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统战思想融入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探析

2022-04-07文法权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思想

潘 晔 文法权

(1.2.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1]这一科学表述深刻阐释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新时代,深刻领会大统战思想对推动高校统战工作的指导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大统战思想的时代意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自觉和理论自信,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这一鲜明主题,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擘画了新时代统战工作的美好画卷,创新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大统战思想,具有丰富的时代意蕴。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守正创新

中国共产党是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领导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为中国共产党大统战思想的生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一方面,无产阶级政党要争取广泛的同盟军。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要善于利用各种利益关系,为自己尽可能争取更多的同盟军。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提出:“共产党人到处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2](P66)列宁是首个提出“统一战线”概念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指导布尔什维克党革命斗争中强调,共产党人不能不知变通、妥协的策略,不能将潜在的盟友推到对方一边去,以增强敌人的力量。另一方面,无产阶级政党在统一战线中要把握领导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关于统一战线的学说中,都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马克思指出,在政治上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与魔鬼结成同盟,“只是必须肯定,是你领着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领着你走”[3](P552)。列宁在总结二月革命惨痛教训后清醒认识到,无产阶级在与其他不同力量结成同盟时,必须牢牢把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革命取得胜利。总之,中国共产党的大统战思想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理论传承与实践发展相结合的创新成果,也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的理论武器。

(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作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的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风雨洗礼却从未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依旧绵延不绝,其背后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基因、思想品质和精神气韵,是中国共产党大统战思想形成的重要渊源。一方面,大统战思想继承了“大一统”思想。“大一统”一词的表述,最早记录于《春秋公羊传》中的“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4](P2196),意指回归、追崇世间万物的本体,实现存在的价值。先秦时期,面对四分五裂的动荡局面,儒家学派代表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上》中,以“定于一”[5](P3)来表达实现天下统一、四海抚定的政治抱负。公元前220年,秦灭六国,使中国真正开启了多民族统一发展的历程。此后,“大一统”思想在历经汉武盛世、光武中兴、贞观之治等历史变迁中,逐步形成了坚持领土统一、强调中央政府权威、反对民族分裂、注重文化凝聚的政治共识。时至今日,“大一统”思想仍是中华儿女在建设美好家园中坚守的价值底线,也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找到最大公约数”的文化因子。另一方面,大统战思想生动诠释了“和而不同”价值观念。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典籍,“和而不同”“和衷共济”“协和万邦”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孜孜不倦追求的处世之道。春秋时期,孔子在《论语·子路》中,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6](P618),表示做人应吸纳不同的意见,处理好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避免出现极端;《道德经》则以“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7](P117),主张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两面,只有阴阳平衡才能达到和谐状态。几千年来,中国人对“和为贵”理念的崇尚,有力促进了中国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协调、经济交流、文化互鉴,对于维系中国内部团结稳定、社会和谐提供了政治智慧和思想道德资源。当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引导各民族群众加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8](P127),又要“充分发扬民主,包容差异”[8](P131),正应合了中华民族“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哲学意蕴。

(三)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追梦的探索总结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大地从此跌入“万马齐喑究可哀”的至暗深渊。民族存亡之际,无数先进分子前赴后继、共赴国难,但都未能改变人民蒙难和民族蒙尘的悲惨命运,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个能够形成大团结的“定海神针”。在十月革命、五四运动等历史合力作用下,中国共产党诞生,并自觉肩负起凝聚各方面力量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历史重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两头小中间大的阶级结构,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与全国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活动联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9](P151)。同时,他在抗日战争阶段还提出,“只要赞成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的,我们就要加以联合”[10](P1097)。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大统战思想,鲜明指出了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扩大了统战工作对象的外延,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认识到统一战线对于实现祖国统一、振兴中华的极端重要性,并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大统战思想。他认为,“统一战线仍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11](P203)。因此,统战工作不单是统战部门的事,而是“全党各部门的工作,如果不让每个部门、每个党员都懂这一点,这项工作是做不好的”[12](P188)。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以其战略思维、长远眼光深刻洞悉国内外发展大势,总体谋划、守正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进入新境界,使得中国共产党大统战思想趋于完善。他强调,“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8](P140),从某种程度上开辟了统一战线第三个范围—互联网虚拟空间。他还指出,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13],为新时代统战工作谁领导、谁来做、怎么做等疑难杂症开出“精准良方”,是运用大统战思想解决当代问题的成功典范。

