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问题与实践路径
2022-04-08郭长帅邢玉红
郭长帅,邢玉红
(1.石河子大学 机械电气工程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2.石河子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的现实基础,是民族团结的根基,是民族发展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至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进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成为新疆各项事业发展必须遵循的主线和纲领。新时代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疆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多维多元多样的全时空挑战,呈现的新样态、新内容、新形式,为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新情况,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新时代条件下探究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内容、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实践路径,对于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各民族大团结,最终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工作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内容
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有强烈的认同感、情感的归属感,认识到各民族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新疆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在新疆社会发展中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有效地抵制境内外各种极端思想、分裂思想的渗透和颠覆,才能维护好各民族的根本利益,筑起各民族大团结,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的思想长城,基于此,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着力培育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来凝心铸魂。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具体要求,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原则,在教育实践中践行爱国主义的有效传承,使广大各族青年大学生能够增强对伟大祖国的热爱,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历史形成和发展是各族人民交流、交往、交融的结果,是各民族凝心聚力奋斗的结果。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通过组织各族学生开展常态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活动等,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二,增强“五个认同”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中多次强调,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正确把握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之间的关系,正确把握好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正确把握好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关系。这是理解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根主线,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了差异,正确处理差异和矛盾才能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在新疆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的学习就是要从道理上阐明这种共性和差异性,让各民族大学生在思想上分清主流和交流,共性和个性的问题,解决学生头脑中存在模糊认识,甚至是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五观认识。
第三,要通过五史教育弘扬红色文化基因。尤其要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光荣革命历史,让各族青年大学生能够通过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帮助青年学生更加深入具体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青年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深入开展新疆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和教育,通过主渠道教育讲好新疆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通过历史文化古迹再现历史,用史实故事说话,在牢牢守好意识形态阵地等方面发力,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时刻铭记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此外,要加强对新疆历史的研究,引导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要加强文化认同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根本在于借助共同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意识。推进各民族大团结,就是要提升各民族对共有文化的深层次认同感,这需要广大青年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有认可度和接受度。长期以来,“三股势力”极力否认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重要事实,并试图通过编造虚假历史和虚假文化根基来切断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历史文化联系。对于高校来说,在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时,需要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教育,以“多元一体”为原则,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使广大青年大学生找到各民族在中华文化认同层面的共同精神归宿。
第五,要做好民族团结教育,这也是巩固团结统一的重要基础。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需要坚持不懈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的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民族团结理论等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切实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营造各民族交往交流,良好互动,荣辱与共的良好社会氛围,为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二、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主要挑战
新时代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新挑战,应该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中去审视。从国际维度看,中华民族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一方面是,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交往日益密切,社会制度之间的价值观念冲突,网络信息化带来的思想价值挑战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则是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长期以来打着民族、人权的旗号,极力破坏边疆地区各民族团结和谐和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诸多矛盾叠加、风险挑战显著增多。依据新发展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新疆高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遇到了新挑战。
(一)西方反华势力的思想渗透
