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与成效
2022-04-08罗峥
罗峥
罗山县地处河南省南部,常年种植水稻面积约6.33万hm2,每年水稻病虫草害发生面积13.33万hm2次左右,其中,水稻螟虫、稻飞虱、稻蓟马、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虫危害较重。2015年,罗山县结合豫南稻区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内开展多项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集成一套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理化诱控、科学使用高效低毒农药等措施为主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并加以推广应用。
一、示范区建设地点和规模
在罗山县龙山乡和周党镇建设2个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核心示范区面积533.33 hm2,辐射带动面积2000 hm2。目前,已初具规模化示范效应。
二、示范区建设目标
在示范区定期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评估各项技术实施效果。各示范区要求设置示范牌,标明示范面积、技术措施、实施单位等内容。通过实施各项绿色防控措施,有害生物防治处置率>90%,防治效果>85%,专业化防治面积>50%,农药使用量减少>50%,危害损失率< 5%,每667 m2成本平均降低10%。确保示范区农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产品质量达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三、示范区绿色防控主推技术
一是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品种533.33 hm2,在核心示范区内主要抗病品种有Y两优1928、Y两优77、Y两优1号、隆两优6号、粳稻9优418等。二是种子处理:包衣种子种植面积33.33 hm2。三是综合运用深耕灌水灭蛹技术:实施面积133.33 hm2。四是带药移栽:秧苗移栽前3~5 d治螟,带药移栽133.33 hm2。五是稻鸭共育治虫控草防病技术:实施面积33.33 hm2。六是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技术:共安装80台,实施面积133.33 hm2。七是性信息素诱杀技术:推广500套,实施面积66.67 hm2。八是生物农药使用技术: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稻曲病、纹枯病等达200 hm2,高效环保农药醚菊酯防治稻飞虱达200 hm2,咪鲜胺·氟环唑防治稻曲病达133.33 hm2。
四、示范区建设工作措施
(一)成立植保专业合作社,组建植保专业队伍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罗山县植保植检站主动牵头,利用国家扶持资金购置一批现代农药器械。目前,合作社有无人遥控飞机3台,機动喷雾器30台,能够满足绿色防控示范区对不同植保机械的需求。
(二)制定防控实施方案
结合2个示范区的栽培方式制定不同的主推技术和工作目标,及绿色防控实施方案,全面指导防控工作。
(三)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
一方面,合作社组织专业人员外出参加飞防等现代植保机械技术培训;另一方面,吸纳有经验、有专业、操作熟练的农机人员参与合作社,培训一批机防能手,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保证适时开展病虫害防控。
(四)科学规划,大力宣传
在2个示范区内各树立1个展示牌,标明示范区内绿色防控技术内容。同时,给示范区及周边农户发放绿色防控宣传资料1.2万份,宣传绿色防控技术和效益。通过宣传发动,使人们自觉选用绿色植保技术,形成重视绿色防控技术的浓厚社会氛围。
(五)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科学指导绿色防控
农业技术人员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生态特点、农田生产方式和气候条件,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向合作社、种粮大户和普通农户发送信息,及时指导,并保证每一项防控措施得到落实。
(六)做好防控效果的跟踪调查
组织专员在示范区内巡回指导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做好防控效果的跟踪调查,做好田间记录,为科学分析防控效果提供依据。
五、绿色防控示范区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水稻损失率下降,产量和品质提高
通过多种绿色防控措施,历年经常发生的水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螟虫等得到有效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率<3.5%。经现场测产,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平均产量达8895 kg/hm2,效益提高9846元/hm2。
(二)减少防治成本
一是农药和人工费大量减少,示范区内农药费用减少375元/hm2。二是减少用药量。示范区仅用药2次,相对于普通农户用药量减少50%。
(三)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根据测产,农民自防区(按照农民常规习惯来防治病虫害,肥水管理同大田)平均产量7920 kg/hm2,稻谷价格2.8元/ kg,农民自防区产值22 176元/hm2。示范区平均产量8925 kg/hm2,所产稻米无污染,口感较好,市场价3.6元/ kg,产值32 130元/hm2,较农民自防区增加产值9954元/ hm2。示范区平均投入生物农药、性诱剂、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材料费用1155元/ hm2,较农民自防区少使用2次农药的费用为375元/ hm2,实际增收9174元/ hm2,投入产出比为1:7.94,经济效益显著。
(责任编辑 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