(四)是指导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思维方法

当前,牢固树立大统战思想,深入挖掘其核心理念,并将其运用于统一战线各领域的具体实践,是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是对统战工作要有更加高远的认识。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保持思想认识上的与时俱进,增强做好统战工作的历史自觉和主动,推动统战工作内涵式发展。二是对统战工作要进行整体规划。统一战线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人类活动所涉及的多个领域,表现为文化统战、经济统战、网络统战、海外统战各环节,这就要求统战部门和统战工作者要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吸纳新的统战工作对象、拓展新的统战工作范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三是要推动统战工作方法的创新。大统战工作理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为指导,并不断结合统战工作对象的特点和工作要求创新方法,改变单一思维方式,着力发挥统战工作的柔性管理优势,从而提升统战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14]要坚持“跳出统战抓统战”,通过动员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改变统战工作单打独斗、自拉自唱的局面,构建辐射社会全领域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固植互联网工作思维,推动统战工作向互联网领域延伸,善于运用网络、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开展统战工作,切实打造网络资政建言、民主监督等新形式。

二、大统战思想融入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落实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大统战思想在高校立德树人中具有独特优势,为培养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与历史同向的时代新人注入了强大动力。首先,大统战思想明确了统战工作服务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一方面,明确了统战工作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即做好思想政治引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大团结大联合,“是建立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之上的”[8](P123)。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越是向前推进,越需要凝聚共识、增强合力。高校教师是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要阵地,既是兴教之源,更是立人之本。他们的思想状况与师德水平极大影响着学生群体的理想信念和精神状态。因此,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着力发挥高校教师率先垂范作用,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固植爱国情怀,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争做“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明确了统战工作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画好“最大同心圆”。“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8](P131)目前,由于专业、年龄、阅历、地区等因素影响,高校师生在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利益诉求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包容性特点,积极吸纳师生的合理诉求,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进一步扩大“同心圆”的范围,激发教师教书育人、学生报效祖国的活力与热情。其次,大统战思想能够为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汇聚磅礴力量。高校统战工作对象是一大批党外人士,他们的层次高、能力强、影响大,其中,有一批杰出代表人士在民主党派中央、省委会担任要职,在全国、省市级人大、政协资政建言,具有丰富的资源平台、广泛的社会人脉。统一战线可以把这一切积极力量、有利因素,为我所用,充分发挥其在服务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

(二)有利于推进新时代高校自身改革与发展

现阶段,我国高校正处于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的攻坚期、深水区,要顺利推进高校自身改革与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一要强化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高等院校历来是党外知识分子、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的重要聚集地。他们活跃在教学、科研的最前沿,且大多数是岗位上的佼佼者,拥有高水平专业素养和较强学术影响力,能够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校园建设等问题上提出富有前瞻性、针对性的见解。因此,高校统战工作者要强化统战工作意识,学会与他们打交道的方法,了解他们生活工作上的困难,创造他们成长进步的条件,研究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政策,为高校内涵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二要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作用。当前,随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持续推进,我国高校建设也步入转型升级、深化改革的关键期。为加快高校跨越式改革发展的步伐,高校统战工作应采取资政建言、民主管理等方式,积极听取广大师生的声音和意见,集思广益、理顺情绪,尽早甄别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化解发展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确保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三要运用统一战线开放包容、联系广泛的智慧。在世界高水平大学建设中,高校统战工作应继承与发扬“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大统战智慧,通过知联会、留联会、侨联会、新联会等统战团体,促进与港澳台侨同胞的交流合作,增加共识和团结,推进人心回归,从而引导那些政治影响好、造诣深、社会美誉度高的海外华侨同胞参与国际化高校建设。

