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产教对接 校企共建”高素质农民培养相关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2-04-08张晓亚
张晓亚
2019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高职扩招培养高素质农民有关工作的通知》,启动实施“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该计划的总体目标是经过5年努力,培养100万名接受学历职业教育、具备市场开拓意识、能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高素质农民,形成一支“永久牌”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
一、“产教对接 校企共建”培养相关模式研究的背景
产教对接是有效衔接職业教育与企业需求,促进“产”与“教”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校企共建是指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参与制定教学计划、课程内容等。依托学校的师资人才优势,企业的资金、经验、市场信息方面的优势,两者强强联合,有效推进教学内容与企业用人标准、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的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共同办学、共同育人、共同研发、共同生产,实现培养模式上的农学身份交替以及根据产业需求进行人才的定制化培养。“产教对接 校企共建”高素质农民培养相关模式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把高职教学班办到村里,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让农民不出村、不离土、不离乡就能接受学历教育,提升素质和能力。此培养模式既能把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及时融入教学,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又能解决企业用人需求,为产业发展升级储备人才,是促进农民需求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有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调动企业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为校企合作双赢打下基础。
二、“产教对接 校企共建”培养相关模式的研究现状
河南省内外基于“产教对接 校企共建”高素质农民培养相关模式研究与实践方面的研究,有以下代表观点:程宇《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园+田园”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形成借助“校园”打基础、学技术、习管理,利用“田园”用知识、练技能、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发挥有效资源,助力农村产业生力军队伍的成长与发展;杨慷慨《职业教育产教对接制度建设研究》,通过建立完善支持职业教育与区域性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制度体系,从而使产教精准对接,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提升职业院校办学社会效益;陈娟《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型职业农民产教融合定向培养实证研究》,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相融合,分别采用3种培养路径,定向培养青年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生产者,形成了“校地联动、教产衔接、开放共享、终身学习”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苏南模式。郭建东《河南夏邑:校企共建农民田间学校》从中职院校依托企业创办农民田间学校,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等方面论述。这些研究主要基于本地区实际探索了不同的培养路径,形成了不同的模式,而校企共建、共育的研究还较少。
三、“产教对接 校企共建”培养相关模式取得的成绩
省内外基于“产教对接 校企共建”培养相关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新昌技师学院先后在机械、数控、旅游管理等专业中开展产教融合,打造了“产学研互动、产教融合、岗位就业零距离”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山东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探索创建的“校园+田园”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方式、鼓励合作办学,采取分段分重点培养,先后培育了新型职业农民3860人,就业率保持在99.5%以上;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展开校企合作;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南华数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展开校企合作;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展开校企合作等。
四、新时代背景下,“产教对接 校企共建”培养相关模式研究的深远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发展大格局,推动产教融合迈向了新阶段。
新时代背景下,“产教对接 校企共建”培养相关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该模式基于各地开展的大量社会实践活动的农民培训和农民中职教育的教学科研工作,基于扎实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平台,基于经验丰富和科研实力较强的研究团队。“产教对接 校企共建”高素质农民培养相关模式将为全国高素质农民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为未来中国农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策略与路径,将有助于培养出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助力“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 程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