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骨骼,嵌入新的词汇

2022-04-08刘慧娟

星星·散文诗 2022年1期
关键词:风电场吊装下山

刘慧娟

某一天,我在笔记本上认真地写下了一句话:“在太阳和风里,他们谱写了最美最光辉的故事。”

这是我从电力一线采访之后的心里感受。我是电力工作者,也是电力作家。电力行业是我写作的精神源泉和素材宝藏。我写的散文诗,赞美风和阳光的篇幅居多。一方面源于我的热爱,一方面源于我的工作。

所以,日常生活中,只要看到風机或光伏板,我就会很激动,甚至振奋。因为,我亲眼目睹了新能源电力工作者的辛苦,也被他们热爱电力事业的精神鼓舞和感动。

越是风吹日晒厉害的地方,越有利于新能源发电,所以新能源工作者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我先后三次去山西垣曲风电场采访,项目所在的中条山连绵起伏一百六十多公里,别说运送设备,空身上下山都费力。傍晚,现场的人催促我赶紧下山,担心山高路远有危险。他们说有次黄昏下班时,突然看见闯出来一只金钱豹。

我到山西的乡宁风电场采访时,接待我的上海小伙子,他已经被风塑造成满脸风霜的“山民”,吃辣椒比当地人还猛。他带人在乡宁县北部云台山、高天山一带步行勘察。天晚了,他们听到不远处狼的嚎叫。乍一听是狼,有个小伙伴竟然很开心地打趣说:“这是孤狼嗥月啊!”但转瞬便意识到潜在的危险,于是,几个人赶紧收拾工具下山。这让我才明白,就是这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漫山遍野的青山上,竖起一排排风机,建起方圆几百平方公里的风电场。

平遥风电场并网的那一夜,为了采访到第一手材料,我在平遥南山和员工们整整熬了一夜。从头天下午四点到第二天凌晨五点,亲眼见证22台风机全容量并网发电。当寒风中礼花鞭炮齐鸣,所有的在场人员,整齐地站成一排,摄影师隆重地按下了相机按钮的那一刻,有人大声欢笑,有人泪雨千行。

我将采访中一点一滴的感动,悄悄化为笔下的文字。我感觉新能源的每一种标志物,都包含新能源人的真情和奉献,值得反复吟咏和歌颂。

采访中,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边人盼刮风,是因为风机要赶快执行发电任务,保电量。那边的人盼无风,因为需要抢抓“吊装”。风机吊装,只有在无风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同一座山的相同时间,要执行并满足两种需要,难为了风,更难为了人。

中国电力工程队是一支有生力量。王琦及其团队在土耳其坚守十年,既执行援建土耳其VARAKA火电发电项目,又执行新能源建设项目。充分地展现了国家电投员工,在域外不断探索的精神风貌和在不同人群之中表现出的信仰、价值、德行和尊严。也体现国家电投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践行“一带一路”的发展理念。

我内心深处的电力情结,催我一次次写下新能源诗篇,只要打开记忆的门扉,许多电力人的感人故事都会蜂拥而来,我为他们骄傲,也为他们祝福,我用文字不断记录和挖掘电力人的事迹和精神风貌,也是耕耘和丰富自己的创作田园。如果能通过散文诗,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海内外电力人的忠诚与付出,则是我最大的欣慰。

猜你喜欢

风电场吊装下山
既下山·文郁堂
风电场集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特性分析与保护
基于自升式平台的某海上风电场风机安装施工方案
胖虎下山
大型设备吊装区域地下管道保护方法
双下山
下山的路
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