(三)有利于促进新时代高校内部民主政治建设

当前,牢固树立大统战思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有助于推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首先,形成全员统战的系统合力,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高校是人才知识的孵化池,也是党外代表人士的集中地。他们多为高校各方面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代表。学校党委、统战部门和基层院系要齐心协力、统筹协调,切实抓好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团结、培养和发掘工作,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确保广大师生的民主权利最大限度得到落实。其次,打造全方位统战机制,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大统战工作格局为高校各类统战工作对象搭建了多元、畅通、高效的沟通平台,能够吸纳他们特别是利益相关方参与决策,汇聚各方面智慧,提升决策的科学性;能够在民主监督、民主管理过程中进行广泛探讨,增强决策的公开化和透明度,使其成为全体师生共识,促进共同参与。再次,坚持做好全过程统战工作,营造心情舒畅、气氛活跃的民主氛围。从全过程看,是将统战工作贯穿到统战工作对象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各领域,提升统战过程的完整性和协调性,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比如,在政治上,选拔优秀党外教师、科研人员担任领导,激励他们发挥自身的管理才能,提升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价值实现感,推进民主治学办校;在生活上,对他们住房、医疗、子女上学、家属等基本问题尽心尽力解决,使其有更多精力为学校建设出谋划策。

(四)有利于实现新时代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进入新时代,牢固树立大统战思想,有助于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从大统战工作方法上看,富有艺术性特质的统战工作能够释放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战干部要努力提高政治判断力……讲求工作艺术”[1]“不能做快餐,而是要做佛跳墙这样的功夫菜”[8](P132)。现阶段,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不单依靠政策、法律、行政等强制性手段,还特别需要道德、教育、协商等柔性方法协调,以顺应高校师生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和公平意识的不断增强。这与大统战思想讲真情重引导的工作理念是基本一致的。从大统战工作功能上看,其凝心聚力作用能够激发治理活力。新形势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年轻化、多元化等特征愈发显著,但也存在重学术成绩、讲业务能力,轻政治学习、少凝聚力等问题。大统战工作坚持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统一,一方面不断将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积极传播给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夯实共建共治共享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扬民主,激励其参与高校治理,推动高校治理新发展。

三、大统战思想融入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的困境

进入新时代,各大高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对统战工作进行了诸多富有成效的部署,成绩斐然、效果振奋人心。然而,现实中仍有一些不利因素制约高校统战工作。

(一)部分党员干部统战意识薄弱下的认知困境

目前,部分党员干部对于推进高校统战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热情。首先,客观上缺乏有利条件。一方面,有的高校党政干部和基层统战干部承担行政与教学双重任务,少数党政干部甚至肩负教学、科研、行政多重职责,导致部分干部认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科研、教学,抓教学都忙不过来了,哪还有时间搞统战?”对推进高校统战工作的意愿偏低。另一方面,大多数高校二级党组织设立统战委员时间不长,相关机制不全不到位,方式方法不适宜,新任的统战委员未接受有效的工作培训,未能掌握相关的方针政策,开展统战工作的自觉性不足。其次,做统战工作的主观意愿不强。一方面,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学校专门配有统战部门和干部,不需要其他部门和基层党政部门的配合,各个部门“术业有专攻”,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就可以,对统战工作缺乏研究、重视不够,使得高校大统战工作的局面难以形成。另一方面,还有一种声音认为,统战工作很虚,同党外人士搞协商就是自找麻烦,还不如自己说的算,从而形成了“谈起来必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搞得好,出不了大成绩;做不好,出不了大问题”等错误认知。

(二)统战工作机制不完善下的制度困境

大统战工作格局是一项涉及面广、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措并举做好顶层设计,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目前,存在职责模糊、投入不足、规划滞后和激励单一等问题。比如,有的地方高校认为学校党外知识分子、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数量少、任务轻,未能形成系统完备的统战工作制度,尚未出台统战工作的相关规则、实施细则和任务分工,相关单位部门责任不够明晰;有的民办高校和独立院校,限于师资队伍、管理模式、办学经费等条件,统战力量仍然十分薄弱,一般由其他部门领导兼管统战工作,无专门的统战工作机构,未设立统战委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统战工作成效发挥;有的高校虽然成立了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但未能把高校民主党派、基层院系统战部门等纳入成员单位,缺乏推动各单位部门协调推进、各司其职的有效监督和配套机制;有的高校缺乏统战工作的主动性,对上级统战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不及时,不主动根据校情、社情完善统战工作制度,致使统战工作面临问题多、抓手少、难推进等问题。

