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发展再现蓝图
2022-04-08
这个春暖花开时节很不一般。中国刚刚成功举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总结成就,不仅看付出的辛劳,不仅看金榜的高位,也不仅看广泛的好评。还有很多摆在明处和不在明处的收获与课题,同样极具价值,有的要发扬光大,有的要积极改进,有的要努力坚持,也有的要开拓进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全面提出了体育事业新发展的方向和部署。成功办双奥,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当有新目标。
《意见》中提出的主要目标令人兴奋:
第一步,“到2025年,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政府提供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标准更加健全、品质明显提升,社会力量提供的普惠性公共服务实现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群众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
第二步,“到2035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多年实践证明,实现体育发展的量化指标有目共睹,不仅十几亿国人共享成果,而且得到世界上普遍的认同和钦佩。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国,有必要在迈向体育强国的进程中提出规划,有能力将历史发展阶段中的蓝图变成现实。
但是,要不折不扣地做成、做好那些非量化的要求,絕不简单。《意见》中强调了体育服务的概念,也非各级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之所长。成功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目的和盛会留下的宝贵遗产,其中的重要内涵正是加强体育服务和保障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目睹冰雪健儿和残疾人运动员赛场内外拼搏感人的表现,对带动大众体育行动、培养健身习惯,应当有所思,有所为。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是一个行业和部门的独家责任,而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切身感受。中国能办好奥运会,也一定能办好全民健身、增强体质这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