新疆自古以来是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汇集交融之地,特殊的区情民情为新疆带来了独一无二的地缘优势和多元文化优势,也让新疆面临着比内地更严峻的安全稳定环境。近年来,西方反华势力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幌子,持续不断地在境外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在全球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背景下,西方反华势力为实现其阻止中国崛起的企图,利用新疆多民族、多宗教的特点,加紧对新疆进行思想文化传播和渗透,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其中致力于渗透和争夺的群体就是大学生,给部分大学生思想观念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一是利用伊斯兰教,同境内的民族分裂分子勾结,煽动宗教狂热,鼓吹圣战思想。二是将所炮制的“民族自治”“人权”进行广泛的传播,图谋在我国制造民族分裂。三是加大对新疆传教的力度,利用基督教对少数民族群众渗透,向新疆高校渗透,加强对新疆进行政治渗透。四是“9·11”事件后,在美国力量进入中亚地区的背景下,美西方国家的组织在本国政府的支持下在中亚策划“颜色革命”,被一些敌对势力企图祸水东引,加紧在新疆进行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输出。这些思想严重影响新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建设,影响高校和谐的民族关系和校园的安定,影响新疆高校对大学生“五观、五认同”的教育,影响新疆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才,对新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思想觉悟、道德情感带来严重威胁。
(二)境内外“三股势力”加紧思想文化渗透
长期以来,境内外分裂分子不遗余力地对我区大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当前,境内外三股势力加紧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一是利用各种传统媒体平台传播分裂思想。二是利用报刊、文艺作品等传播分裂思想。三是张贴反动标语、发放反动书籍、投寄、散发反动宣传单等造谣惑众,制造分裂氛围。四是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和敌对势力相勾结,利用新媒体传播暴恐视频、影片等。五是通过文化活动、民间传统活动等传播极端思想,与我争夺大学生群体。这些分裂势力的反动思想文化宣传严重干扰着新疆高校大学生政治文化生态,严重危害着大学生的思想认识。
(三)多元文化的现实挑战
在全球化进程中,各个国家经济交往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交往,这就不可避免的带来多元的文化价值观,文化多元势态下如果没有了主线就会失去正确的航向,多元就有可能会成为精神散乱之源,民心动乱之根。特别是信息时代条件下,通过现代通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价值观传播,使大学生与外界达成了无缝对接,实时接收最新动态,便捷地作即时互动。全球化和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多元多样的文化样式,而青年学生政治鉴别能力较弱,如果不加判断地选择了多元文化,则影响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树立。新疆高校大学生不仅面临着全球化条件下多元文化价值观的挑战,而且还面临着以文化多元主义为借口,片面强调文化多元性,片面强化亚文化的民族特性,片面强调文化差异性等的挑战,这既阻碍着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影响着中华文化的传播与认同,又对高校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了现实影响,既不利于民族团结,更有害于新疆的稳定和发展。
(四)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不足
从新疆高校的现实情况来看,作为民族地区高校本身更应具备民族团结的氛围,需要借助院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校外相关资源统筹配合,形成联动教育机制,更好地加强教育的生动性、整合性。然而,部分新疆高校在主渠道教育方面不够充分。虽然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以来,新疆高校就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特色和实际需要培育路径,开展了相应的工作,但仍存在培育方式较为单一、人才队伍不够,在教育实践环节较薄弱,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理解和分析较为浅薄,难以把握其深度、广度,教育实施环节效果不佳,理论教育水平不高,影响了教育实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认知方面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尤其对于新疆高校学生来说,需要借助自身的地域优势,认识和了解国家对于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但是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大多在关于这些政策和民族文化的认识方面,仅仅停留于感性层面,而缺乏系统的整体认识。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我国在国情,民族区域的政策,风土人情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了解。但是,关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缺乏系统整体的认知。此外,许多学生在关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时,更多的是被动接受而非主动学习。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学校的相关课程时,关于民族问题的知识体系不扎实,在思想认同上较为浅薄,缺乏大局意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不够深入。
第二,在培育的具体途径方面单一。目前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相关民族理论民族知识的主要吸收途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熟悉民族理论政策,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课时有限,学生所能获取的内容也极为有限,加之,在学习中大部分学生更多的是以被动接受的形式为主,而缺乏对相关理论的主动研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效果。
第三,缺乏实践体验和亲身感受。在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和教育时,大多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这种理论灌输的形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的认知践行。
三、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路径
新疆铸牢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面对新时代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我们需要科学分析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采取有效对策,全面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实效。
(一)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在新疆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仍然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渠道,高校也一直是新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全面加强新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首先增强文化认同,要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明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尤其在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上,要以鲜明的旗帜引领带动。同时,要发挥新媒体技术的思政课改革和引领促进作用。新疆高校需要始终发挥思政课程的主阵地作用,创新思政课程模式,提升思政课程的引领带动效果,更好地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做好思想政治课程与校园活动的有机融合,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新疆高校需要夯实思政课程的基础地位,重视思政课程,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并不断在顶层设计方面进行优化完善,从制度角度出发保障思政课程能够更好地为民族地区培育合格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魂育人。同时,新疆高校需要加强思政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新疆高校教师需要及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使各民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进入头脑。要彰显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使新疆高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
(二)紧紧围绕“五观、五认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首先,要继续就新疆历史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宣传教育,使新疆各民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五观,加强对新疆历史重大问题的研究和挖掘,通过文物史料等,进一步阐释新疆各民族间以及各民族与中原各民族间的交融历程。通过加强对中国历史特别是新疆地方史的宣传教育,帮助新疆各民族学生从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整体视角下看待新疆,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新疆历史,新疆发展史和文明融合史,宗教演变史,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其次,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到高校教育的各环节中,形成教育内容的全覆盖。在教育中要分清主次关系,将中华民族的民族属性放置于首位,本民族属性放置于次位,引导新疆高校各民族青年大学生能够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树立各民族休戚与共的共同体意识,形成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的自觉。
