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治疗方式以及实施效果探究

2022-04-08杨柳清

健康之友 2022年7期
关键词:纤毛盐酸支气管

杨柳清

(徐州市睢宁县人民医院 江苏 徐州 221200)

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常见疾病,由于婴幼儿呼吸、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极易受到病原体感染。患儿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可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威胁患儿生命。从其发生机制上看, 一方面是由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增加炎性因子释放,诱发炎症反应;另一方面,病原体入侵后,可破坏呼吸道黏膜纤毛结构,影响其呼吸道发育。因此,在临床治疗时,积极控制感染是关键,同时需要使用祛痰药物促进排痰,维持呼吸道通畅。为探索治疗婴儿支气管肺炎治疗的有效方案,本文将选取发生支气管肺炎的出生一周岁内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院内治疗的5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纳入标准:(1)临床表现为呛奶、咳嗽、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症状;(2)符合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3)一周岁内;(4)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天性唇腭裂患儿;(2)免疫缺陷疾病患儿;(3)呼吸道畸形患儿;(4)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缺氧患儿等。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男/女为17/11例,年龄(7.78±1.22)个月;足月儿10例,早产儿18例;分类:吸入性肺炎12例,感染性肺炎16例。对照组28例,男/女为18/10例,年龄(7.82±1.14)个月;足月儿11例,早产儿17例;分类:吸入性肺炎13例,感染性肺炎15例。两组患儿上述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具体包括:一般治疗措施: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肠外营养支持;对排痰困难患儿进行雾化稀释痰液,帮助患儿翻身拍背,促进排痰;补充水、电解质,纠正电解质紊乱;做好气道管理,必要时可给予面罩吸氧。控制感染治疗:选择敏感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使用青霉素类治疗,若患儿对青霉素过敏,给予大环内酯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儿,选用苯唑西林钠、 氯唑西林钠,若患儿耐甲氧西林,则加用万古霉素、利福平;对卡拉莫拉菌感染患儿,选择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感染患儿,选择三代头孢;对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患儿,选用大环内酯类。用药剂量根据患儿情况确定,给药至体温正常后5~7d,直至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若为特殊病原菌感染,应于体温正常 2~3 周后停药,若为支原体感染,应给药2~3 周。对病毒感染患儿,可使用利巴韦林、α- 干扰素,给药5~7 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联用盐酸氨溴索(成都平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170),雾化吸入给药,剂量3 0 mg,与0.9%氯化钠混合,每日2次,给药7d。

1.3 评价标准

(1)疗效判定:显效:治疗7d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肺部啰音等,胸片显示病灶消失,体温恢复;有效:肺部啰音减轻,临床症状缓解,肺部病灶减少,体温恢复;无效:未达到上述判断标准。总有效率为前两项合计。(2)对比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咳嗽、发热、肺部啰音)及住院时间。(3)对比两组患儿的肺通气指标,包括呼气峰值流速(PEF)、呼出50%肺容积时的最大呼气流量(V50)。(4)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表示,采取X2、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儿经治疗7d后,显效15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96.43%(27/28);对照组患儿显效12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78.57%(22/28),差异明显(X2=4.08,P<0.05)。

2.2 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与对照组患儿对比,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d)

2.3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患儿PEF水平为(156.45±11.11)ml/s、V50为(107.78±12.22)mL / s,对照组患儿为(154.48±12.23)ml/s、(106.89±11.92)mL / s,无明显差异(t=0.631、0.276,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EF水平为(254.34±13.23)ml/s、V50为(180.81±11.02)mL / s,对照组患儿为(224.24±10.78)ml/s、(155.45±10.76)mL / s,差异明显(t=14.907、8.713,P<0.05)。

