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泊三醇软膏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和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2022-04-08杨洪卫

健康之友 2022年7期
关键词:丁酯神经性皮炎

杨洪卫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中医医院 山东 青岛 266400)

神经性皮炎和慢性湿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科疾病,主要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皮肤瘙痒和红肿。神经性皮炎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慢性单纯性苔藓,患者在发病之后经常出现间断性皮肤瘙痒以及皮肤会出现明显的苔藓化,一般是成年人更容易发病,儿童发病的情况非常少见,主要是与患者的精神过度紧张、焦虑烦躁、胃肠道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异常等因素引起的。疹是由于复杂的内外因素激发而引起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内因有胃肠道相关功能出现紊乱、内分泌出现异常、神经紧张等因素,外因有风吹日晒、天气炎热、化妆品或者洗漱用品过敏等因素。由于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治疗周期长,容易反复,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导致患者对治疗丧失信心。临床在这类疾病的治疗中经常选择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有一定的效果[1]。近年来,人们发现,在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的治疗中使用卡泊三醇软膏有着很好的效果,并且与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用的治疗效果更佳。本次试验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神经性皮炎和慢性湿疹患者88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常规采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和卡泊三醇软膏相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在这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下,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上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患者88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24人,女性患者20人,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2.24±5.15)岁,病程范围为3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24±0.15)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3人,女性患者21人,平均年龄为(33.41±6.13)岁,病程范围为2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28±0.21)年。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等一般情况上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符合本次实验要求,可以进行试验比较。

入组标准:①所选的研究组对象均符合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对于整个治疗流程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果均知晓;③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④患者属于首次发病,再之前未接受过其他治疗。

排除标准:①患者对于本次试验过程中使用的药物有过敏的情况;②患者的神经状态异常,无法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的交流。

1.2 治疗方法

所有入组的患者在确诊后均行常规的护理。

1.2.1 对于对照组的44名患者,应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进行治疗,剂量为55mg/(kg·d),外涂,每日三次。治疗治疗周期为四周。

1.2.2 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同样应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进行治疗,治疗剂量及方案同上。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卡泊三醇软膏,剂量为55mg/(kg·d),外涂,每日两次。治疗周期同样为四周[2]。

1.3 评价标准

比较经过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

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未出现不良反应,随访半年内无复发为显效;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皮损面积改善超过一半,不良反应轻,随访期间复发次数小于2次为治疗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不显著,治疗期间有不良反应发生,随访期间复发次数超过2次为治疗无效。

1.4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通过SPSS 21.0 专业统计学计算软件对所有得到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表示,应用x2检验。上述实验结果,P<0.05为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44名患者中,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2人,不良反应发生率4.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64%,两组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显效的有27人,治疗有效的有15人,治疗无效的有2人,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统计表

3 讨论

慢性湿疹以及神经性皮炎均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神经性皮炎一般在临床上被分为两种,分别是播散性和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在发病时一般容易在颈部出现在症状,其次在肘部、眼睑部位等都可能有相关症状出现,患者在发病时开始会感觉到发病部位的皮肤有瘙痒的情况,之后就会出现多角形扁平丘疹,这类皮疹一般为米粒大小,颜色一般是淡红色或者淡褐色,两种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症状比较相似,但是播放性神经性皮炎的分布范围更加广泛,在患者的四肢、头部等都可能出现症状,瘙痒的程度更深,并且呈现间歇性发作,尤其是在夜间,患者会感受到更加强烈的瘙痒感,对患者的睡眠质量造成影响,并且容易反复发作,很多患者由于瘙痒进行抓挠,从而会导致毛囊炎、疖病等,在对神经性皮炎进行临床治疗时,止痒就是主要的治疗目的,防止患者由于强烈的骚痒感而出现抓挠的动作,使得病情进一步加重。

很多亚急性和急性的湿疹在反复发作之后,就会逐渐演变成慢性湿疹,也有可能从发病初始就呈现慢性炎症的症状,患者的皮肤在发病之后,会出现浸润增厚的情况,由于色素开始在伤处沉着,因此伤处的皮肤颜色会变成暗红色,如果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没有愈合,患者的皮损纹会变得比较粗大,与正常的皮肤相比,显得非常干燥,因此也有一部分患者容易发生皮肤皴裂的情况,患者的发病部位一般位于小腿、手、足、肘窝、外阴、肛门等处,在治疗时首先需要尽可能找到过敏原,避免各种外界刺激,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治疗的药物分为内用药物和外用药物,内用药物可以选择一种或两种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因湿疹多为晚上剧痒,因此可以在进入睡眠之前以及晚餐之后均服用一次药物,而外用药物一般会选择乳膏类药物进行涂抹,很多临床医师不建议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神经性皮炎和慢性湿疹都是经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反复的皮肤瘙痒和红肿的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病变部位皮肤破损,影响患者的健康。临床在治疗该疾病时,最常选择的是氟芬那酸丁酯软膏,作为一种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物,氟芬那酸丁酯可以通过抑制来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方面作用显著,从而发挥其抗炎杀菌的作用,对释放环氧合酶有一定的阻断作用,也对释放炎性介质有一定的阻断作用,达到止痒、抗炎、止痛的目的,减少患者瘙痒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对非感染性亚急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等皮肤疾病具有很强的治疗作用。然而,在一些长期反复发作神经性皮炎和慢性湿疹的患者的治疗中,它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不佳,很多患者在涂抹该药物之后都会出现过敏反应和刺激反应,过敏反应一般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有刺痛感、瘙痒感以及出现红斑等等;皮肤刺激反应主要表现为刺激感、灼热感和干燥等。

近年来,临床医生通过总结临床治疗经验发现,维生素D类似物卡泊三醇可以通过与维生素 D3受体结合,从而发挥抗炎作用,不含激素,并且还能够促进角质细胞凋亡,从而对患者过度增殖皮肤角质产生抑制和预防作用,促进其分化,使其凋亡。[3],是一种抗表皮角化药物,目前已被广 泛应用于皮肤科临床。

本次试验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神经性皮炎和慢性湿疹患者88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常规采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卡泊三醇软膏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进行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44名患者中,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2人,不良反应发生率4.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64%。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显效的有27人,治疗有效的有15人,治疗无效的有2人,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

综上所述,在治疗神经性皮炎和慢性湿疹的患者时,常规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卡泊三醇软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因此,卡泊三醇软膏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值得在神经性皮炎和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丁酯神经性皮炎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基于“脑肠相通”理论探讨调和胃肠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机理
乙酸叔丁酯生产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更正
染发
——皮炎
上海青对土壤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富集及毒性响应特征
当心季节化妆品引发的面部皮炎!
夏日需防凉席导致的皮炎
不要把神经性皮炎当牛皮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