(三)统战工作方法与手段固化下的创新困境

近年来,随着各地高校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重视和现代化科技的多元化发展,统战工作方法与手段正呈现丰富多彩的发展趋势,成效初显,但仍存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统战工作方法与手段相对单一。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对象在结构组成、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这无疑增加了统战工作的难度。一些高校统战工作尽管有所创新,但重视程度不够,仍主要停留在以传达文件、召开会议的方式宣传和解读相关政策,内容不够深入且流于形式,以至于无法满足高校统战工作对象的需求和解决现存的问题。其二,统战工作方法与手段信息化程度不高。高校作为群英云集、培育人才和思潮交锋的场所,已无法绕开互联网信息技术。但就目前情况而言,不少高校对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网络统战建设还存在短板。例如,有的高校党委统战部虽然在学校官网设有专门的网页,但仍属于介绍窗口,内容单一、信息不全和更新滞后,没有与统战工作对象及时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虚设。其三,统战工作方法与手段缺乏亲和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外人士要多接触、多谈心、多帮助,“不能随意伤害对方自尊心,不以势压人”[8](P133)。然而,在高校统战工作队伍中,有的领导干部缺乏联谊交友的方式方法,在与统战工作对象交流时,习惯于采取说教和行政干预方式,缺乏艺术性和亲和力。

(四)统战工作队伍力量匹配不适下的现实困境

当前,高校统战工作队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不协调等问题。一是统战工作队伍发展意识不强烈。由于部分高校长期对统战工作认识存在偏差,视统战工作为学校的一种负担,极大削弱了这些高校统战工作队伍建设的积极性,从而直接导致对高校统战干部的培养锻炼不够,人员大多是从其他部门调过来的,其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投入经费不足。二是统战工作者业务水平不高。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呼唤专业化的干部队伍。由于受到培训形式单一、内容针对性不强和理论研究不深等因素影响,一些高校统战工作者不能很好地将党的政策和高校统战工作实际相结合,不能有效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透析统战工作的相关问题,不能系统地掌握专业摄影、新闻采编、账号运营等技术,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三是统战工作队伍协同统战理念不充分。有的学校各部门、团体的统战工作者隶属于不同领导分管,合作意识薄弱,缺乏协调配合,孤军奋战、单枪匹马屡见不鲜,统战合力在实际工作中尚未得到有效体现,这与大统战工作的任务要求之间存在一定距离。

四、强化大统战思想提升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实效

高校将大统战思想融入新时代统战工作之中,构建大阵地、大机制,建设大队伍、大平台,营造大氛围,运用、整合、优化各类统战资源,不仅有利于引领高校统战工作适应时代变革的新特点新要求,发挥自身传统优势,服务学校改革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也有利于巩固和扩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

(一)定盘星:强化党委统一领导的大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8](P130)“主要体现为党委领导而不是部门领导”[8](P130)。这些论断是党在长期统战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也是今天做好高校统战工作的根本前提和政治基础。一要深化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领导作用。高校党委要切实把统战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按照《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将统战工作作为党的建设重要部分,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集中研究统战工作特点和现存问题,科学谋划、统筹布局;纳入到校、院级党委的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中,将具体责任落实到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抓严抓实、抓出实效;纳入到学校宣传工作计划中,充分发挥新媒体、互联网和移动技术辐射广的优势,调动校内外一切积极因素;纳入到高校党校教学内容中,推动统一战线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使广大党员干部学深悟透、学思笃行。二要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高校各级党委领导干部要带头增强学习和宣传统一战线政策法规的政治自觉,做到恪守“四个意识”,关键时刻勇于发声、敢于亮剑,用高尚品行引领广大统战工作对象跟党走;要带头与统战工作对象交朋友,真心实意、坦诚相见,真正融入到他们生活之中,共画大统战同心圆;要带头参加统一战线重要活动,积极听取党外人士相关介绍和意见,让广大统战成员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三要发扬基层党组织的统战优势。作为高校党委领导下的坚强战斗堡垒,院系党组织具有直接联系高校统战工作对象的先天优势。因此,学校党委要努力建立统战部与基层党组织协调机制,推动资源下沉、重心下移,增强基层统战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二)指挥棒:建立系统配套的大机制

