娠母猪孕期必须要补充充足的钙磷等矿物质,一般钙磷比控制在1.5∶1为宜。
1.4 维生素需求
维生素在母猪妊娠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维生素是维持母猪机体正常代谢活动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促进胎儿发育的关键。母猪妊娠期如果维生素补充不足,极易导致出现胎盘、子宫角质化,不利于胎儿吸收营养物质,增加母猪流产概率,同时也会增加产畸形胎、死胎、弱胎的概率。如:维生素D不足时,则会导致母猪、胎儿钙磷代谢障碍;维生素E不足时,则会导致胎盘坏死。
2 母猪妊娠期的饲养方法
2.1 “抓两头带中间”饲养法
“抓两头带中间”饲养法,常见于经产母猪,指的是在母猪妊娠前期增加营养,增强其繁殖性能。一般在母猪配种前2周至配种后3周均饲喂精饲料,且要确保精饲料中富含蛋白质。在母猪妊娠中期,需多喂粗饲料,少喂精饲料。妊娠后期,随着胎儿的快速发育对于营养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此时需继续增加精料饲喂量,满足母猪和胎儿的营养需求,同时,还要多观察妊娠后期母猪的采食和排便情况,根据母猪的体况及时调整饲料,防治母猪因精饲料采食过多而造成便秘。通过“高→低→高”的营养水平,可保障妊娠母猪及胎儿的良好生长发育[2]。
2.2 “步步登高”饲养法
“步步登高”饲养方法,常见于膘情一般的初产母猪。初产母猪配种后,其机体仍处于不断发育状态,在整个孕期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量较大,且营养需求随胎儿发育逐步增加,直至分娩前4周达到营养需求最高峰。需要注意,在母猪分娩前1周,应逐渐减少日粮的饲喂量,一般减少30%左右,可有效降低母猪难产的概率。
2.3 “前粗后精”饲养法
“前粗后精”饲养法,常见于体况较好的经产母猪。母猪妊娠前期膘情较好,胎儿发育缓慢,对营养需求相对较少,每日搭配适量粗饲料饲喂即可。进入妊娠中后期,母猪自身营养被消耗,加上胎儿快速发育,对营养的需求增加,此时需补充充足的精饲料,满足胎儿发育需求,防止流产或产弱仔。
3 妊娠母猪的日常管理要点
3.1 日常饲喂
饲喂妊娠母猪需制定科学的计划,做到定时、定量、定人、定次饲喂,形成良好的饲喂习惯。一般早中晚各给料1次。要确保饲料营养均衡,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矿物质等,满足妊娠母猪及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此外,还需结合不同母猪妊娠阶段,灵活调整日粮。保证饲料质量达标,禁止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禁止突然更换饲料;夏季应做到及时清理料槽,防止饲料腐败被猪误食;妥善储存饲料,防治霉变;保证妊娠母猪饮用水干净卫生。结合饲料、气温等因素控制妊娠母猪的饮水量,一般喂料较干、气温较高时,则需增加给水量。冬季饮用水需加温后再给猪饮用,防止刺激妊娠母猪胃肠道。
3.2 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管理是饲养妊娠母猪的一项重要工作,需及时清理圈舍内的粪便和污水,保持圈舍清洁。确保圈舍有良好的光照条件,保持圈舍干燥,避免阴冷潮湿。做好通风工作,尤其在炎热夏季,有必要设置排气扇、电风扇等排风,及时排出圈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避免对妊娠母猪造成刺激。此外,夏季是疥癣病的高发季,养猪场要做好防范工作,保持妊娠母猪体表清洁卫生,妊娠母猪转入产房前需用2%高锰酸钾溶液对体表进行全面消毒,并对产房进行清洗、消毒,营造清洁卫生的产房环境。
3.3 做好免疫
妊娠母猪的免疫是降低自身及仔猪疾病发生的关键手段。猪场兽医应结合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计划和程序,一般妊娠母猪分娩前4周应接种大肠杆菌二价疫苗,并确保母猪能够获得有效的母源抗体,保证仔猪健康。但应注意,配种后4周内和分娩前1周,禁止接种任何疫苗,避免妊娠母猪因免疫应激而造成的流产。
3.4 重视驱虫工作