2.4 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为7.14%(2/28),皮疹1例,恶心1例;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为10.71%(3/28),皮疹1例,恶心、呕吐2例,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力较差,因此极易发生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气道炎症反应。同时,婴幼儿呼吸道狭窄,极易发生呼吸道阻塞,出现呼吸困难、缺氧表现。此外,婴幼儿正处于呼吸道纤毛发育时期,黏膜柔软,一旦发生感染,则会发生活跃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呼吸道黏膜表面充血、水肿。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应积极控制炎症反应,维持呼吸道通畅,缓解呼吸道水肿,减少支气管黏膜纤毛结构及功能破坏。目前,常用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化痰、止咳、控制感染等,但由于婴儿平滑肌发育不成熟,咳嗽反应较差,分泌物增加后不易排出,可能造成气道阻塞。常规治疗措施多以控制感染为主,即根据病原学培养结果、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儿的炎症反应,但患儿容易出现支气管阻塞,若干预不及时可能诱发肺部功能障碍,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有研究指出,对患者联用祛痰药治疗非常重要,例如盐酸氨溴索,可弥补常规治疗在改善支气管堵塞方面的不足[1]。

盐酸氨溴索是一种代表性的祛痰药,主要作用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促进其合成及释放,溶解痰液,从而达到润滑呼吸道、增强纤毛运动能力的目的。以往有研究指出,在婴儿肺炎治疗中应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可增强患儿肺部排痰能力[2]。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经治疗7d后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患儿为78.57%,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患儿对比,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可见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儿病程,应用效果良好。分析其原因,第一,使用盐酸氨溴索后,可使肺表面活性物质释放明显增加,稀释痰液,促使痰液排出。第二,使用盐酸氨溴索能够减少支气管黏膜纤毛结构破坏,增强其运动能力,达到排痰效果。支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对支气管分泌物的清除作用是人体重要的防御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清除病原微生物。近年来,研究发现,炎性介质释放、炎症反应是支气管肺炎的重要机制,同时也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3]。其中,NF-κB就是一种关键的中介因子,当细菌、病毒等入侵后,NF-κB可迅速作出反应,转入细胞核内,并激活多条信号通路,促使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IL-6 为反应机体防御机能的重要细胞因子,在炎症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上皮细胞产生。患儿发生支气管肺炎后,可导致内源性致炎因子大量释放,诱发全身炎症反应。而使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后,能够促进痰液排出,减轻炎症反应。同时,支气管黏膜纤毛结构完整是维持患儿呼吸通畅、保证其功能状态良好,对婴儿呼吸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当纤毛结构丧失、功能受损后,其清除能力下降,可能诱发或加重支气管感染。纤毛数量异常、动力蛋白臂缺失、鳞状上皮化生等是常见的纤毛结构异常类型,以往有研究显示,对患儿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可改善其支气管黏膜纤毛 结构异常情况[4]。可见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后,能够促使支气管活性物质释放,提高纤毛功能,保护支气管纤毛结构,获得良好的排痰效果。同时,局部抗生素浓度还能够增加局部抗生素浓度,提高感染控制效果。第三,盐酸氨溴索可舒张平滑肌,抑制组胺对平滑肌收缩的刺激作用。以往有研究显示,联用盐酸氨溴索患儿的临床有效率为9 6.0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患儿的8 6.00%,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5]。本次研究中,治疗后,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PEF、V5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加用盐酸氨溴索能够改善患儿肺通气状况。此外,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可见联用盐酸氨溴索安全性良好,具有可靠性。

再应注意的是,除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外,还应遵循改善呼吸功能、防治并发症、对症治疗等原则,加强血尿素氮、生化、血常规、体征、胸片等监测,及时进行病情危重程度评估,制定综合性治疗方案。及时清除患儿鼻腔分泌物、鼻痂,若患儿呼吸衰竭症状较为严重,应及时采取插管吸痰、辅助呼吸等措施;若患儿出现口唇发绀、烦躁不安等表现,应给予面罩吸氧。同时应做好对症治疗,若患儿出现腹胀表现,应尽快确定腹胀原因,若为低钾血症所致,应及时补钾;若为中毒性常麻痹所致,应及时进行胃肠减压。对发热患儿,应以物理降温为主,例如擦浴、使用冰袋,必要时可给予布洛芬。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对支气管肺炎婴儿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症状消退,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纤毛盐酸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盐酸泄漏
HPLC法测定盐酸伐地那非的杂质含量
盐酸氨溴索联合抗生素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初级纤毛与自噬的关系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电离辐射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初级纤毛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