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2-04-08柴本禄
柴本禄
一、武陟县农业基本情况
武陟县位于河南省中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京广铁路穿境而过,东与获嘉县、原阳县为邻,西与温县、博爱县接壤,南与郑州市、荥阳市隔黄河相望,北与修武县相连。全县土地总面积 7.98万hm2,耕地总面积5.03万hm2,辖 6 镇5 乡 4 个街道办事处,347个行政村,总人口 74 万。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万元。近年,武陟县先后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黄河文化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河南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二、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一)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为全面提高武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武陟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技术人员,参考有关技术标准,结合生产实际编写了小麦、水稻、花生、番茄、黄瓜、桃、梨、怀山药、怀地黄等农作物绿色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发放到种植大户、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相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便于农民掌握和操作,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向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满足质的需求方向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二)创建武陟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
2020年4月开始创建武陟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申报工作,编制创建申请书,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县乡村监督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9月底,召开创建武陟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推进暨培训会。10月全面启动各项创建工作,安排小麦有机肥试验,建立标准化基地投入品专供点等,目前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按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关于发布第22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单位的通知》,已进入创建期。
(三)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深化例行检测和监督抽查,充实县乡监管机构的监测条件和手段,提高执法监管能力。2020年度深入基地检查200余家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基地签署承诺书和告知书60余份。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共开展农药残留速测检测样品2600余个,开展定量检测样品201个。同时配合上级组织的例行监测、监督检测和其他检测,共检测42个样品,检测合格率达100%。新申报“三品一标”产品6个(申报绿色食品),截至目前,武陟县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量25个,面积2.50万hm2,占耕地面积的49.67%。
三、调优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有效满足社会需求
(一)完成2019—2020年度0.67万hm2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区优质专用小麦平均每667 m2产量达571.1kg,比普通小麦每667 m2增产36.9 kg,为市场提供优质专用小麦500余万kg,按照优质小麦比普通小麦高0.1元/kg计算,两项合计可增加农民收入近500万元。完成了11个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对比、绿色高产高效集成技术模式、小麦微喷带与井口出水量测墒补灌等4项试验研究,为筛选推荐优质小麦品种和高质高效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二)完成666.67 hm2花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建立高油酸花生示范基地400 hm2、优质花生示范基地266.67 hm2,项目区花生平均每667 m2产量381.6 kg。同时完成了14个优质花生新品种对比、不同种植密度、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模式等试验示范,为筛选花生新品种、确定合理种植密度提供技术支撑。
(三)大力實施农产品品牌创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是积极鼓励四大怀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申请“三品一标”认证。武陟怀菊花、武陟山药、武陟地黄、武陟牛膝等均已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二是河南乾人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报“山药粉”绿色食品认证,目前产品已通过检测。三是组织实施“马宣寨大米”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该项目3套追溯设备已全部安装调试,培训水稻种植户503人次,地理标志保护牌已竖立,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2021年11月底项目建设完成。四是积极参与上级农业部门组织的各类农产品评选推介活动,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武陟地黄荣获2019年度河南省我最喜爱的名特优新农产品,2020年武陟大米、斯美特、思圆面粉获选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目录,河南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荣获全国最美绿色食品企业称号。
四、调好生产经营方式,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快速发展
(一)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动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实施农药化肥“负增长”行动。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一是发展循环农业。实施有机肥替代技术集成示范项目,通过有机肥替代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实施,玉米、小麦秸秆还田,秸秆速腐技术,土壤深耕,每667 m2减少化肥用量20%左右,使土壤 N、P、K养分更加均衡,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耕地质量。二是农药使用量负增长。2021年武陟县黄河滩区蝗虫发生面积1.02万hm2,达到防治标准面积0.44万hm2,开展生态防治0.05万hm2,生物防治0.07万hm2,群防群治0.32万hm2,实现夏蝗“不起飞、不成灾”目标。三是生物防治。利用草地贪夜蛾防控救灾资金,购置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1249套,高空测报灯7台,对成虫进行生物诱杀。四是专业化统防统治。对0.67万hm2优质专用小麦和666.67hm2花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示范基地,开展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面积0.76万hm2,防治效果达96.6%。2020年武陟县主要农作物防治总面积35.82万hm2次,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5.13万hm2次,统防统治覆盖率42.2%,农作物种植面积9.96万hm2,开展绿色防控面积3.27万hm2,绿色防控覆盖率为32.8%。农药使用量为186.1 t,较上年的189.5 t减少1.8%。
(二)培育多种形式的种植大户、农户家庭农场、农民种植合作社、农业社会化生产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形成“小农”承包与“大农”经营并存格局
目前,武陟县拥有农民合作社达到1851家,其中国家级合作社3家、省级合作社10家、市级合作社31家,入社成员3万多户,辐射带动农户7万多户,流转土地0.2万hm2。有家庭农场437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市级22家,土地流转0.13万hm2。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农民充分享受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利益,有效提高农民收入,联农带农效果明显。
五、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
(一)利用电商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
武陟县是河南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已在全县乡村建立了农产品电商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农产品的流通,有效解决了城乡供需矛盾,增加了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成为乡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积极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武陟县依托优质粮基地县、畜牧大县和四大怀药原产地的优势,因地制宜,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食品加工、四大怀药、林纸、畜禽、果品蔬菜种植等多个行业的精深加工。目前武陟县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41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4家,市级24家;拥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7家。通过龙头带动,武陟县的农产品加工业异军突起,2020年武陟县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14亿元,营业收入98亿元,实现利税9亿元。
(三)探索发展乡村旅游,培育观光示范园区
积极推荐武陟县龙泽家庭农场、武陟县德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武陟县坤禾种植专业合作社、武陟县海成种植专业合作社千亩核桃园4个园区开展焦作市乡村旅游观光示范园区认定。推动农业与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园区的上档升级,提升农业产业质量效益。
六、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问题
1.优质专用农产品示范品种多,单一品种集中连片种植规模小,农产品不能很好满足加工企业需要的质量标准。
2.缺少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
3.当前农业产业从业主体文化素质水平普遍较低,严重制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制约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进程。
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松散,广大农民还不能充分分享改革发展红利。
5.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建议
1.建议推广优质、高产、广适、抗逆性强的专用品种,并区域化种植。
2.应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登记使用管理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可追溯制度,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专用原料,创建更多更好的农业品牌。
3.建议结合武陟农业特色,围绕农业技术、经营、管理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职业培训,提高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水平。
4.建议加快健全完善订单协作、股份合作、链式延伸等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资金、土地经营权、交售农产品入社或入股发展加工流通业等多种组织方式,促进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共同发展、共享收益。
5.要切实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税收、信贷、保险、用地、用电等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农业农村發展获得持续动力。
(责任编辑 任瑞芳 尚千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