驱虫是养猪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妊娠母猪感染寄生虫,轻则影响胎儿生长发育,重则导致流产或死胎。因此,猪场兽医应结合当地寄生虫病流行情况,制定可行的驱虫方案。首先,母猪配种前1个月需使用伊维菌素拌料进行体内外驱虫,一般连喂1周即可。其次,妊娠母猪分娩前2周需再驱虫1次,其用药量控制在正常量的2/3为宜。再次,妊娠母猪进入产房前,需对产房的栏舍驱虫2次。最后,妊娠母猪驱虫后所排出的粪便,需统一入化粪池发酵处理,杀灭残留的寄生虫卵[3]。
3.5 加强保健
妊娠期保健不到位,会极大地增加母猪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的发生概率。因此,要意识到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制定科学的保健计划,确保母猪及胎儿健康发育。妊娠母猪保健时应合理选用药物,如:妊娠母猪分娩前1周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阿莫西林,降低初生仔猪腹泻;此外,用黄芪、金银花、板蓝根等中草药实施季节性保健,亦可起到不错的效果;妊娠母猪分娩前6周和3 d,分别注射1次亚硒酸钠—维生素E,可有效降低分娩时仔猪死亡。
3.6 预防妊娠母猪的机械性损伤
如果母猪妊娠期遭遇机械损性伤(滑倒、抽打、惊吓等),会极大地增加流产概率。因此,需高度重视猪舍机械性损伤的防范工作,尽可能做到妊娠母猪单独饲养,条件受限的养猪场,可每栏饲养2头妊娠母猪,防止相互争斗。母猪妊娠期禁止抽打,保持环境安静,防止惊吓,可有效降低母猪流产。
3.7 妊娠中期母猪的管理
妊娠中期的母猪最好在单体定位栏内饲养,虽然定位栏内存在母猪运动困难、肢蹄病多等不利因素;但也有一些有利因素,如方便管理、有利于个体观察、单个喂养能有效控制母猪体况,防止争斗引起的流产,减少饲养面积等,在规模养殖场中应用比较普及。在饲养量较大的规模猪场,可以安装自动送料和定量喂料相关配套设备,可以有效降低喂料量方面的差错,保证通过控制猪的采食来准确控制母猪体况。同时,应随时观察母猪的健康情况,每天检查母猪采食、精神、粪便的变化,一旦发生异常迅速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3.8 防暑防寒
妊娠母猪对于圈舍温度有着较高的要求,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对母猪及胎儿的健康造成影响。因此,要结合季节性因素灵活管控圈舍温度。夏季气温高,应及时通风、洒水降温,防止妊娠母猪中暑。冬季气温低,应在门口设置挡风被、铺设垫草,防止靠近门口的母猪产生冷应激。
3.9 驱蚊防虫
妊娠母猪体味重,极易招蚊子、苍蝇、毒虫等昆虫,影响正常休息,同时蚊蝇亦是细菌病毒的重要传播载体。因此,妊娠母猪孕期要高度重视驱蚊防虫工作,可在圈舍设置纱网,减少蚊虫进入。夏季可给妊娠母猪每周饲喂维生素B1 30 mg/头,可减少蚊虫靠近。将薄荷叶、番茄叶捣烂后涂抹在妊娠母猪体表上,亦可起到驱蚊防虫效果。
3.10 用药禁忌
妊娠母猪应明确用药禁忌,防止因滥用药而导致流产。养殖人员要学习用药知识,明确母猪妊娠期的禁用药种类,如呋塞米等利尿药物,会导致子宫脱水、胚胎脱离;水杨酸钠、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具有抗凝血作用,易促发流产;链霉素、替米考星等抗生素,毒性大,易导致流产;乙烯雌酚、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极易导致流产;毛果芸香碱、敌百虫等拟胆碱药物会增强子宫平滑肌兴奋收缩造成流产;巴豆、红花、催产素等子宫收缩药,可兴奋子宫,导致子宫强烈收缩造成流产[4]。
4 妊娠母猪常见疾病防治
4.1 流产
流产是妊娠母猪孕期常见病之一,多发于孕早期,其病因主要包括2方面,一是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流产,如感染寄生虫,患布鲁氏杆菌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等,均会导致妊娠母猪流产;二是非传染性因素,如饲养管理不到位、营养不良、冷热应激、滥用药物、中毒等造成的流产。
妊娠母猪流产前会表现出异常兴奋、频频努责、乳房肿胀、外阴红肿,阴门流出有腥臭味的污红色分泌物,分泌物中有大量胎儿组织碎片,分泌物流出后10~12 h逐渐排出死胎。同时,妊娠母猪流产后,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体温升高、尾根塌陷等症状,如没有及时治疗极易因败血症而死亡。如是隐性流产,则不易被察觉。
