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 年棉花中后期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2022-04-07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棉花专家指导组

中国棉花 2022年8期
关键词:棉区吐絮封顶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棉花专家指导组

今春以来, 全国主要棉区气象条件总体适宜,当前棉花长势好于去年(编者注:2021 年,下同)同期,但后期局部地区干旱、洪涝等灾害可能偏重发生。 为指导各地因时因地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棉花专家指导组有关专家,研究制定2022 年棉花中后期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如下。

一、长江流域棉区

当前,长江流域棉区处于蕾期和初花期,棉花长势好于去年,但草害较重,尤其是前茬油菜地草害严重,应分类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

(一)育苗移栽棉

因苗管理。对长势旺、已现蕾的早发棉田,要及早化学调控(化控)旺;对于长势弱的棉田要抢墒亩(编者注:亩为废弃单位,约为666.7 m2,下同)施5 kg 左右尿素提苗,同时及时整叶枝抹赘芽,抢搭苗架。

中耕除草。 要抓住晴好天气及时锄草,中耕破板结,特别是麦(油)后棉田,要尽早清除小麦或油菜自生苗,灭除害虫藏匿场所。

清沟排渍。目前,长江流域已进入雨季,降水明显增多,可能导致棉田积水,棉花根系发育受到抑制,易发生苗病,造成弱苗迟发,要及时清理“三沟”。

施用花铃肥。 要结合中耕施足花铃肥,见花每亩施用复合肥25 kg、钾肥10 kg,尿素8~10 kg,要开沟深施,同时做好起垄培蔸,促进根系发育,防倒防衰。

病虫害防治。 重点防治斜纹夜蛾和烟粉虱。 斜纹夜蛾于2 幼龄虫时用生物药剂防治,成虫期可用性诱剂诱杀;烟粉虱大发生时可用烯啶虫胺可溶粒剂喷雾。要密切关注棉花枯黄萎病、盲蝽、蚜虫等发生动态,根据病虫情报,搞好综合防治。

适时采摘。 棉铃吐絮后5~7 d 为最佳采摘时期,应适时采摘。 不摘雨/露水花和“笑口桃”,不带壳收花。采摘过程应严格管理,要戴帽收花,用布袋装、储、运花,严防“三丝”污染。

(二)麦(油)后直播棉

排涝除草。 遇连阴雨天气应尽快排除棉田积水,清理支沟、毛沟,降低地下水位,给棉株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利生长发育。 土壤墒情适宜时,要及时中耕除草,破除土壤板结、增加地温,促进棉株生长。

做好化控。 长江流域进入雨季,棉花营养生长偏旺,麦(油)后直播棉播种密度较大,后期易出现旺长、落花、落铃和烂桃,应及时进行化控。

适时追肥。纯氮施用量控制在每亩10~14 kg。为防止雨季造成水发旺长, 见花前不施肥或少施肥,见花后结合中耕进行一次性施肥,亩施复合肥(N、P2O5、K2O 质量分数均 为15%)50 kg+尿素10 kg+钾肥10 kg。

病虫害防治。蕾期注意防治棉蚜、棉叶螨(红蜘蛛)、盲蝽、蓟马等;花铃期注意防治盲蝽、棉铃虫、斜纹夜蛾、烟粉虱等害虫。 密切关注棉花枯黄萎病发生动态,做好综合防治。

催熟采收。 在10 月中旬连续3~5 d 日最高气温20 ℃以上时, 每亩用乙烯利水剂200~300 mL兑水40~50 kg 全田喷雾催熟,注意棉株上下部叶片要均匀着药。 催熟剂现配现用,喷药后8 h 如遇降雨,雨后应及时补喷。 一般脱叶催熟处理15~20 d 后集中吐絮,注意及时采收。

二、黄河流域棉区

黄河流域春棉带桃入伏面积大,早发明显。7-8 月份是棉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要划分类型有针对性地加强田间生产管理。

(一)中耕培土。 地膜覆盖棉花是否揭膜,对中后期生长及产量无显著影响,但从便于中耕、防止早衰、减少地膜污染、推进棉花可持续生产的角度考虑,有条件的地方提倡揭膜。揭膜可与中耕、培土结合进行,既能促根下扎,也便于排水防涝和防倒伏。 中耕深度8~10 cm,培土高度达到棉秆基部子叶节以上。

(二)化控打顶。化控应掌握“少量多次、轻控勤控、前轻后重”的原则,确保棉株“壮而不旺、稳健生长”。采取化学封顶代替人工打顶的棉田,可在前期化控的基础上,于盛花期后7 d 左右施用专用化学打顶剂,抑制顶端生长,实现自然封顶。

(三)肥水运筹。 要重施花铃肥,7 月上中旬结合浇水或降雨,每亩追施尿素10~15 kg,打顶后每亩可追施尿素5~7 kg;基肥中没有钾肥的,每亩可追施氮钾复合肥15~20 kg。施肥应开沟深施,以提高肥效。 花铃期叶面积大,蒸腾量大,需水多,应及时浇水。棉田灌溉提倡“头水晚,二水早,三水、四水连续灌”,每次灌水量应逐渐增加。