系统配套、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是推动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保障。其一,要建立党委领导机制。学校党委要加强对各部门统战工作的大统筹大整合,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要求,完善统战工作的工作布局、支持保障、组织运行和队伍建设等,发挥大统战工作格局下各部门的作用,实现大统战工作的完整贯通。其二,要形成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机制。统战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形成统战工作合力。这就需要统战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把学校的党政部门和相关群团组织集中在一起,交流协调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联动协调的统战工作态势与合力。其三,要打造各部门参与机制。高校统战工作对象分布多个部门、学院和组织,单靠统战部门孤军奋战难以发挥统战效能。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基层院系应根据统战工作任务目标、工作重点,明确本单位和领域的职责,积极做好统战工作,形成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其四,要完善工作激励机制。在评优评比活动中,要向为统战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党外人士、基层干部、统战工作标兵给予适当倾斜;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要综合考量他们在统战工作中做出的实际贡献,并以此作为工作考核、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三)主抓手:组建政治本领过硬的大队伍

构建高校大统战工作格局,关键要组建一支由党政领导干部、统战干部、党外代表人士构成的“三位一体”大队伍,这是做好高校大统战工作的重要力量。在高校大统战工作格局中,学校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是这支大队伍的“掌舵手”,应具备较强的政治判断力和领悟力,深刻把握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自觉做好高校大统战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监督推进工作。新时代统战干部是这支大队伍的“先锋队”,应具备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不仅要把掌握统一战线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作为最基本要求,做到心明眼亮,还要广泛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知识,特别是加强对“四史”和网络技术知识的学习,掌握其中方法,做好高校统战工作的具体组织、引导和推进工作。党外代表人士是这支大队伍的“智囊团”,应具备一定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发挥自身所长、专业优势,围绕“党政之思、社会之需、民众之盼”,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改革稳定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另外,还应整体推进这支大队伍的培养、选拔、使用工作,确保这支队伍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

(四)新引擎:搭建丰富多样化的大平台

统战工作必须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平台作为重要支撑,否则就会失去生命力、没有吸引力。要在现有的高校统战工作平台基础上,充分发挥大统战的优势,体现大视野、大创新、大格局,从而打破固有模式,推动高校统战工作的内涵式、创新式发展。在活动场域上,要将统战活动平台建设延伸至全社会,以社会大平台扩展高校统战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鼓励和引导广大统战成员积极参加实地考察、挂职锻炼、造访交流等活动,在社会实践中了解情况、提升本领、增进共识,调动他们参与统战工作的热情。在内容选择上,不能与社会实际脱轨,不能脱离统战工作对象的实际特点。要深挖各种蕴含思想政治引领元素的鲜活资源,使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有针对性和亲和力。在技术手段上,要加快推进统战工作信息化建设,打造高校统战工作的融媒体平台。具体而言,可以搭建成员互动交流的“聊天室”,运用线上直播、慕课、短视频宣传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成立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弘扬主旋律,筑牢主阵地。

(五)助推器:营造宣传统战工作的大氛围

要在校园内外广泛宣传统战工作理论和政策,在推进高校统战工作宣传上,重点解决的“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三个问题。在解决“谁来讲”问题上,充分履行高校、党校、宣传部以及宣传机构的业务培训职能,开展定期的干部业务培训,强化其本领,组建专业化宣讲团队。同时,也需要一批有影响、有贡献的党外代表人士的参与,引导他们增强认同、积极发声,有效做好收集社情民意和凝心聚力工作。在解决“讲什么”问题上,既要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统一战线的经典论述融入丰富理论学习中,又要精心挑选那些积极、先进、典型的统战事迹,使宣传工作更容易被大众认可和接受。在解决“怎么讲”问题上,尽可能采用多种多样的宣讲载体,积极运用板报、电台、书籍等传统媒体和校园网、学习强国APP、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平台,引导各类人群积极参与,确保宣传效果最大化。

猜你喜欢

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聚焦补集思想的应用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递推思想及其应用
学思想 悟思想 用思想
把握转化三要素 有效渗透转化思想
聚焦补集思想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