预防妊娠母猪流产是养猪场的重点管理工作,对妊娠母猪保持丰富的营养补充,饲喂优质饲料,规范用药,防止妊娠母猪遭受机械性损伤,及时接种猪瘟疫苗、猪伪狂犬病疫苗等,避免因疾病造成流产。
妊娠母猪出现早期流产症状且胎儿存活,则要做好保胎工作,降低流产概率,应及时肌肉注射孕酮20 mg,每间隔1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3次。如果保胎失败且胎儿死亡,则要加快母猪排出死胎,此时可肌肉注射乙烯雌酚和垂体后叶催产素。死胎排出后,需用0.1%高锰酸钾溶液对子宫进行彻底冲洗,并子宫灌注青霉素和链霉素防止继发感染[5]。
4.2 母猪产前瘫痪
妊娠母猪产前瘫痪主要表现为母猪分娩前突然四肢肌肉松弛,无法正常站立,丧失知觉,卧地不起,精神状态不佳,昏昏欲睡,不愿进食,粪便干燥,排尿量减少。妊娠母猪产前瘫痪,主要是由于孕期管理不到位,尤其是在妊娠中期和后期,母体及胎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极大,此时如果没有及时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元素,会导致母猪瘫痪。同时,如果妊娠母猪过于消瘦、运动不足、圈舍阴暗潮湿,亦是诱发瘫痪的重要因素。
预防妊娠母猪产前瘫痪需做到科学喂养,制定完善的喂养方案,保证日粮营养均衡,增加钙磷补充量,圈舍应保持良好的光照和通风,适当运动,提高抵抗力,预防产前瘫痪的发生。
针对产前瘫痪的妊娠母猪,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0 mL+20%安钠加10 mL,每天1次,连续用药3 d,注射药物时应控制好速度,禁止过快。用药后如效果不理想,则可间隔6 h后再用药1次,最多用药3次。治疗时可辅助饲喂碳酸钙及骨粉,提高治疗效果。
4.3 妊娠母猪食欲下降或废绝
妊娠母猪食欲下降或废绝多发于妊娠后期,母猪食欲下降,严重的食欲废绝,便秘、排尿次数下降,出现异食癖、体温下降、双耳发凉、后期心跳加快、呼吸不畅、日渐消瘦等,进而导致出现流产、死胎及产后缺乳等现象。
妊娠母猪产前不食的病因较多,如:营养不足,尤其是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矿物质比例不协调,导致消化系统紊乱,食欲下降;误食腐败饲料,导致肝功能受损,进而影响食欲;孕中后期缺乏运动,肠道蠕动缓慢,导致消化不良无食欲;妊娠母猪遭受应激或内分泌紊乱,引发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导致母猪产前不食。
预防妊娠母猪产前不食时,要加强孕期管理,保持均衡营养,增加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补充,增加青绿饲料给量,禁止饲喂霉变和冰冻饲料,禁止母猪饮用被污染的水,加强保健,适量运动,提高抵抗力,每日做好卫生、清洁、消毒等工作,营造舒适的环境,确保妊娠母猪健康生长[6]。
针对出现产前不食的妊娠母猪,可颈部混合肌注黄芪多糖注射液0.2 mL/kg+鱼腥草注射液0.2 mL/kg+氨苄西林钠0.1 g/kg·d,连续用药3 d;重症病猪可配合肌肉注射复合维生素B,加快食欲恢复。亦可辅以消食胃药方治疗,莱菔子6g、连翘6g、陈皮6 g、茯苓18g、半夏18 g、神曲24 g、山楂36 g,将上述中草药研磨成粉末状后每次取5 g加入适量开水冲调给药,早晚各1次即可。
5 结语
综上所述,妊娠母猪孕期管理是影响母猪产仔数及仔猪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应高度重视妊娠母猪孕期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改变传统粗放落后的饲养管理模式,制定科学可行的管理方案,掌握妊娠母猪孕期管理要点,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猪场商品猪数量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推动养猪业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