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下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现状研究

2022-04-08王凤玲

健康之友 2022年7期
关键词: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监护人

王凤玲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 烟台 264001)

预防接种是目前我国适龄儿童进行各种传染病预防的重要手段,通过提升儿童机体免疫力,并使其机体携带各种抗体,能够建立自身免疫屏障,提升疾病预防效果。目前,国家充分落实免疫规划接种制度,指导适龄儿童家属充分参与,协助适龄儿童完成预防接种工作。而目前,从预防接种的落实情况来看,出现很多漏接种及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这与适龄儿童家属本身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知以及重视度有密切的关系。而传统的健康教育,缺乏对预防接种知识的全面性传播,导致适龄儿童家属对接种知识了解不深入,不能及时自觉的协助儿童接种[1]。因此,需要寻找更为高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本次研究通过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预防接种适龄儿童的健康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6月-2021年5月收治的200名适龄儿童纳入研究,以健康教育模式不同分组。观察组,男女比65:35,年龄1-6岁,平均(2.6±1.3)岁;监护人,男女比20:80,年龄22-45岁,平均(30.5±4.6)岁;学历:高中及以下25例,大专及以上75例;对照组,男女比68:32,年龄1-6岁,平均(2.8±1.5)岁;监护人,男女比30:70,年龄23-42岁,平均(31.4±5.0)岁;学历:高中及以下28例,大专及以上72例;纳入标准:儿童均为适龄接种者;均有明确的监护人;监护人意识清晰,沟通能力好,可配合研究;儿童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儿童监护人存在重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疾病者;儿童监护人存在精神疾病以及不能配合研究的疾病者。分组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教育,教育方式为发放知识手册、开展口头宣教,在公共卫生栏公布预防接种相关知识。观察组实施信息化健康教育:(1)进行知识科普。利用微信公众号以及微信群方式,对预防接种知识进行科普,重点在于帮助儿童监护人了解预防接种的原因,疫苗作用机理以及接种流程、接种的时间。帮助儿童监护人均能够了解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提升其对预防接种的重视度。(2)跟踪管理。为每一位适龄儿童建立健康档案,便于随时跟踪。接种前,向儿童监护人发送预约接种信息,提醒其及时接种。告知接种前需要做的准备,如患病儿童以及出现饮食禁忌的儿童,是预防接种禁忌人群,需暂缓接种。接种前,发送微信信息,对于预防接种的流程进行详细介绍,指导其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告知儿童监护人接种后需要留观,并注意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无不良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完毕后,推送信息,对接种后的儿童进行随访跟踪,观察有无异常反应。未接种的儿童,在下一次接种前,仍需要发送信息,提醒其补种。(3)实时互动,建立预防接种实施互动群,在线分享关于预防接种的相关信心及新闻动态,对儿童监护人的各种疑问进行解答。对一些不实传闻进行辟谣,避免引发恐慌。对儿童监护人的不当行为及时纠正,引导其正确看待预防接种问题。(4)开展信息化管理,建立现代化预防接种管理系统,将预检、登记以及接种、留观等流程纳入管理系统中,开通预防接种信息系统。(5)计划免疫宣传。每逢宣传日以及季节变化时,及时以短信等方式向儿童监护人推送一些预防疾病的小知识。

1.3 观察指标

评估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程度,自制量表评估,总评分100分,得分70分以下为未掌握,70-90分为基本掌握,90分以上为完全掌握,掌握率=完全掌握率+基本掌握率;评估接种执行情况,统计按时完成接种、延迟接种以及接种遗漏比例;统计接种不良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全身性反应以及偶合反应及昏厥[2]。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比

观察组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率为93.0%,对照组为73.0%,观察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比[n(%)]

2.2 接种执行情况对比

观察组按时完成接种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4.0%(P<0.05),观察组延迟接种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2.0%(P<0.05),观察组接种遗漏率为0.0%,低于对照组的4.0%(P<0.05)。见表2。

表2 接种执行情况对比[n(%)]

2.3 接种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比例为1.0%,对照组为6.0%,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3。

表3 种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论

预防接种在传染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儿童是预防接种的针对性实施群体,研究显示[3-4],目前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延迟接种以及漏接种等情况。发生这一情况的原因在于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的认知程度以及重视度。

既往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进行预防接种的教育宣传,但口头宣教、发放宣传手册以及公布在卫生公告栏等方式缺乏动态性,对于流动性大以及不能及时参与健康教育的人群来说,起效甚微。目前,网络以及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也逐渐兴起,为跨时间、跨地区的无障碍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因此,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预防接种的教育也成为可能。本次研究通过信息化教育,利用微信、短信以及微信群等途径,定时通知接种信息,并进行接种知识的教育。通过建立双向化沟通渠道,保证儿童监护人在接受科学的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可以对自身存在的关于预防接种知识的疑问进行询问,获得专业的解答。信息化健康教育,能够弥补传统健康教育中只能短期灌输式教育的不足,可保证健康教育宣传的灵活性,可确保动态健康教育,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信息化健康教育的实施,能够保证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的知识了解更加的深入,可提升其积极主动接种疫苗的意识,为免疫接种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充足的条件。通过将一些流动人员以及不能及时参加定点健康教育的儿童监护人作为重点人群,利用微信、短信等作为媒介,定期推送预防接种知识,并发布疫苗供应公告,可以达到及时传播健康教育信息的知识。通过对不同文化程度群体提供不同的预防接种知识信息,可以保证预防接种教育的有效性。

从本次研究结果看,观察组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按时接种率高于对照组,延迟接种及漏接种率低于对照组,接种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信息化健康教育,相比传统健康教育,更能够提升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知,可提升其预防接种的积极性,确保接种效果。

综上,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应用信息化教育,对预防接种的执行有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监护人
“四单”联动打造适龄儿童队前教育峰值体验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妈妈班”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Vaccination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政府主导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北京户口的适龄儿童也可在京享受义务教育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