(三)加强科学素养的培育,建设各民族学生共有精神家园
在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共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要实施文化润疆工程,要将以文化育人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认同问题的有效方式。在新疆高校内部,需要结合院校特点,结合学生发展要求,丰富文化载体,创设文化活动,优化校园环境,更好地增强高校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知、文化认同。在新疆高校课程体系中,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加强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学好普通话也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有利于使其更好更快地融入现代社会。在新疆高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过程中,需要做好校园主流媒体的宣传和引导,校园媒体能够有效地引导校园舆论,也是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交流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在当前网络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借助网络媒体,能够更加自主地发表意见和看法,校园媒体平台也能够借助自身的开放性丰富性,有效地吸引着学生群体。比如,石河子大学官方微博是全疆高校唯一一所加入教育部官微联盟成员的高校。除官方微博建设以外,石河子大学还开通了青石大校园新媒体工作室创设有校园官方的抖音账号,QQ 账号以及校园广播站等。通过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形式,更好地弘扬了主题的主旋律,也有效引导了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建立民汉学生同住、同学、同乐嵌入式学习生活格局
在高校中,促进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同住同学同乐,构建嵌入式的学习生活格局,能够更好地发挥行为导向性。尤其对于新疆高校来说,本身有着自身鲜明的特殊性,新疆高校学生所接触的民族文化也深受地域影响,内容丰富多彩。新疆高校需要充分发挥和借助这一优势,结合当地特色条件,开展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习俗,美食展示,地域风俗解说等形式,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更好地彰显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在特色实践活动中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彼此进步。通过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民族学生的共住共学共乐,能够发挥学生的同伴引领作用。可以选择学生中的优秀代表与少数民族学生相互交流,一般来说,优秀学生代表往往有着较好的学习基础,在生活中也与其他学生的联系更加紧密,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思想上的问题,并能够针对性地帮助周围学生。而学生社团是在学校统一组织管理下,学生自我管理,相互交流沟通的组织,也是开展兴趣活动的重要场所。发挥好学生社团和学生骨干的引领示范作用,能够更好地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感染力、影响力,使各民族大学生投身建设美好新疆的伟大浪潮中。借助民族团结一家亲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等系列活动,也能够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更加直观具体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新疆的惠民政策,更加全面地了解新疆的发展历史、文明融合史、宗教演变史,进而强化少数民族学生对于伟大祖国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使民族团结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五)推进“结对认亲”“三进两联一交友”等特色活动
组织各族群众进行联谊交流活动,引导高校各族学生开展结对认亲活动。在活动中交流思想,增进了解、增强感情,经过多年的实践,目前形成了常态化的结亲联谊活动,也使全疆各大高校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交往更加深厚,建立起深厚的情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继续加强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新疆高校内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是增进了解,交流情感,增强认同的有效做法,通过交流、交友活动能够营造各族师生团结友善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也能够创建师生共居共乐共事共享的校园环境,促进各族师生的交流互动。通过民汉共住的形式,也能够使各族学生的交往交流更加密切,结合新疆高校学生多样的民族特点,实施民汉混住,使广大各民族大学生在衣食住行的现实生活中朝夕相互,交流互鉴,增进情感,真正实现各民族一家亲。
在实践活动环节,可以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将大学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民族团结教育相融合,更好地增加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社会的机会,并在实践中感受和领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在新疆地区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需要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其他民族学生之间的互联互通,使其在交流交往交融中能够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和维护,不能仅靠少数民族单向发力,也需要其他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双向互动,相互认同,才能够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高校需要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少数民族学生爱国、爱疆营造良好的环境。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培育发展到逐渐成熟是动态上升的过程,也是与时俱进的过程,需要结合时代的特点,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指导校园思想政治文化以及精神文明建设,以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好地营造浓厚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氛围。校园文化氛围能够使学生在文化氛围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理解吸收,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优势,开展富有独特性的实践活动,开发有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校园活动,例如,积极挖掘学生的感人事迹,对在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具有突出贡献的师生大力表扬鼓励,发挥其榜样作用。通过典型宣讲宣传活动,使广大青年大学生讲述自身的民族团结故事,来更好地感染周围同学。通过校园媒体平台,也能更好地将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更好地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学校要积极开展红色网络建设,在自媒体平台上弘扬主旋律,引导学生认识各项政策,并借助校园社团志愿者服务等,使新疆高校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学习,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占领意识形态教育的制高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促进我国社会进步、民族振兴、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精神,思想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大学生作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主体,尤其对于新疆高校来说,各民族大学生是未来新疆社会发展的建设者,民族复兴的担当者,也是三股势力极力想要拉拢的培养对象。在新疆高校开展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能有效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使其成为建设美丽新疆的时代新人。同时,加强对新疆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培育,也是推动全国各民族走向交流融合、团结一心、凝聚命运共同体,实现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新疆工作总目标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