(四)防涝排涝。 7-8 月是黄河流域棉区降水、台风、冰雹等多发季节,要搞好防灾减灾工作,减轻棉田渍涝。 在高培土基础上,提早疏通渠沟,保证“三沟”畅通。 受渍涝的棉田要排净地面积水,扶理倒伏棉株并再次培土;田间明水排净后,要适当补施尿素,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

(五)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盲蝽、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叶螨、伏蚜和烟粉虱等害虫。药剂喷施须连续进行2 次,中间间隔5~7 d。 要密切关注棉花枯黄萎病等发生动态,搞好综合防治。

(六)夏直播棉管理。 今年黄河流域棉区麦后、蒜后以及单作夏直播棉面积较大,由于夏直播棉播种时间比春播棉晚1 个多月, 目前要以促为主,促进早发,7 月中旬每亩追施尿素7~10 kg。 打顶时间华北平原在7 月上旬,黄淮平原在7 月中旬。 降雨较多时要加强化控防旺长。

(七)催熟采收。 晚熟棉田、需要早腾茬或需要机械采收的棉田要在铃期45 d 以上、气温20 ℃以上时喷施乙烯利催熟。 喷施时间在初霜期前20 d左右,每亩施用乙烯利100 mL,加清水30~40 kg。棉花吐絮后应及时进行采收,有条件的地方提倡机械收获。采收过程中要防止头发及其他异性纤维落入籽棉。黄熟铃、烂铃、僵瓣花、霜后花等要分摘、分晒、分存、分售。

三、西北内陆棉区

今年西北内陆棉区棉花生长发育较好,应充分把握生长发育快于往年同期、棉花搭架子期与花铃期重叠、棉花现蕾开花成铃集中的特点,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搞好中后期打顶、水肥运筹、化控、病虫害防治等管理。

(一)肥、水、温协同管理。针对棉花生长发育提前、重叠、集中和当前持续高温的气候特点,中后期田间管理应以构建高产群体结构、 促进集中成熟、减轻蕾铃脱落为目标,科学合理运筹肥水,既要满足棉花生长发育较往年提前7~10 d 对肥水的需求,又要防止高温干旱叠加导致蕾铃脱落。 肥水滴施频次要跟上,间隔期为6~10 d;同时,要保障肥水用量,每亩次滴施肥水30 m3+专用肥6~10 kg,确保肥、水、温相协调。

(二)打顶管理。打顶调控以“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高到均不等”为原则,结合科学肥水调控和化控,塑造合理的个体、群体结构,构建丰产、稳产架子。 单株果枝数达到8~10、株高平均90 cm 即可打顶,不宜贪多贪大。 化学封顶要做好封顶前后水肥配套管理,化学封顶前3~5 d 滴施水肥,化学封顶后水肥要跟上。

(三) 化控塑形管理。 打顶后适时适量进行化控,塑造通风透光、集中成熟、易机械采收的群体结构。 棉花不宜封行,保持适度通透性,7 月中旬达到盛花期,8 月上中旬达到断花期。

(四)病虫害防控。 7 月是新疆1 代和2 代棉铃虫同时发生期,也是伏螨和花蓟马危害期。 特别是高温干旱、久晴降雨少天气情况下,易大面积发生,加之今年高温来得早、持续时间长,有利于棉铃虫繁殖。 要加强防治,建议早晚用药、混合用药、交替用药。

(五)早衰棉田管理。西北内陆棉区棉花中后期营养器官易发生早衰, 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特别是中低产棉田要加强根部和叶面肥水管理,保障灌溉,稳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喷施叶面肥,防止营养器官功能下降。

(六)灾害管理。西北内陆棉区棉花中后期是雹灾频发期,应加强对雹灾的预测预报,制订预案,灾害发生后及时采取快速防雹措施。对于已遭受雹灾的棉田,应及时准确判断灾害程度,采取科学救灾措施。 1、2、3 级危害棉田,应加强水肥药管理,促进恢复生长,将产量损失降到最低;4、5 级危害棉田,生长有效期不足的,可改种青贮玉米等其他作物。

(七)催熟采收。为保障脱叶催熟效果,以“絮到不等时,时到不等絮”为原则,棉花吐絮率>30%、80%棉铃铃期>40 d、日平均气温>20 ℃、无风晴天情况下施用棉花脱叶催熟剂。 北疆以8 月底至9月上旬为宜,南疆棉区以9 月中旬为宜。 脱叶率达93%以上、吐絮率达95%以上时,及时进行采收,采收前清除田间残膜、支管、障碍物等。

猜你喜欢

棉区吐絮封顶
泉州湾跨海大桥主塔封顶
丽香铁路香格里拉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美国农业部公布各产区2018年度棉花产量情况
青岛西站站房主体封顶
全球最高18层全木结构学生公寓大楼结构封顶
2014年阿瓦提县机采棉脱叶剂筛选试验报告
2014年阿瓦提县机采棉脱叶剂筛选试验报告
柳絮
棉花吐絮期管理技巧
洞庭湖棉区油茬棉花直播一播全苗技术